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秋游东湖磨山作文(东湖磨山丛林乐园的作文)

秋游东湖磨山作文(东湖磨山丛林乐园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5:56:15
秋游东湖磨山作文(东湖磨山丛林乐园的作文)

秋游东湖磨山作文【一】

进入“大植物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菊花:有的精心被摆放成一个大花篮,有的造型是一只开屏的孔雀,有的摆成了张牙舞爪的巨龙。那些盛放的'菊花,有的大朵大朵开放,有的含苞欲放,花瓣却一律像小姑娘柔顺的卷发,美丽极了。

继续往里走,一个直径大约十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展现在我们面前。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水柱时高时低,在阳光下闪着绚丽的光芒。

再往前走,才是真正的花海。有野菊花、牵牛花、紫藤花……粉的、红的、白的、紫的……色彩瑰丽,满园清香。只有南方的秋天,才能有不输于春天的勃勃生机。

珍惜职务温室内,所有的植物安静地展示着自己,迎接每位到来的游客的目光。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仙人掌在这里攀延到了屋顶,矮的则贴附到了地面,颜色丰富,形态各异。

走出温室,沿着一条幽静的石道,我们来到了水雾区。由人工装置的水雾将一大片林区笼罩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清新的空气里,树木似乎比平时显得更加的葱郁。

时间很快过去,游人渐渐地少了。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公园。但是那些争先怒放的花朵和美景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保存在我手里的相册里。

秋游东湖磨山作文【二】

“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东湖,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风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它与名闻天下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称之为“姊妹湖”。

10月23日,秋意正浓,空气清凉,街道上,远山上弥漫着薄薄的雾气,雨后的枝叶闪亮光洁,迎风轻摇。我和同学乘车一路轻松愉悦的来到宝鸡市凤翔县游玩。“车行大道秋色匆,青霭苍茫近看空。窗外翠色似新生,宛若迎面一春风”。随着旅游班车,我们参观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和凤翔博物馆后,便来到了久闻其名的东湖。

步入古朴典雅的东湖北门,印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古柳苍松交织的葱郁画面,给人一种古老悠久的厚重感,沿着树荫掩映的宽阔石道前行不远,便见一座高大、布满雕梁画栋的牌坊,上书“东湖揽腾”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牌坊旁边成长着一株合抱粗的左宗棠手植柳树,垂影覆清浅,部分垂下的枝条拂水飘绵,将倩影投在微波中。临堤向南望去,只见亭台楼宇、湖光山色、小桥、深院、清荷、翠竹、古木交相辉映,曲折幽回,给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令人目不暇接,引人入胜。

我们迫不及待的向南行去,不远处,便见石道旁矗立着一方高大极像凤凰翘首的陨石,称之为“函陨石”,取其“凤凰照影”之意,目光沿陨石对面的典雅圆形拱门望去,便是横跨湖上曲径幽深的古桥。桥上坐落着与西湖断桥遥相辉映的“断桥亭”;临风怀古的“君子亭”;六柱双亭,彩绘艳丽,煞似鸳鸯戏水的“鸳鸯亭”;似伊人宛在水中央的“宛在亭”;似荡舟春风中的“春风亭”等。

行至湖心的“君子亭”上,倚栏而站,清风送来一缕缕新鲜空气,一片片如蝶般漫舞纤腰的金黄叶子飘然而至,几只大雁在一望无际如平静碧海的空中自由翱翔,活泼的秋蝉在枝头放着婉雅的歌喉;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诗词盈盈,给人布局精巧,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湖光潋滟,幽微灵秀,静逸柔美,湖中央的荷叶在秋风中依然亭亭玉立,糅合着从远处楼宇里传来的轻柔婉润的古典名曲《荷塘月色》,真是亭台楼宇水荷音叶交融,赏心悦目,几多情深,几多眷念,动人心弦。让人不禁想起一首诗“柳荫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蝉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让人似乎看到千年前的苏子正漫步湖畔醉看湖光荷色,品评梅兰菊竹四君子,墨海揽胜。

由此行至湖的对岸,便是一方古老,高大,厚重的城墙。步入城墙角雕刻有“生面别开”四个大字的的拱形石门,拾级而上,便来到湖内最高的建筑“一览亭”。驻足在此,凉风习习,可隐约望见秦岭山脉中的太白山,近可观雍城全景,俯可瞰东湖全貌,自然、人文景观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一览亭”以北约20米处是东坡在此洗过"天石砚"的洗砚亭,还有藏春色于古树花丛中的"来雨轩"。前行不远便是庄重典雅的"苏公祠",名传古今的"喜雨亭"、"凌虚台"也坐落在那。由于我们急着赶车返回未能一一参观。据悉,苏轼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就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苏公祠”内藏有苏轼的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其运笔挺拔,构思超俗,令人神驰。

意犹未尽,我们便被迫匆匆离开了,步伐中却注满了留恋。历史在湖水中沉浮,时间如弹指间飞过,转眼间东湖被留在了身后。“读史以明志,韬光正气锐气;诵经为修身,静养德行操行”。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寄托的是精神。领略先贤文化,聆听古刹钟声,贴近人文大境界,沾得净水涤灵魂。

秋游东湖磨山作文【三】

要到磨山,必须围着东湖转半圈,磨山象一个受母亲关爱的孩子,一直享受在她温柔的怀抱里。东湖很有特色,象切成了块,湖面中间有一条路,车行驶在湖面的林荫道上,路旁种的全是水杉,我喜欢它们:挺拔的身躯,尖尖细细的叶子,新成长出来的带着嫩嫩的绿色,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

一路伴着徐徐的清风,树丛中透过来斑驳的阳光,来到磨山下,春就象一位温柔多情的姑娘,用和风、细雨、暖阳为他披上了绿色的盛装,真的是层林尽染啊!磨山没有那多山的怪石嶙峋、奇峰异出,也许温和圆润就是他的性格。

磨山里有座楚城,尽管不是古城遗址,但对于喜欢一点历史的我来说,也是欣喜的,仿佛进入时空隧道,把我带入两千多年前战火纷纭、金戈铁马的年代,感受了楚文化的神韵---宽大雅致的服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庄王、独一无二的离碑、古朴的亭台楼榭、制作精美的编钟......这一切向我们展示着楚国的文化精髓,古人的勤劳和智慧。

可能是错过了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吧,游人三三两两,可这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绿草如荫也不失为一片美景啊!夹竹桃正竞相开放,红色白色零乱的点缀在枝头,而三叶草呢?粉色的花朵朵含笑,铺成了花的柔毯,无数个小小的花儿,盈盈笑开,装饰着如梦的春天。是的啊!再平凡再普通但也一样有属于自己的春天!我俗人一个喜欢这些朴实无华的花儿,来和它们最亲密的接触吧!无法拥抱它们,就在花毯下留个纪念吧!“嘻嘻,你坐在花丛中,那些花就会迅速枯萎去”,女儿又在损我。也许,我是现代版的‘羞花’,也许是花儿太美,不愿与我为伍...

磨山不高,至高点就的“楚天台”了,踏着一步步的台阶,来到顶点,往下眺望,郁郁葱葱的树林、青山绿水、亭台楼阁尽在眼底收,真有种“极目楚天舒”的感觉。

在山林中游走着,清幽宁静,不觉中到了山的后门,于是乘船沿水路返回,这样快捷轻松。临水而行,风显得分外清新凉爽,似乎不沾世俗的尘埃,富氧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远望对岸,天地一片苍茫,真的是“天水一色”;又似乎烟雾袅绕一般,难怪古人云“烟波江上使人愁”,愁我是没有的,只是小船飘荡着无垠的湖面让我感到自身的'渺小,东湖用宽阔的胸膛,造就了这里的碧水青山 ,养育了荆楚的儿女们, 滋润了万物生灵。

到了前门,依然恋恋不舍地登上楚城门,看看这里的春江碧水,伟岸的水杉,抚摸着城墙的石块,石块上有一道道凿痕,犹如一位老人用满脸的皱纹述说着历经的沧桑和苦难。

东湖磨山让我欣赏的不仅仅是秀美如画的风景,也让我领略楚文化的风韵,这些都会深入我的心灵,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秋游东湖磨山作文【四】

下车一看,这儿可真美,树木依然如春,只有小草尖上有点发黄,就像小伙子们染了头发。天上依然下着细雨,大雁成群地掠过,显得天空更高更蓝了。

湖面上,千万个小姑娘跳起了水中芭蕾,就连余波荡漾的倒影,也那样光彩照人。小鸭子摆摆屁股,红掌波清波,悠闲地晃着。这么大的湖,够它们玩儿了。水变冷了,他们又成群结队地上岸,抖抖身子,鸭毛乱飞,羽毛蓬松了,它们又继续玩儿。

这样冷的天气,解放军叔叔们还在艰苦的`训练,就连泥坑里溅出的水滴,都那么寒气逼人!回去的路上,农家的狗卷成一团,望着我们从门前走过。走在经历了四季的石板路,到了秋天,更有一点古老的滋味。野菊花在丛中悄悄绽放,红枫叶也孤独地在风中摇荡……

秋天,多么令人神往,多么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