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关于年味的作文开头)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关于年味的作文开头)

更新时间:2023-03-05 17:55:25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关于年味的作文开头)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一】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二】

李航是我们班的长跑健将。每次运动会,男子400米冠军非他莫属。这次秋季运动会,他照例参加了该项目的比赛。

运动员们经过短暂的热身后,比赛开始了。冲在前面的当然是我们班的李航,接着是二班的刘洋与三班的高个子男生,然后是四班的同学,最后是五班的男生。我们班的同学大声叫喊:“李航加油,李航加油……”

李航一路领先,比赛进入了紧张的环节。不知为什么,李航一下落到了四班男生的后面。李航汗流浃背,牙齿紧紧咬住嘴唇。我们班的男生不以为然,对女生说:“瞧!李航可真会装,想保存一些实力也不用如此大费周折,做戏给我们看干吗?”原来李航是想学我们班女生,耍小手腕骗运动员。女生明白了便说:“装得可真像,不如到电视里客串一下,那里的钱才多呢!”果然,李航又一次拼命地往前冲,与二班的刘洋齐头并进。

冲刺时刻到了,刘洋和四班的男生冲到了李航的前面。李航为什么还不往前冲呢?男生像解说员一样又说:“看!又来了不是,他呀是想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你们这些单纯的少女可别让他骗了,他骗人是不偿命的呦!”“切!又骗人,无聊。”一个女生说。我火了,心想:“好你个李航,亏我还为你和我们班的荣誉担心,你竟敢骗我,看我怎么整你!”

400米终于跑完了,李航只得了第三名。我们班个个火冒三丈,有的同学像审犯人一样质问他,他却不言不语。这时,我们班的一位同学过来了,我们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火炉一样温暖我的心。

那个同学说:“其实李航也有苦衷,他跑了第三并不是他跑不过别人,也不是故意让我们班难堪,而是他的脚受伤了。难道你们没有看见他痛苦地咬住嘴唇的样子?”

什么?原来李航是受了伤!就在那一刹那,我们看着李航,他的眼睛已经被泪水湿润了,他泪眼朦胧地抽泣着说:“算了,别说了……对不起……我……”

“对不起……”我们都低下了头。

李航笑了,我们也笑了。

这件事,真意外。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三】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四】

轻柔月光下,琴声响起。如潮水、如微风、如月光,一波一波缓缓而来。我四处张望,但见大江东去,映着迷离的月光。江边上的雾气很重,我接连打了好几个寒战。白色的月光使我愈发感到清冷。随着琴声变得激昂,我的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个疑问:弹琴者是谁?

风大了一些,树上的花叶随风飘落,在地上泼泼洒洒,一片鹅黄,一片红白。正是早春,江岸的泥十分细腻,使我不得不想起了《三体》中歌者的歌——“像浅海的泥一般柔软……”草,几乎满地都是。江潮袭来,淹没了几株刚刚冒出新芽的小草。不过当浪退去后,它们又都冒出了头。

琴声又慢了下来,好似在哭诉,又像在沉思。

云散了,十五的满月显得更加圆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真好的诗呀!可惜我并没有张若虚那样的诗才。江边漫步,我惊奇地发现我的思想突然变得像霍金生前那样深邃。我抬头望天空,想象着宇宙138.2亿年的历史。从一个点,到一片雾,到致密的星系团,到现在。谁是第一?我们是不是唯一?这是比“从哪来”“到哪去”更深邃的问题。

抛开这个问题,我循着琴声寻去。只见长江后浪推前浪,万物复苏,一道惊雷划过天空。明月依旧如此,只是地上的`四季又度过了一个轮回。时间的往复,如那空灵的琴声,一波一波,荡漾着,扩张着。

树林中间突然出现了一条小径。就在河边,一个人正在鼓琴。他并没有穿那种“飘逸”的白衣,但显得更加朴素。一层薄雾笼罩着他,使我看不大真切。他的手时而舒张,时而紧绷。十指有规律地挑动着眼前的琴弦。我正欲走上前去,他却渐渐变得透明,凭空消失了。最后一个音符久久不愿离去,在空旷的河畔回荡着。

我走到草地的中央,慢慢坐下。那曲《春江花月夜》还在我心中回荡。我深吸一口气,闭眼陷入了沉思。

思想,在宁静中沉淀。

从此以后,我确信。那轮明月,离我都不会再远了。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五】

今天清晨,外面雾气一层。我爬了起来,抖抖发冷的身体,接着穿衣服,洗漱,就一个人高高兴兴的去南湖公园散步了。

我漫步在街道上,悄悄地来到了大树的身边,这棵树好像一棵法国梧桐啊,它高大挺拔,活像一位潇洒的士兵,在路边站岗。冬天快要来了,它的叶子也差不多快要落光了,它们轻轻的飘了下来,好像在跟大树妈妈做最后的告别。落下来的叶子依然还是那么美丽、漂亮,但是由于时间一点一点的变化,没有了水分、和枝干的吸收,每一片一叶子都皱了起来,变变成了干巴巴、脆脆的老奶奶、老爷爷了,一碰就全都碎了。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还是那么热闹非凡。再走进去一点,整个公园都看得清清楚楚、尽收眼底。公园里鸟儿在歌唱,蚂蚁在忙着寻找食物,老人们在锻炼身体、散步,成人们正在游玩、呼吸新鲜空气,小朋友们,有的玩滑滑梯,有的在但秋千,有的和我一样在漫步游玩……公园里的杂草也被环保爷爷,奶奶收拾得干干净净!

再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池塘边,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红的,白的,黑的,它们不时把身子浮出水面。一会全聚在一起,一会儿又立马散开,好不快乐和自由啊。!

啊,难得清晨来到南湖公园,的确是一种享受啊!我们都在观赏,周围的小鱼、花、草、树、河水等等都在观看,知道我们在观看什么吗?观看这么美好的事物!

年味作文采用起伏的格式【六】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