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以年味为题的记叙作文)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以年味为题的记叙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8 17:47:23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以年味为题的记叙作文)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一】

记忆中的过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记忆中的过年是鼓鼓的红包、五彩的烟花震天响的爆竹;记忆中的过年是爸妈操办年货的忙碌身影;记忆中的过年总是恰如其分如其而至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过年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而如今,过年似乎只成了孩童时代的幸福回忆。年夜饭热闹的不是家而是酒店,我们普遍感觉到年味儿淡了,兴趣儿没了。再不回忆就真的忘了,让我们重拾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打捞起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吧!

“打年糕”

每到农历年底,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的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春节走亲戚的传统礼物。“年糕”,“年高”,预祝着来年更高,因此,年糕成了民间祝福青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记忆中打年糕的人必定是村里力气最大最壮的男人,巧女人们再灶头烧火,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蒸笼上蒸,等粉蒸软,就放在洗干净的“石臼”里,男人们挥动石榔头,一下一下的打下去。散开的糯米粉在经过无数次的击打后,和成了一团,“年糕”就打好了,然后大人们趁热把一整团年糕扑在竹匾里,慢慢的用手摁,直到年糕被铺成很薄,那么等冷透了就可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浸在水里,可以吃到3月。我们小孩子最愿意围在那里看打年糕,然后好心的叔叔们会掐一小块刚打好的年糕分给我们,并祝福每一个孩子:“吃块“糕头”,明年长得更高!”拿到“糕头”的我们边吃边跳着去玩了。

“贴春联”

记得小时候,年三十早上,妈妈早已用面做好了浆糊,然后喊我们起来贴、贴年画,妈妈搬个凳子贴,我们负责看是不是贴歪了,这个时候你总会听见稚嫩的孩童声:“左边一点…不对,再移到上面……”欢快而热闹。哥哥喜欢门神画,一黑脸浓须,一白面虬髯,两个武将看守大门,记得有张飞关羽,也有马超赵云……爸爸会从厨房里喊我们:“福字要倒着贴啊。”故名思义就是“福到”。正厅上方是“开门见喜”,灶头旁是“火烛小心”,米仓面缸是“五粮满仓”,猪圈羊圈是“槽头兴旺”。春联贴好了,整间房子喜气洋洋,万象更新的气氛就有了,年味就更浓了。

“放爆竹”

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跟在大人后面放鞭炮。什么麻雷子,闪光雷……都是只敢远观,不敢近玩焉!唯一能过过瘾的就是一大串长长的呲花吧!而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家院子玩不够,还要带出去跟村里的伙伴们比划着。男孩子们把几百响的鞭炮拆散,一个个的放,或者插在沙土里排成圈圈放……全然不顾大人的训斥,一不小心会把小脸炸成麻花脸。更有顽皮的男孩喜欢点燃鞭炮吓唬过路的女小女生,这厢被吓得大哭,那边哄笑着逃之夭夭……

“穿新衣”

对于儿时的我来说,过年还有一件最开心的事就是有新衣穿,我可以臭美下。农村的孩子平时几乎不买新衣,一般都是大的穿不着剩给小的穿,只有过年了才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衣,那种兴奋那种骄傲不言而喻!年三十晚上总是在镜子前穿着比划再比划,然后小心翼翼的折好放床头,等着天一亮,就可以穿着新衣跟村子里的伙伴聚集在稻场上,攀比着,羡慕着。在记忆中,我最得意的那年就是妈妈给我做了件缎子的唐装,红色的,漂亮又喜气,呵呵,羡煞好多小伙伴!

“拜年”

于大人来说,过年是一年里开销最大的时节,而于孩子的我,最喜欢走亲戚拜年。因为到一家,就会有红包拿,我们叫“压岁钱”。那个时候大人怕我们花掉,总是跟我们说:“压岁钱拿了要放在枕头底下,那么读书就会读得出了。”所以纯真的我总会把一个个“压岁钱”叠好压在枕头下,等春节一过,如数给父母。

又到一年过年时,剩下的是应付一个个“年会”的疲惫与恐惧,静下来,品一口叫作“苦恋”的咖啡,挥之不去的是对岁月的感叹:还是以前过年有味道……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二】

要过年啦!要过年啦!浓浓的年味,酝酿了满满一年,就要喷薄而发了!

看见了吗,看见了吗?那红红的年味——红色的,红色的年画,红色的衣裳,红色的爆竹,红色的灯笼,还有小孩子最喜欢的红包。这热烈的红,这浓艳的红,这灼眼的红,这亲切的红!它们不仅给了大家视觉的盛宴,还爬上了人们喜气洋洋的脸,走进了家家户户里,瞧那大架势,像要把来年也映得红红火火的。

闻到了吗,闻到了吗?那香浓的年味——干脆的炸油果,又香又咸的腊肉,甘醇的米酒,它们经过一层层蒸炒闷煮的工序,散发出了独特的香味,让人“闻”之动容。还有小孩子喜欢吃的糖饼、零嘴,此时更是堆积如山。这些美味佳肴候了一年,在熙熙攘攘的年末,全都挤到一块,各显神通地张扬着自己的魅力,拼成了一桌让人垂涎三尺的年夜饭。

听到了吗,听到了吗?那震天动地的年味——春节前,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准备好成捆的烟花和爆竹,象征除去旧霉运、迎来新年新气象的好兆头。

放鞭炮的小男孩点燃了火红的火焰,和大家进行着最后的倒计时。近了,近了,迎新的爆竹就快点燃了!快了,就快了,新的一年就快来了!

春节来了!它欢快的脚步走过了千家万户,所到之处引起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时间家家户户的爆竹全炸开了锅。人们欢呼起来了,爆竹欢呼起来了,天地都欢呼起来了:过年了!过年了!

当绵延不绝的爆竹声还在家家户户门口徘徊时,不知是哪支烟花先耐不住寂寞,先行挣开了窄小的束缚,在夜空中一枝独秀散发着自己的美丽,它也在呼唤!它一跃而上天空,呼唤天上的神灵也一同参加这普天同庆的盛宴!

于是,又一支烟花迫不及待地冲上了天,第二支,第三支……绚丽的色彩在孩童们的手中盛开,此时天上人间都有了浓浓的年味。

闹完除夕,年味就更浓了。年初二始,一家老小便穿上喜庆的新衣服,开始走访亲友,小孩子自然是最高兴的,红包络绎不绝地收着,只求多多益善。

一直闹完了元宵,这浓浓的.年味才慢慢消散,大人小孩,吃下那碗满满的汤圆,寓意今年做事能圆圆满满。于是,出门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便上学了。浓郁的年味被大人和小孩带去四面八方,继续着新年带给他们的新生活,遥遥相望去,再待到年末,这年味肯定会更浓!

我爱这浓浓的年味啊!我期待这浓浓的年味。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三】

年的味道,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游子的心。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悦,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温馨,而与我却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抱着我,跟我讲年的传说,年是一个很凶猛的怪兽,常年生活水底,每到除夕,人们就会拿鞭炮吓他,让他不敢上岸。说完还会做出一副很恐惧的面孔。然后,把火柴交给我,让我点那根根鞭炮。烟像雾气一样的四散在空气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像一根根离了弦的箭,飞扬着,闪着晶莹的火花,有时,调皮的鞭炮冷不防地弹到我脸上。妈妈总是慌忙的摸着脸,然后哄着我,用温柔的话语编织一个童话的梦。

年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

慢慢的,我长大了,年的传说不再是天空中遥远的星星,那样的神秘。除夕的那个晚上,家里像炸开的锅。下午,晚霞的余晖刚刚照亮窗台,家里照例打开所有的灯,色彩缤纷,像一道彩虹。很远就能听见妈妈的切菜声,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有时想平地一声雷,有时则是由低到高,忽而像断了线的弦,清脆有致,刀碰砧板上,仿佛不是猛烈的撞击,而是琴弦与琴声完美的交织,我就这样陶醉在他们的世界里,慢慢的等待。当皓月高挂,丰盛的菜肴总是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的吃着面,细细的面像一条条长长的龙,从头铺到尾,热腾腾的汤映着我顽皮而又略显成熟的面孔。在年夜饭面前,我细细品味,细细咀嚼。

年的味道,是饭的味道。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花花”。回乡的那一年,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的对联,那顶盔戴甲,威风凛凛的尉迟恭,还有那穿着肚兜,怀抱五谷,其在遇上的送服童子,总是唤起对来年无限多的憧憬,家家户户的大门敞开,没事时,我总是到处串门,这家那点糖果,那家吃点汤圆,街坊走遍了,肚子也装的满满的。晚上,坐在火炉旁,我听着爸爸讲童年过年的故事,我恍然间发现,年,真正的不是鞭炮,不是年夜饭,而是家里,一家团聚的快乐。

年的味道,是真正幸福的味道。

冯骥才说,临近过年,中国所有的.城市乡村,都变成了情感磁场,把出门在外的人吸引回家。年味,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亲情的盛宴,千里迢迢赶回家,不为了那一顿饭,而是一次亲情的朝圣。

沧桑的是岁月,永恒不变的十年了亲情,舟车劳顿也要回家。年,承载着无数感情,哺育了无数疲惫的心灵。因为年味与亲情对接,年味与亲情相融。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四】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们家会依循每年的惯例——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回家过年。只要爷爷住在哪个长辈家,那么其他叔叔、伯伯都会携着老小聚集在哪个长辈家。

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的时光。几杯酒下肚,长辈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旧时光。他们在以前受过什么罪,尝了什么苦,听得人一下就知道他们是想让我们这些小辈知道过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难熬,也是要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话题,在这样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更值得探讨。

这就是,年味。

记得小时候,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并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饭总是一年里最丰富的一餐,吃饭时,亲人们互相交谈,敬酒。偶尔,长辈们会塞给小辈们一个大大的红包。那时还不会推诿,拿过来就往街上跑,心里乐得仿佛这红包里的十块钱能买下世界上所有东西似的。

这就是,年味。

过年,家里最常做得,就是鸡。舍不得自己养的,就会去挤满人的集市上借着过年砍半天价,买来一只,回来一家人动手。有一次,每年都负责鸡的爷爷突然让爸爸来鸡。爸爸手忙脚乱折腾了一通也没着。爷爷无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动手——一刀见。之后拔毛,清洗,掏内脏。也就是这时候,家里养着的几条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这就是,年味。

然而,这个年……

妈妈问我吃什么时,我道:“随便买点什么吧!”后来,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时奶奶问我吃什么时,自己却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称都讲出来。可是,现在……

年味,哪去了?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五】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准备度过这另人兴奋的寒假。

起初,是八天的学习时间,这八天里,每天虽然过的差不多一样,有些乏味,但之后的春节会让这一切消失,所谓“黑暗过起初,是八天的学习时间,这八天里,每天虽然过的差不多一样,有些乏味,但之后的春节会让这一切消失,所谓“黑暗过后便是光明”,但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后便是光明”,但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八天过去了,大家都沉浸在准备过春节的气氛中:超市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货架上的商品被无数的双手拿进自己的购物车;人们的吵闹声,有的在争吵唯一一件物品该属于谁,有的在讨论买些什么好,还有的因为太闷太挤在抱怨,我喜欢这种气氛,它让人觉得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很激动。利用传统习俗希望自己的亲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以及鞭炮,大家特别是小朋友买好多来放,使春节里更添喜庆的生机。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约除夕那天,路上冷清清的,回家的到家了,回老家的也到了,人们在一起安详吃着团圆饭,桌上的菜比平时多了很多,热气腾腾的。一些久别重逢的抱在一起,诉说经历,一些原本在一起的,比平时也亲热了几分。期待着元宵节的到来。我喜欢过春节。

以年味为题写篇作文【六】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过年。此时我的心情格外的高兴。伴随着我的兴奋,天空中响起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声。

这几天,我充分体验到了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早晨,外公忙来忙去。将近中午,外公从柜子里拿出一副,打开后对我说:“知道吗?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挂灯笼,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仔细地读着大红纸上的鎏金烫字,上联是:人与家顺福星照;下联是:心想事成鸿运开,横批是:万事如意。预示着癸巳蛇年好运多多,万事如意。

贴完对联后,外公又拿出一个大红灯笼,可是一试验灯泡没亮。外公让我下去买一个灯泡重新安上,这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妥当。

爸爸出车跑长途,三十早晨四点钟才赶回来。爸爸、妈妈与我一起在外公家吃团圆饭。席间,大家有说有笑,畅谈着一年中的趣闻趣事,其乐融融……

夜间十一点钟,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吃年夜饭。每年奶奶都要给压岁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奶奶给的压岁钱是以往的好几倍。吃着年夜饭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解放前,有一个叫刘二爷的',家境贫寒,孤身一人。每逢春节都吃不上一顿饺子,邻居很同情他。每逢过年都给他端过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如今,每家每户的餐桌上,美酒飘香,菜肴丰盛,人们尽情地享用美食。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我感到中国年是世界上最好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