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皖南川藏线作文400字)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皖南川藏线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8 00:44:30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皖南川藏线作文400字)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一】

我院2014级参加皖南实习的旅游专业200多名学生和随行指导老师一起来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怀着沉重而又悲伤的心情,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缅怀为了中国革命而热牺牲的新四军先辈。带队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那些发生在旧世纪的悲壮往事一个字一个字在耳边萦绕。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院敬献的花圈被放上了纪念台的石阶上。默哀仪式举行完毕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向矗立在山顶的纪念碑走去,发自内心仰望作为历史见证的它。

此次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不仅是缅怀皖南事变难的革命烈士,更加激励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壮志。那些在脑海深处跳动的历史的音符,无时不刻不在告诉我们,复兴中的伟业需要我们去开创,去拼搏。

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将以革命烈士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先进模范作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二】

我们坐上了汽车踏上了旅程。汽车像马儿一样在飞快地奔跑,透过窗户,我看见金色的稻田像给大地铺了一层金灿灿的黄金。大概坐了三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导游跟我们介绍,这里最有名的景点是“龙须瀑”。我想那瀑布一定很壮观,因为龙是很大的`呀!当导游把我们带到“龙须瀑”时,我大吃一惊,原来它细细的,该叫“羊须瀑”!导游说现在雨水少,所以瀑布变小了。真是有点失望。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点参加“漂流”。我们穿上了透明的塑料裤子,大大的,显得很可笑。坐在船上顺水漂流,我看见了一群野鸭,它们忽然腾空而起,在天空中整齐地飞翔,我很惊讶,原来野鸭也会飞啊!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野鸭。在河的两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挂在树上,我很好奇,划船的大伯说:“这里夏天水涨得很高,水里有许多塑料袋,等大水退去的时候,就挂在树上了。”这让我想到,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环境,不能乱扔东西。

夕阳西下,野鸭回巢了,我也要回家了。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三】

初来乍到,放眼望去,目之所触,无不让我在心底产生崇高的敬意。一排排山峦直入云霄,巍峨耸立,逶迤连绵。高处不胜寒,遭来云朵儿嫉妒,肆意漫游于山峰间,好似山岳飘舞的裙带。影影绰绰的群山,又如披着蝉翼般的薄纱,一个睡意未消的仙女。山以云装饰,云以山作衬,山云结合,云山相益。山高,云亦深,不知处。抚今追昔,令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宁愿倾其一生的'仙境,那种与世隔绝、清心寡欲的田园生活,不正安然呈现在眼前?

远闻溪水,车近峡谷,观之有感。

峡谷中的小溪潺潺流淌,溯流而上,原是天上之水,俯瞰山下,小溪流向大地的怀里。行踪莫测,神出鬼没,引人浮想联翩。春夏秋冬,小溪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暖春,小溪呼唤着村雨,叮嘱春笋要坚强不屈;炎夏,小溪忍受着骄阳,告诫知了要平心静气;凉秋,小溪历尽着冷风,提醒小麦要多添绿衣;寒冬,小溪怒视着扬雪,宣告群峰自己永不结冰。

小溪翠绿,绿得刺眼,也绿得迷人,绿得赏心。从山上冲下一抹绿,忧怨之绿在山间沉积,憧憬之绿仍在前行,将希望之绿传向远方,于是整座山碧绿连片。正值深秋,皖南不若北方之枫叶成林、银装素裹。晚霞绯红,天空洒下最后一抹余辉,黑暗处,幽绿的山林间,不知疲倦的小溪,正把生命之绿运输明天,为着下一次春暖花开。

途径太平湖,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太平湖呵,正如其名所述,一切都是如此寂静,如此祥和。天空不见孤鹜掠影,秋水难寻鱼虾嬉戏。偶尔微风拂面,落下几许树叶,泛起几层涟漪,出现几道光晕,让人的心灵回归自然,抛开了世尘的扰乱。应和岿然不动的山峦,俨然构成一幅传统中国水墨画,美不胜收。

皖南,一个厚重珍贵的历史符号,一个亘古不变的文明印记,一个永不褪色的徽州记忆。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四】

皖南民居的选址、建设是大有来头的:它是遵循着2000多年的历史的《周易》里的风水理论来进行选址、建设的。

皖南民居与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民居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以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即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那里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个美丽的地方,而皖南民居,更是突出了这里的文化。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白墙、灰瓦是皖南民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他们的马头墙不但造型优美,还能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皖南民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高墙深院,这样可以防御盗贼;二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维护。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这种以天井为中心的封闭型建筑,在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向天井,俗称“四水归堂”,这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是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的木质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太师壁前面放置茶几八仙桌等家具。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做装饰。

我十分欣赏那风格独特的皖南民居,它反映着皖南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是皖南人智慧与力量的结晶。皖南民居显示了皖南人那朴实、和睦的品质。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区民居的样式与风格也截然不同。要说样式最绝妙的,就要说到皖南民居了。

说它最绝妙,主要有三点。

一是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皖南人的居住地大多依水而建,层楼叠院,便与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绝妙无比的山水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宏村”。拥有绝妙的田园风光不说,还被誉为了“中国画里乡村”。

二是高墙深院,青瓦白墙。这是皖南民居最大的特点。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除了造型美观,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它还有防火的实用功能。倒也是“华而有实”啊!

这三,便是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这种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同时,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走进院里,你会看到一个很小的天井,绕过天井向北看,这就是厅堂了。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主人一般都在厅堂里会见、招待客人。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皖南民居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不愧为中国民居中的一株亮丽的奇葩!

宁国皖南川藏线作文【五】

2017年7月1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化工、材料、徐特立等学院学生组成的红日小分队追随先烈的步伐,乘车前往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烈士陵园进行参观。

多雨的皖南,泥泞的小路,为烈士陵园笼罩了更加庄严、朴素、凄凉的氛围,红日小分队的成员怀着真挚而虔诚的心,在陵园门前驻足凝望。陵园的标题经岁月的洗礼而沧桑。红日小分队继而拿出精心准备的横幅,横幅上赫然写着“走进红色故地,重温峥嵘岁月”12个大字。同学们站成一排,将横幅举在胸前,有路人走过,十分慷慨的为我们拍摄下这幅照片。

鲜红的历史随风拂过横幅,红色的烙印印在小分队每个人心中。我们为烈士陵园的朴素而感动,为其沧桑而震撼,为其辉煌而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