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皖南研学游作文(叶坪研学游作文)

皖南研学游作文(叶坪研学游作文)

更新时间:2023-01-25 00:43:02
皖南研学游作文(叶坪研学游作文)

皖南研学游作文【一】

两天的研学之旅,短短的,但真的使我学到很多,这些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联想到的,都是不能用语言来诠释的,对于我来说,这些感触,刻骨铭心!

 

皖南研学游作文【二】

我院2014级参加皖南实习的旅游专业200多名学生和随行指导老师一起来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怀着沉重而又悲伤的心情,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缅怀为了中国革命而热牺牲的新四军先辈。带队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那些发生在旧世纪的悲壮往事一个字一个字在耳边萦绕。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院敬献的花圈被放上了纪念台的石阶上。默哀仪式举行完毕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向矗立在山顶的纪念碑走去,发自内心仰望作为历史见证的它。

此次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不仅是缅怀皖南事变难的革命烈士,更加激励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壮志。那些在脑海深处跳动的历史的音符,无时不刻不在告诉我们,复兴中的伟业需要我们去开创,去拼搏。

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将以革命烈士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先进模范作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

皖南研学游作文【三】

放学之后,我和林粒纯一同出校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满满的抱怨:“我们区教育局搞什么鬼,我们学校也是,研学旅行干嘛不让其他班去嘛?”

林粒纯丢给我一个大大的白眼,我很明显扫了她的兴:“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们是我校的状元班,研学旅行又是初三才有的,当然是我们班去了。”

所谓的“研学旅行”,是我们学校采取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们一边到旅游的乐趣,一边学习更多知识,开阔视野。可是考虑到经费问题,校长大人就把这个特权毫不犹豫的分给了初三级的状元班。

研学旅行的事情今天早晨在校级会议上宣布下来,全校都在尖叫着。其他班级纷纷向我们投来鄙视和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也对,他们被关在教室里学习,我们要去外地边旅游边学习,谁不想揍我们?

我们班的人更是如疯兔般,个个都像打了鸡一般。

不过学校只提供研学旅行过程中所需的车费、住宿费,其他吃饭买东西什么的,都是由我们自己付钱。

为此,黄主任严肃的呵斥了我们的兴奋感:“你们每去到一个省,都有当地著名的专家给你们进行中考讲座,你们给我带好学习资料和笔记本了,不要以为是给你们玩的!”不少人在主任离去的背影,做了一个大大的鄙视手势。

我忍俊不禁,我也是蛮期待的。

我们班因为是全级唯一的状元班,人数不多,才刚刚三十六人。与我们随行的人倒是不少,有我们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还有摄像组、校医队的一堆人。听说去研学旅行一路上都有摄像头在拍着,我们就更加紧张了,因为这是要做成我们学校的宣传视频的。

行程表一发下来,我们就大吃一惊--谁也想不到会去这么多地方!第一站是广东省,第二站是云南省,然后是四川……天啊,最后一站竟然是内蒙古,那会不会有高原效应呢?我有些担心了,看来我们还是要自己带些药品在身边才行!

回到家,我第一时间想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可是他们都出差了,没有回家。于是我电话通知了一下,便兴奋的去收拾行李了。

去整整一个多月,我望着衣柜就发晕,这要带多少衣服啊?考虑到各地的气温不相同,于是我既带了棉衣、也带了短袖。鞋子,我只拿了一双拖鞋、两双运动鞋还有一双雨靴。光是带衣服就塞了满满的一个行李箱啊!等我把生活用品、医药、学习资料等东西全部塞进登山包时,发现自己已经满头大汗。

这时妈妈给我发了短信,告诉我给我的信用卡里打了两千块钱。我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发现她早就挂了电话,根本不给我拒绝的时间。我想说,出手还真是大方,可是我怎么可能一个多月花两千块钱呢?

我看了一下钱包,钱包里面还有平时舍不得用的四百块钱,心中突然充满了期待。把手机和平板电脑放进背包的暗格,我忽然兴奋无比。

研学旅行,差不多要环游了中国了吧?

皖南研学游作文【四】

2017年7月1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化工、材料、徐特立等学院学生组成的红日小分队追随先烈的步伐,乘车前往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烈士陵园进行参观。

多雨的皖南,泥泞的小路,为烈士陵园笼罩了更加庄严、朴素、凄凉的氛围,红日小分队的成员怀着真挚而虔诚的心,在陵园门前驻足凝望。陵园的标题经岁月的洗礼而沧桑。红日小分队继而拿出精心准备的横幅,横幅上赫然写着“走进红色故地,重温峥嵘岁月”12个大字。同学们站成一排,将横幅举在胸前,有路人走过,十分慷慨的为我们拍摄下这幅照片。

鲜红的历史随风拂过横幅,红色的烙印印在小分队每个人心中。我们为烈士陵园的朴素而感动,为其沧桑而震撼,为其辉煌而动容。 

皖南研学游作文【五】

初来乍到,放眼望去,目之所触,无不让我在心底产生崇高的敬意。一排排山峦直入云霄,巍峨耸立,逶迤连绵。高处不胜寒,遭来云朵儿嫉妒,肆意漫游于山峰间,好似山岳飘舞的裙带。影影绰绰的群山,又如披着蝉翼般的薄纱,一个睡意未消的仙女。山以云装饰,云以山作衬,山云结合,云山相益。山高,云亦深,不知处。抚今追昔,令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宁愿倾其一生的'仙境,那种与世隔绝、清心寡欲的田园生活,不正安然呈现在眼前?

远闻溪水,车近峡谷,观之有感。

峡谷中的小溪潺潺流淌,溯流而上,原是天上之水,俯瞰山下,小溪流向大地的怀里。行踪莫测,神出鬼没,引人浮想联翩。春夏秋冬,小溪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暖春,小溪呼唤着村雨,叮嘱春笋要坚强不屈;炎夏,小溪忍受着骄阳,告诫知了要平心静气;凉秋,小溪历尽着冷风,提醒小麦要多添绿衣;寒冬,小溪怒视着扬雪,宣告群峰自己永不结冰。

小溪翠绿,绿得刺眼,也绿得迷人,绿得赏心。从山上冲下一抹绿,忧怨之绿在山间沉积,憧憬之绿仍在前行,将希望之绿传向远方,于是整座山碧绿连片。正值深秋,皖南不若北方之枫叶成林、银装素裹。晚霞绯红,天空洒下最后一抹余辉,黑暗处,幽绿的山林间,不知疲倦的小溪,正把生命之绿运输明天,为着下一次春暖花开。

途径太平湖,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太平湖呵,正如其名所述,一切都是如此寂静,如此祥和。天空不见孤鹜掠影,秋水难寻鱼虾嬉戏。偶尔微风拂面,落下几许树叶,泛起几层涟漪,出现几道光晕,让人的心灵回归自然,抛开了世尘的扰乱。应和岿然不动的山峦,俨然构成一幅传统中国水墨画,美不胜收。

皖南,一个厚重珍贵的历史符号,一个亘古不变的文明印记,一个永不褪色的徽州记忆。

皖南研学游作文【六】

星期五(8月12日)当暮色降临时,我和爸爸、妈妈,宋伯伯一家和叔叔一家组成一只小小的旅行团,向着我们的目的地皖南进发了。

我们一路上欢歌笑语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安徽省的石台县,我们在那吃了一些夜宵,妈妈就叫我赶快休息,明天才有精神玩,我听了便上床睡了。

第二天,妈妈早早的叫我起床说:“刘恩奇,快起床,马上就要走了”于是我翻身起床,背起背包上了路。我们沐浴着初秋明媚的阳光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看着窗外瓦蓝瓦蓝天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景色呈现在我的眼前。田野里到处是抽穗的稻子、绿油油的蔬菜,眼前的一切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融入了这美丽的大自然中。

很快我们一行人就来到了牯牛降风景区,这里是88年开始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为全国274个森林和野生自然动物保护区之一。

牯牛降风景区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千峰竞秀,风光旖旎。区内主峰牯牛大降海拔1727米。在山林中穿行,峰上怪石嶙峋,古树遮天,我们几个小伙伴跑在第一,把大人们都摔在后面。我们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爬到了山顶,牯牛降常年雨量较大,林茂草盛,云雾袅绕,到了峰巅向下俯视,云雾仿佛一条条银带在峡谷中缓缓流动,有时又似脱缰野马,呼啸奔腾,令人心潮起伏。至于云湖,则形成于山峦盆地之中,铺云叠雾,群峰环绕,郁葱作衬。哇!山上真美啊!我情不自禁的往山下大叫一声,山谷里有阵阵回声,这里美丽的景色让我留连忘返。

第三天。我们按计划到黄崖山的一个大瀑布,这里有一个天然游泳池,池面上波光粼粼

,像龙身上的片片银鳞闪闪烁烁,初秋,我们都纷纷跳入池塘快活的游泳。我迫不急待跳下水,哇,好冰凉。我急忙上了岸,接着,我慢慢的下水,适应了水的温度后我在水里快活得游来游去,和小伙伴戏水,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是下午两点了,我们要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地方。这次旅游真开心啊!别了黄崖山!

皖南研学游作文【七】

南京是我国古代繁荣的古都,也是曾经大多数朝代的首都。在这里,有过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的壮歌与家喻户晓的人物。

雨花台,举国闻名,是我们南京之旅的第一站。这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革命烈士的伟绩,重新回忆了当时的壮歌。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的名字,不仅刻在了墙上,也刻在了我们的心中。雪白的和平鸽在革命烈士纪念碑旁久久徘徊不去,我们朝那纪念碑深深的鞠了一躬,让那些纯洁的和平鸽捎上我们的哀思。

孙中山先生是所有中国人都知晓的人物,从老人到小孩,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我们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总体为一个钟的图案,是为了让后人记住,革命大业不可忘,从入门到孙中山先生的祭堂,共有392级台阶,分别代表了民族,民权与民生。祭堂的门楣上刻着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和国民 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民族”“民权”“民生”。祭堂的大厅中央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那是出于法国著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之手,是为了能让后人时刻瞻仰与怀念孙中山先生。

瞻仰完了烈士与伟人,最后,我们来到了最使所有人悲痛的地方——南京大屠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建筑物上最显眼的就是一串数字:300000,那是指当时南京城里30万遇难的南京人民。

日本人的人手法使我们毛骨悚然。他们就连刚出身连名字都没有且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与80岁的老人都不放过,实是残忍至极,在这里,我们再好好的想想自己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不该感到幸运吗?

最后,我们去了万人坑,里面是被日本人活埋的数万人的尸骨,寒了所有人的心。一面面墙,上面刻着许许多多的名字,这是那些遇难者的名字,但这甚至还是不齐全的,另外们还有那些没有名字的婴儿们的。

30多万人的大屠,一场场日本人的人游戏,至今都提醒着我们,那是我们永远都忘不了的国耻!

这三站的旅行,使我感受到了心的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