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我的家乡小作文300字左右初一)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我的家乡小作文300字左右初一)

更新时间:2024-06-01 01:31:25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我的家乡小作文300字左右初一)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一】

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也离开了三狮村跟婶婶去了别处。

前几个星期清明节我和爸爸、叔叔回来给爷爷、姥姥们扫墓。这时的三狮村也改变了很多。

三狮村公园的“光洞“少了很多观音像,黑洞里也没有记忆中那么冰凉了。三狮家前的小山坡移成了水泥路,大路上又建了几座房子。小溪还是那么明澈,但里面的田螺、河蚌没有了。回到以前住的家,现在被从前的小伙伴管理着。看门的大黄狗好像不认识我了只安静的让我摸摸它的头,连童年的小伙伴也生生的看着我,好像不认识似的。

啊,三狮村!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变得那样城市化?为什么这样的三狮村却让我那麽陌生?

记忆中,我的三狮村不是这样的:春天,鸟语花香、大地回春,肖纯家后的竹林发出阵阵迷人的清香,可爱的小竹笋钻出了泥土。风儿吹来,竹叶沙沙的响。小溪开冻了了,好像一个孩子欢快的向前飞奔。三狮公园上漫山遍野开了花,那映山红红似火,丁香花娇小可人。花蝴蝶围绕着花飞舞。这美好的景象比齐白石的山水画更美!夏天,爷爷奶奶下地种地了。我和堂哥欢天喜地地跑去三狮公园的游泳池游泳,游泳过后我们又去“黑洞”享受大自然的“空调”。这黑洞啊,真令人舒服!这“空调“还让人瑟瑟发抖呢。

我更怀念秋天的三狮村。秋高气爽,收获的季节。爷爷奶奶收割稻子。我们也不闲着跑到后山去敲栗子和红枣。等爷爷奶奶收工后我们便把枣子塞进他们的嘴里。晚上的烤栗子可好吃了。

冬天粉妆玉砌的三狮村,每家屋梁下都挂着冰凌,亮晶晶的,每棵树都变成了美丽的冰雕,多美呀!我的三狮村,我怀念你!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二】

我的家乡;美丽的灵台,虽然不出名,但也有美丽令人陶醉之处。不相信吗?那我就讲给你听吧!

一场春雨过后,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头,微风吹来,他们随风起舞,时而左摇右晃,时而弯下腰来。小花成了一位公主,绿叶则是那个王子,他们随着春分走出来的音乐也跳起了舞。周围的桃树,梨树,苹果树,都开满了花,一片接着一片,好看极了!

严热的酷暑来了,大叔可帮了人们大忙。一些老爷爷,拿着一把扇子坐在树下乘凉。为非吹过,感觉舒服极了。也可以在树下躺在睡椅上,轻轻的闭上眼睛去慢慢感受着夏天。夏天,也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

转眼间,炎夏过去了,秋天又来到了眼前,分吹来,红色,黄色,的枫叶从树上飘下来,像五颜六色的小蝴蝶自由自在的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些叶子铺满了地面,好像一天黄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田野里的稻谷也成熟了,稻杆弯着腰,仿佛在想我们点头微笑。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托气沉甸甸的稻穗,心中对农名伯伯的敬意油然而生,果园里,人们在忙着收水果卖钱。马上又可以吃到水果了,我不禁欢呼着。

北风一吹,把丰收的秋天送去,又引来严寒的冬天。这是,茂盛的大树已经变成光光的树干,小花小草也所经了地里,他们好像不喜欢冬天似的.青蛙,狗熊,小兔,都已经冬眠了.嘘!可千万别声吵醒他们.雪花像一个个绒球似的从空中飘下,他们给大地妈妈,换上了白色的外衣。白皑皑的雪,使人总不想去破坏。

这就是我家乡的四季,我爱我的家乡,在我的认为,我的家乡的四季是最美的,有时间你可以来参观一下啊,我会好好介绍给你听的!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三】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太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东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如梦;思念使诗仙举头望月,思念使香山居士忆江南春来江水。

——题记

一缕月光穿过树影伏在我床头,风不时地拂动枝头的残枝落叶。“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望着灵动的月光,心中万千愁绪仍丝毫不减。

又快到月亮最圆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一个人,我叫他外婆。对外婆的记忆。永远永远也记不完。

如同百年陈酿,外婆的故事、醇香,更绵远悠久,总会在这种滋生思念的时候忆起。

外婆,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但家境优越的她在被村子里的人称为“洋学堂”里念书,外婆酷爱文学,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日寇的铁蹄踏碎了外婆的路,更毁了生她养她的家乡。每当外婆谈起,原本慈祥安然的脸上总会浮现出对日寇的仇恨。可以看出,那些丧尽天良的刽子手带给当时人们的伤害已深深烙在了心中。

其实,最热衷的还是在外婆家小院的葡萄架下,听外婆娓娓道来那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杜十娘,莺莺张生,宝玉黛玉,山伯英台,缓缓流泻,我静静倾听。

静静倾听的,还有她年少时的烂漫天真,豆蔻时的烽火连天,青春时的儿女情长,以及以后的以后。

在这永远的回忆中,还有一个人,我叫他外婆。

外婆唤她在村头玩耍的孩子,我们肩并肩走在乡村蜿蜒的小路上。

天上是圆圆的中秋月。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四】

我的家乡,是天然的绿之都,处处充满着那可爱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绿。

春天,菜园被春姑娘染上满园新叶的嫩绿。无论是大白菜、韭菜、芹菜,还是藤蔓上的叶片,都浸上了嫩绿。菜园子里的绿,是初春的嫩绿——那样新鲜,那样活泼,跃动着“生”的力量。只要踏进屋后的菜园,就如同进入了一片嫩绿色的世界,站在园中央,向四周极目眺望,一大片嫩绿的波浪随风而动,生机勃勃,引无数人驻足观看。菜园旁边,是乡下人自家的竹林。竹林里的绿,很沉,很浓,没了初春嫩绿的活泼,却别有风味。青青的竹竿,绿中带墨的针状竹叶,投下一片浓荫。风一吹,整片竹林都在轻轻地随风舞动,远远望去,如同一片墨绿的波浪。极少有阳光穿透竹叶的时候。若阳光跃过竹叶间的间隙,那就会给竹竿、竹叶穿上一层“金沙”,使得绿竿墨叶添了几分庄严。

只要走到屋前,就能瞧见家乡的水。家乡的水,一半蓝,一半绿,像一面双色的镜子,倒映着岸上墨绿色的竹林;倒映着绿油油的菜园;倒映着孩子们嬉戏的身影;倒映着碧蓝如洗天空中漂浮着的白云……风一吹,绿色的波浪上好似盛开了一朵朵绿花,蓝水如同叶子般衬托着绿花,蓝水绿花,成为了家乡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线。

岸边的芦苇,鹅黄中带着清绿。毛茸茸的苇尖是鹅黄,纤细的芦芯是清绿,和着河水的“蓝水绿花”,美不胜收。还有树叶的绿,爬山虎的绿,小草的绿……果真是名副其实的“绿之都”。

我怀念家乡,也怀念那可爱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绿。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五】

我,作为一个从小离开家乡跟随父母来城市生活的孩子,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家乡。

带着满满对家的留恋和对家乡的好奇,我和爸爸坐上了一个略微超载的客运车,乘客们都说着一口纯正的乡言,让我一个老家为藁城的人有丝羞愧。还好外面清新的空气让我感到了些许愉快,风嗖嗖的唱着歌从我的耳边跑过,带动那年老的车窗玻璃咯咯响,犹如一位年迈的老人活动筋骨的声音,让人担心。

转眼到了村门口,爷爷还是倚着那个电三轮,下车喊了声“爷爷”就上了车,爸爸询问着老家的收成,爷爷也对我的学习问长问短,让有些尴尬的气氛的到了缓解。不一会到了家,奶奶笑呵呵的从屋里小跑出来,“诶呀!诶呀!”的感叹着我长得这么高。已经高过奶奶一个头。奶奶前几年前的了一场病,之后说话就不清楚,可身体还是那么硬朗,洗碗、种地、做饭……都能做。我放下行李,走到院子里,一切都没变啊!屋前的两颗柿子树,枝条被果实压下来,伸手就能够到黄橙橙的柿子。院子一旁的栅栏被葡萄藤紧紧的缠住,紧密而整齐。葡萄有绿有紫,颗颗圆润饱满,让人垂涎三尺。再往前走就是大门前的乘凉口,上方被青涩的瓦片整整齐齐的覆盖着,有时燕子也会来这里筑巢。当然,这也是村里的爷爷奶奶们的乐园,他们常常聚在这里打麻将,就像大雁南飞、鱼儿回游、鹿儿迁徙一样的准时。当然,那同样是我儿时表演的舞台

儿时的我疯疯癫癫、活泼开朗,再闷的人也会和我一起撒欢,何况我表妹。有时爷爷会做那乘凉,拿着那沧桑的芭蕉扇,一摇一摆的扇。那样安然自如、那样舒适惬意。扇走一天的闷热,扇走一时的烦躁,留下一丝清凉的恬然。我会和表妹为爷爷表演节目,那是我儿时最骄傲自豪的时刻。幼儿园学的歌呀舞呀全部一一展示。实在歌无词穷了,就活蹦乱跳瞎闹腾一番,伸脖、对眼、弯腰、屈腿,上蹿下跳,不亦乐乎。尽兴时还会瞎喊两声,也不知喊得是啥,总之开心就行了。

多希望时光就停止在那一刻,奶奶充满关爱的问候、院里甜如蜜一样的柿子、门前尽情忘我的嬉闹,都是那样的让人留恋。犹如夏日一朵淡黄小菊的芳香,飘荡在鼻前,萦绕不去,陪伴着我渐渐成长……

家乡的作文300字初中【六】

清晨的兴福寺,有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圣感。一层薄薄的雾气环绕寺中,到处朦朦胧胧的。一碗蕈油面安放在红木桌上,白茫茫的热气升到半空中,与晨雾交织在一起,香气渐渐弥散开来……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句诗便是对我家乡常熟最好的特写。常熟这个鱼米之乡拥有“虞山福地”的美称,这里山清水秀,江南的毛毛细雨润育了常熟人民细腻温和的性情。常熟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令我百吃不厌的还是兴福寺老面馆里的那一碗松树蕈油面。

松树蕈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虞山上遍布松林,每到春秋季节,尤其在雨后,松树根部便会长出许多蕈来。蕈的颜色呈淡棕色,形似打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采摘回来的蕈加工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膜,清洗掉杂质,然后把处理好的蕈放在笼屉里蒸熟,晾干后放入油锅中大火颠勺爆炒,炒出蕈油后起锅备用。用蕈油作为“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菌菇可比。有客人来了,抓一把面煮熟后浇上红汤,放入蕈油和蕈片,再加上炒酥的葱白和葱花,一碗正宗的常熟松树蕈油面就华丽丽地上桌了!

蕈油面没有太多的配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但它却永远是常熟老食客们的精神寄托。有一次,我和爸妈去兴福寺附近爬山,归来时肚中早已饥肠辘辘,天空中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找了家老面馆坐下来,不一会儿功夫,三碗热气腾腾的蕈油面端上了桌。棕红色的松树蕈浸在面汤表面那一层金灿灿的蕈油中,下面是鲜美的面汤,一根根煮得恰到好处的面条在汤中晃动,夹上一筷面,尝几片蕈,再来一口汤,全身的寒意都被驱散了,暖意漾开,不经意间流到我们灵魂深处。如果觉得太油腻,餐后问店主要一杯虞山白茶,赏着细雨下的江南美景,细品着白茶的清香,看着杯中茶叶的漫卷起伏,再听上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好不惬意。

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特色,这碗蕈油面撩拨着我们常熟人的舌尖,更成为了常熟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点缀。除了其本身登峰造极的鲜美,还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