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新型黑板擦作文(擦黑板擦讲台的作文)

新型黑板擦作文(擦黑板擦讲台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2 08:32:39
新型黑板擦作文(擦黑板擦讲台的作文)

新型黑板擦作文【一】

粉笔和板擦,相互帮助和谐共赢。

粉笔和板擦,就像是任课老师的左膀和右臂,帮助他们写出另一片天地,带学生看到另一个世界的美好和光芒。助他们桃李满天下,带给他们作为老师的骄傲与尊重。

粉笔和板擦,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蕴含着无穷大的力量。一笔一划,尽写芳华,写写画画,数不尽的组合与世界。

就像讲台,黑板,这些一想起就会想到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人,想起他曾给我们讲课的事情。想起那些与课堂有关的或美好或无奈的'青春故事。

就像粉笔,板擦,虽然渺小脆弱,但是他们的组合却可以勾勒出不同的世界和另一番天地,给求知的同学们带去方向和前行的力量。

粉笔和板擦,小小的组合,大大的能量。

新型黑板擦作文【二】

《黑板》讲述的是一群教师背着黑板在伊朗和伊拉克边界山区四处寻找学生的故事。老师们背着黑板,如同基督背负着救世的十字架,但是,一个民族的苦难不是他们的双肩能负荷的。他们试图说服无知的人们,知识将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拥有知识的老师,却改变不了自己落魄的境遇。(在贫困和战乱面前,知识的救赎显得苍白无力。

大片的黄土、荒凉的环境、简陋的衣食,还有听不懂的语言刚开始的时候让人看着很压抑,但是继续看下去,你就会觉得心灵被深深的震撼到,某些场景会让人眼前一亮,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黑板是始终贯穿于影片的一个道具,一方面它发挥它本身的功能,用来教学,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包扎伤口,运输病人,躲避武器的袭击等等。黑板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象征,《黑板》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伊朗人民是处在怎么样的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以及知识文明对于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性或者还有别的一些人生道理。

主线的两位老师,带着他们的黑板开始了各自的旅途。黑板,记录了他们的故事。最后,甲老师就像一个半途被遣送下车的乘客,望着“ 前妻” 背着那块写着“ 我爱你” 的黑板,渐行渐远。对这场短暂婚姻的回忆成为了他唯一的行李。

而乙老师最后只剩下半块黑板,但是,比任何时候都沉重。谁会想到一个孩子在这块黑板上初次写出自己名字的欣喜?谁又会想到这短暂的欣喜会瞬间化作绝笔的悲恸?一群孩子骡子般的命运,让老师心痛却无能为力。在生存面前,这时知识的救赎却又显得那么势单力薄。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具,甚至没有出现任何惊心动魄的场面,然而如果仔细品味这部电影的话,我相信每个看过的人都会被深深地震撼。战争的残酷,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荒原上的流浪者们,生存是第一要义,而影片最别具一格之处是,机智地展现了那两位教师因为有了知识也具有了知识分子独有的“ 智慧的烦恼” ――哪怕是仅仅只接受过两年的教育。影片拍摄的冷静客观,只呈现生活状态而不作刻意解释,这种不落俗套的制作方法让《黑板》具有高级的格调。

看完这部电影后,片子中的诸多特写细节在我的视线之中来回俯冲,纪实的手法将真实的生活凸现在我的心中。但我仍然能透过硝烟,隐隐感到对他们的梦想、爱情、信仰等等渴望和坚持。一群并不伟大的小人物身上散发出了质朴、恒久的人性魅力。片名《黑板》就是解读该片的线索和关键词,天才女导演也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感情和良知的洗礼。

黑板,这个本来是老师用来教导孩子的工具,用来教育与启发下一代的象征,在贫穷、战乱以及饥饿的迫使下,成为一片遮挡与保护的庇佑之伞,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中,还是单薄无力。细品这些在《黑板》中看到的简洁和朴素的对白,蕴涵着人性的光辉,也蕴涵着伊朗民族电影的真正魅力。也体现出全世界的教师的无私精神。

我们自做教师起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环境,更没有经历过找学生的痛苦,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没有这么落后。因此,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更应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一份责任和贡献。

新型黑板擦作文【三】

上课了,勤劳的粉笔又要起床工作了:愉快地跟随着老师来到教室,在黑板上扭动腰肢,跟着优美的旋律,轻盈地跳起舞来。不一会的功夫,粉笔姑娘累了,她停下来喘口气……这时,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原来修长的身材变的又粗又短。她转过去看着黑板:黑板上的字迹端庄整齐,那可都是她的`劳动成果!粉笔高兴地笑了。

可在一旁的黑板擦却说:“你现在变成一个丑陋的小人了,没人理你了!”粉笔指着黑板上的字说:“你别以为它们是废品,才不是呢!它们可是宝贝,是知识的花粉,是把孩子引向幸福的彼岸。我绝对没有什么怨言。因为我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

黑板擦心想:我真佩服她,我一定向她学习,为孩子们提供洁净的黑板。

下课了,黑板擦也忙碌起来,一会儿功夫,黑板变的干干净净。

黑板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旁边的粉笔也笑了。

新型黑板擦作文【四】

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狂笑的队伍中了。

老师把乡村画成了一种不正不长不扁的构造,我绝对想不到刘老师这么有绘画“天赋”!

她还画了许多歪歪斜斜的圆圈,其实也可以不称为圆圈,称“扁圈”才对。老师说这是人,我忽然忍不住口水喷了出来,我的同桌一下就被我吓到了!

老师接着画了个四方形,还画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线条。大家都笑个不停,议论着:“刘老师,人不…是这样画的!”大家笑得语无伦次,但又怕被老师批评,有人干脆把头都钻进了抽屉里去笑!

在这些不正的正方形里,还有许多小线条,代表的是田里插着许多“小秧苗”。这虽然有点像,但还是大家的'笑料,我笑得都喘不过气了……

最好玩的当然是老师画“才了蚕桑”这个部分了。老师画了个大人,手握一根线条(针),然后把一堆的“线”一点一点地擦掉,表示这些线已经制作完毕了。这回的笑可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呀。老师终于发火了,教室里瞬间悄无声息……

之后,只要刘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就会有一个担心——怕她又一时兴起画起漫画来。刘老师的画技可真是不敢恭维。我有个建议:刘老师,您暑假里抽空去学学画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