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汕头市2022年七中考语文试卷作文)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汕头市2022年七中考语文试卷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00:59:56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汕头市2022年七中考语文试卷作文)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一】

“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大家对S.H.E的吗《不想长大》这首歌非常熟悉吧。大人经常说:“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大人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不如做个孩子。”可我却渴望长大。

我真想长大。因为大人可以不受拘束的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也没有人批评。小孩就不一样了,有时候不小心说错了话,大人就会以说话没大没小的`罪名把我们斥责一顿。如果再加以反驳,大人就会再给我们加上一条顶嘴的恶名。并且我们还处处受到家长的管教,小孩子不能做自己爱做的事,做错了,大人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没了。有时只是要下一下象棋,增长一点棋艺和智慧,在家长的眼中都是“不务正业”。可是大人们却没有从从我们的角度考虑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我多么想变成一只翱翔天空的苍鹰,到那时,我便可以敞开胸怀,迎接美好的未来,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报效祖国,保卫家园。

小孩子不仅处处受到管教,而且还要为那所谓的“分数”而担心。每天当我们完成学习任务,刚刚沉浸在玩耍的喜悦之中,家长们却抱来一张张题单,一张张试卷压在我们身上,是我们翻不了身。在学校里还流行着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时我们刚一回家,大人就会问:“今天考试了没有?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一连串的问题听得我头晕眼花。虽然孩子们处处受到家人的管教,但家长也是不幸的,家长比孩子承受的压力更重。孩子的累是累在身上,睡一觉醒来又会活蹦乱跳。家长的累是累在心里,从孩子上学那天,直到考入大学,再到大学毕业分配,爬过一道门又一道门,一颗心从没有落到过心里。

我真想长大。长大后,可以做自己爱做的事,长大后可以报答父母......啊,我渴望长大。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二】

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三】

议论文答题技巧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的表达形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考点1——议论文中第一段的作用

1 内容上概括大意,有中心句抄中心句

2 结构上引出下文的……论题或……论点(就近)

(论题一般是名词或不是作者明确的观点;论点一定是作者明确的观点)

3)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为事实(或理论)论据论证……观点

考点2——议论文的论点

论点:作者所议论的问题所指出的见解和主张

一、写出本文论点

1) 论点在题目、开头或结尾

2) 开头=结尾,论点在开头;开头<结尾,论点在结尾

3) 开头有事例,一般中心论点在事例之后

4) 解释、引用、重申的内容不能成为中心论点

5) 结尾如果发出号召,论点在前面

6) 论点是正面肯定的句子,唯一的、完整的、明确的判断句

7) 不用修辞手法;不用否定句(若是,要将其肯定过来)(如果题目是论点,不用改动);不用疑问句、反问句

8) “因此”是论点的标志词

注意:当题目属于论点型,但文中又有一句在表述上更完整、更具体的作者对某一问题的主张或看法(句子包含题目)时,中心论点应写文中的那一句而非标题。

凡是矩形结构的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往前找。若文中有多处提到中心论点,则写最前面出现的一句。

9)概括分论点:概括每一层层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

10)引用内容不能作为论点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四】

(1作用分析:①点明论点 ②交待论题 ③点明议论由头 ④⑤1、2、3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2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广东汕头2022中考语文作文【五】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