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松树作文借物喻人150字)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松树作文借物喻人150字)

更新时间:2024-05-24 03:26:38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松树作文借物喻人150字)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一】

人一生当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最值得回忆的时候就一定是孩提时代。每当在大街上闻到那桂花香气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童年。

在我才会模糊的喊出:“妈妈”时,我就被带到乡下姥姥家,在那里我快乐的生活四年。姥姥家有两棵桂花树,东边一株西边一株,对面就是一条小溪流。溪流里的水很清,偶尔会有几条小鱼匆匆游过,在水底的泥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螺蛳。约三平方米的玉米地就长在溪流上方的土地中,溪流上方还有一座小桥,走过小桥就可以看到姥姥种的那几亩地。到八月份,桂花一开放,儿时那不懂事的我总喜欢从桂花树上抓一大把桂花,溜到姥姥的田地,东撒撒,西撒撒,装模作样地学着大人们播种时的场景,撒完一处,跳上去,用脚踩一踩,把土地踩结实。那时,我天真地想:“这样一来,明天这儿就全是桂花树,多好呀!大人们真笨!”可是,等到来年,收获的不是“桂花树”而是一捆捆的青菜萝卜!可无论姥姥怎么劝告,我始终每天都到田里去看看,看看我的桂花树有没有长出来。姥姥见我这样,跟姥爷商量一下,连夜把院子里的一株桂花树移到田里去。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发现田里的桂花树终于“长”出来,开心地不得,真相还是后来跟姥姥闲谈时无意中知道这件事。

桂花树是其次,我最怀念的还是姥姥的独门绝活儿:桂花糕!记得小时候,姥姥总会在八月半左右之时把树上的桂花都摘下来,好好地洗净晾干,每逢这时,我都会缠着姥姥给我做桂花糕和桂花茶,姥姥总是呵呵的笑着,点点头,在吃桂花糕之前,先品一品那桂花茶,茶里放少许冰糖,闻一闻这淡淡的桂花香,你会忘记今日里的一切烦恼。桂花糕就更不用说,轻轻一咬,便掉在你的嘴中,软软的,甜甜的,吃一口便让你回味无穷!

算算日子,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没下乡去看姥姥,不知道,她是否已经做好桂花糕等我回去品尝?这时,大街上的桂花香味更浓,这桂花香,是在召唤我回去吗?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二】

松树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

松树的叶子象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长着,每一个都尖锐有力好象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它们。松树的果实也很有特点: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分成一层层的花瓣。果实躲藏在由“稻草”摆好的家里,就好象是保护房子的战士和风雨的遮阳伞、挡雨棚。还是那种力支持的它(门)们的信念,去保护果实。

桃树把所有力量都通过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现,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它那肥肥大大绿绿油油的叶片上:银杏树以秋天金黄金黄的“蝴蝶”来展示它的美丽。而松树只是在冬天里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站岗。在冬天里当我们看见全是光秃秃的树时,我们会感到凄凉和悲伤。如果我们在许多光秃秃的树中看到了一棵松树(是)时,就会充满(一遍茂盛景象的)希望。

松树是笔直的,不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耸立地生长着。别的树以旁出虬干为美,它却以正直、朴素、坚强为美。这种内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的多。

人和树一样,做像松树一样有内在品质坚强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要伟大的多了。因而我们要学习松树的正直、朴素、坚强的许多内在品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自古以来,多少人都赞颂过松树,把它作为崇高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敬仰之心。你看,他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还是在坚固的土地上,只要有一颗种子——-不管你是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鸟的嘴里落下来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他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的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眼不没它,严寒冻不它,干旱旱不坏它,它无忧无虑的生长,松树的生命力真强,松树要求得太少了!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三】

有一天我放学后,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感觉踩到一个东西,低头一看,是一棵草。

我轻轻地把脚移开,我蹲下一看,那棵不起眼的草,孤零零地长在那片空地,无依无靠,但是,就是这么一棵毫不起眼的草,一天天被人们踩在脚下,但它一次次被踩在脚下,却一次次地站起来,依然不断地成长,这棵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草,却在一个个的严冬中,迎风傲雪生存下来。

让人们不得不惊讶,这么小的一棵草,却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次次面对危险,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一直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去面对,这正好应了那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时,常常会被困难吓倒,选择退缩,最后一事无成。今后我要学习草这种顽强的精神,面对挫折,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经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四】

最近,我在我家的花盆里种了两瓣蒜。我先脱掉它们的外衣再在盆里挖了两个小坑,把它们埋进去,让尖向上。

一天过去了,我去观察它们时候,只见它们浑身发绿,好像恨不得马上就发芽。第三天,蒜苗出来了。每个蒜都长出了苗,短短的,还十分青翠,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我给它们浇了些水。

又过了几天,因这忙,我一直没看它们。可有一天,我在玩的时候,无意看了它们一眼。这时的蒜苗几乎萎缩了,枯黄的叶子垂到了泥土。看到它们可怜的样子,我给它们浇了一些水。心想:过几天再看它们吧!

两天后,我又去看它们,一棵已枯,而另一棵又活过来了,不但长高了几厘米,还又长出了几片叶子,那碧绿的叶子让人觉得十分可爱。我又匆匆忙忙地给它浇了一些水,又做别的事情了。

五天后,这时的蒜苗已经长出更多的叶子,绿油油的,惹人喜爱,与它身旁已经枯的蒜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想:那棵活下来的蒜苗在困难面前还那么坚强;我呢?一定要比它更坚强!

坚强+意志=成功

愿化作蝶,在四季之首的春,万般挣扎,破茧而出,翩翩而舞。

愿化作溪,始于壮丽的山峰,一路欢畅,从不流连,去拥抱那壮阔的海。

愿化作叶,与色彩共读遍地的丰收,与霞共读天高云淡的怡然,与草木共枯共荣……

我愿化作这一切,拥有他们的坚强意志而实现理想。

观古人

老婆婆以她坚定不移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王羲之相信“老天不负苦心人”,写完了三大灌水成为了一代有名的书法家。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华夏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观名人

刘翔以12秒的成绩打破了11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他的成功却源于一路的艰辛,是坚持不懈让他一举成名。

姚明是球迷的偶像,从小想进入NBA的他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从而取得了“亚洲小巨人”之称。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才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才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才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

无论是古代还是新世纪,意志都是失败后的自信,困难下的勇气,岁月中的磨炼。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永远是成功的保证。像驼羊一样走下去,再强劲的敌手也会被吓退,彼岸的鲜花最终会向你招手。

朋友,拿出你的坚强,你的意志,你的勇气,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吧,风雨过后见彩虹!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五】

在百花之中,我最喜欢的花就是牵牛花了。因为它拥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牵牛花十分美丽。它的藤蔓是淡绿色的,又细又长,远远看去像一根根绿丝带,藤蔓只要触摸到什么就会一个劲的往上爬,永远也不退缩。它的叶子青翠欲滴,一片挨着一片,像是一把把老人用的扇子,又像是一只只小鸭子的脚掌。当风儿吹过的时候,叶子就开始翩翩起舞了,像绿色的水波随风摇摆。牵牛花五颜六色,漂亮极了。花朵有的洁白的像雪花,有的红通通的像太阳,有的紫盈盈的像葡萄,还有的蓝湛湛的像天空……,迎风开放的牵牛花像一只只小喇叭,在吹奏着快乐的歌谣。没有开的牵牛花也十分好看,一只只花骨朵儿倒挂在绿色的藤蔓上,有人说它们像一把把小雨伞,也有人说它们像一盏盏小灯笼。

有一次我发现小区围墙边长了许多牵牛花,因为是野生的,所以没有人照料,长出来的藤蔓因为没有攀爬物,一根根倒在泥地上。我心想:牵牛花都趴着,一定爬不起来了,真可惜!可是第二天一大早,经过围墙边时,我惊讶地发现牵牛花并没有倒下,而是已经爬到围墙边的铁栏杆上去了。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牵牛花,你真行!遇到困难不低头,排除万难向前进,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没多久,小区里便出现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我喜欢积极向上,勇于攀登的牵牛花。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应该向牵牛花那样永不放弃,毫不退缩,向上向上再向上……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六】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季节使者——花。在这些使者中,秋天的花脱颖而出,成为季节使者中的佼佼者。

秋天里最具代表性的花非菊花莫属。秋天一到,菊花随处可见。公园中栽培的菊花婀娜多姿,美丽动人。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蠢蠢欲动,急得先伸出了一只小手,有的等不及了,早已盛开,尽情地展现着那潇洒的英姿。姿态美,颜色就更多了,赤橙黄绿蓝靛紫,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比起公园中的菊花,路边的野菊显得单调得多。颜色单一,形状只有太阳形。可无论是公园的菊花,还是山间的野菊,它们都是挺立在寒风中的英雄!

在秋天中,还有一种丝毫不逊色于菊花的植物,它就是桂花了。桂花娇小,禁不住风吹雨打。嫩嫩的,一捏就软了。那小小黄黄的花朵看起来还不如野菊花,这样的植物能有什么本事?桂花的本事大着呢,它发出的香气浓郁极了,十里外都能闻到。光香有什么用,华而不实,又小又嫩,禁不住风雨。可是,在一棵桂花树上,那如繁星般的桂花有多少——数不胜数!它们一个接替一个地工作。你倒下了,我来帮你接着干,我倒下了,他来帮助。这样不断地倒下,不断地重生,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写照吗!

秋天的那两位杰出的使者,为秋天画上美丽的音符,那音符凝聚了它们的坚强、勇敢,那音符中谱出了它们迎风挺立的雄姿!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七】

天气转凉,我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小区里不知何时多一股浓郁的香气,我寻着那香气,来到花坛边,这个花坛里开满桂花,放眼望去,就像是一片闪着光的金色湖泊,煞是好看,我在心里叹道:啊!又是一年桂花开,看它们开的多么盛,多么美!我俯下身来,伸手摘一小束,放在手心里,仔细的闻闻,虽然只有一小束,但香气却十分的浓郁。忽然,我发现什么似的,心里念道: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农历八月。我们又要迎来家家团圆的中秋节和祖国母亲的63岁生日!我望着这片金色,不禁觉得这美丽的桂花仿佛也是为迎接这金秋双节而盛开的。

大街上,店铺的老板们为庆祝国庆,纷纷在自己的店门口插上一面鲜艳的国旗,秋风一吹,那鲜艳的国旗就随着凉爽的秋风飘扬着,远远看来,整条大街上都是一片红,那场面十分壮观,也十分美丽。

在国庆中秋的八天大假里,我计划四天游玩和四天做作业的时间:第二天去天台山游玩,第三,四天去若尔盖草原,第五天去碧峰峡玩。其他时间全都写作业。可谁知,生活总是不如意的,在我们正准备去草原的时候,却出一些小状况而没有去成,为此我还一个人郁闷好久呢!因为那天去草原的路上还会顺路去汶川玩,为多玩一些时间,我们5点半就起床。所以,妈妈为补偿便带我去那个已经逛过无数次的浣花溪公园玩。因为时间充裕,我非常仔细地将整个公园逛完。别说,我还真的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去到的地方呢!比如被芦苇掩盖着的湿地,大道右上方的竹林,以及喂鱼区对面的“小瀑布”。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从没来过浣花溪公园一样,充满新奇的感觉。

第四天,妈妈又带我去活水公园,活水公园依傍着府南河,而整个公园里到处都是水潭,人工湖,所以环境十分幽静。我不禁感叹道:祖国可真是一块宝地啊,不仅矿产丰富,而且风景秀丽。我们能够生活在这片美丽,神奇,辽阔的土地上,是一种辛福,我们应该用心去赞美祖国母亲,用心去爱她!

在这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桂花又开,开得这样盛,这样美……

借花喻人作文150字【八】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吐绿,也是养蚕的好季节。

我的好友张钟情送我一张布满小米班大小的黑黑的蚕种。每个蚕种中间都有凹点,不久,小蚕破壳而出,跟小蚂蚁差不多大;黑褐色,头大身小身上长满细毛,大约两天后身上毛不见了。他仰着头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东西吃,可它太小还不能吃整片的桑叶。我只好把叶撕成碎片,洒在盒子里面喂它。

小蚕非常贪吃,只要它一吃桑叶就不肯放下,大嚼起来不知饱,不管什么时候看它,它总是在吃,如果它正在吃得高兴时,你硬把它拉下来,就抱住桑叶不肯放下。只好把桑叶也带起来了,那馋样毫无绅士风度。它长得可快了!有时,它一夜就可以长几毫米长呢!

有一次,我去看蚕宝宝正在干什么,我一看,呀!蚕宝宝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好像生病了,我急得像热上的蚂蚁就急得团团转急忙找来妈妈问是什么回事。妈妈说:“孩子,蚕宝宝不动是要脱皮了。”我说:“是这样呀!蚕宝宝没有生病呀!”大约过了一两个小时,我再来看它们时,呀!有好多蚕都在脱皮呀!它们先从嘴角裂开一条缝接着不断地收缩蠕动身子,然后慢慢地从皮里钻出来,刚脱皮的小蚕已换上了新妆——白嫩的蚕宝宝。

蚕宝宝每脱一次皮就长大很多,更使劲的吃桑叶,它围绕着桑叶的边缘来回的咀嚼,吃叶的时候发出“沙沙”的声响,不仔细听的人还以为是下雨呢!一片桑叶几分钟就进入它们口中,蚕渐渐长大,然后又脱皮,等它脱了四次皮后才发育成熟。

蚕宝宝一个月左右已长成大了,这时惨淡眉目清秀,胸部透亮,头上有对小眼睛,前下方的嘴又在吐丝孔,四对胸足与尾巴帮助它运动。在簸箕里面扭来扭去的样子十分可爱,我不是的用手摸摸它那肥胖的身子。

蚕宝宝过了不长时间后就不吃叶子,它围着簸箕到处爬;原来它是在找好地方开始吐丝,它围绕自己的身体吐出一根白丝,不久后就把身体包在里面。我看不见蚕了,便问妈妈:“蚕在里面干什么?”妈妈告诉我:“蚕变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不吃不喝,接着变成红赤色蚕蛹,大约十来天后蚕会成蛾,蚕蛾会咬破茧出来交配产卵它就这样繁殖后代。”听后,我感到蚕真是一个大魔术师。

蚕全身都是宝,它把一切读献给人类,件事丝织品的原料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蚕蛹是化工的原料可制作酱油,它的粪便是农家的有机肥料。

亲弃疾写“春蚕到丝方尽”是蚕的一生真实写照,听说一条蚕可吐丝三千米以上;你看小小的蚕儿难道不是世界上的一宝吗?当你看到那精巧绚丽的绫罗绸缎时,你会为这小蚕儿创造的奇迹而惊叹;更被它们平时默默无闻的辛苦劳作最后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所感动。它那鞠躬尽瘁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