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写信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作文)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写信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09 20:18:02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写信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作文)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在开头,我引用了俄国大文豪的高尔基的一句,而我和高尔基的意见略同,我认为:读书,是万能的。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事不假

在100多年前的德意志,有一个擦鞋匠的儿子,他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初中还没上完就辍学了,和父亲一起擦皮鞋,而他一边擦皮鞋的同时,旁边总放着一本书,没有生意时,就拿起来看两眼,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他脑子里的知识也一天一天的增多了。不知什么时候,他找了一个好朋友,他们共同商讨革命的事务,共同编写了《共产党宣言》!我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就猜到了,这个擦鞋匠的儿子就是恩格斯,而他的好朋友,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刻苦学习,把他从一个擦鞋匠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我记得,培根在《谈读书》中说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古时候有人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名言,都说明读书是万能的,即可怡情,又可傅彩;既有黄金屋,又有颜如玉。

在距今约100年前,新文化运动兴起了,这场运动的带领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那个不是读书人?我相信,没有这四位领袖,中国的.思想文化也许到现在还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

说说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一样:有为了自己以后生活好的;有为了父母高兴而学习的;还有为了老师而学习的……但我们读书最终的目标很明确:为了自己!为了父母高兴等于为了自己,父母不高兴自己哪有好日子过?为了老师的,也等于为了自己,等你毕业了,知识又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这不是为了自己么?

同学们,好好读书吧!记住,书,是万能的!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二】

学校组织了跳蚤市场,这次的主题是——卖书。不过,不是卖新书,是卖自己看过的,家里闲置的旧书。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亏本甩卖啦……”诸如此类平时在商场听到的叫卖声,回荡在教学楼之间,一声高过一声。我坐在自己冷冷清清的书摊前,看着别人做得热火朝天的生意,忍不住想去凑凑热闹。我委托旁边的同学帮我看着书摊,自己就拿着钱包到处转悠去了。

没走几步,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了我的眼帘。呀!那不是大名鼎鼎的小书虫小陈同学吗?她那里一定有很多好看的书吧。我一边想就一边朝她书摊的方向走去。我一看地上的书,哇塞!真丰富啊,各类书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我喜欢的曹文轩的《叮叮当当》系列。

我俯下身问:“小陈,你这本书多少钱?”她回答:“这些既然我都看过了,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我们又是熟人,那就卖你3元一本吧。”我指着地上的三本书说:“我买三本,能便宜一点儿吗?”“可以,嗯——10元吧。”我听到她回答“可以”两个字,便在心里偷着了,3元一本确实划算啊,而且这书还是八成新的呢!没多想,我顺手给了她10元钱,拿着我买的书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晚上,我给妈妈讲今天买书的事情时才恍然大悟。天哪!3元一本,10元三本,那不是更贵了吗?Ohmygod!我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还和人家说“三本便宜一点”,当时在想什么呢。妈妈笑得直不起腰,说:“文潇涵,你出了这么大的糗,要是让人家知道了非笑掉大牙不可。”

唉,我真是太糊涂了,这样糊里糊涂地买了“3元一本,10元三本”的书。不过想想倒也无碍,10元三本八成新的书,我还是不亏!我想,小陈同学肯定也是糊涂了,恰好两个糊涂虫撞到一起了。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三】

我很爱读书,也在书中品出了许多不同的味道。

酸枣酸

那天,妈妈送给了我一本书,书名是《父母的爱,总让我们泪流满面》。精彩的题目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而书中的内容更是感人肺腑。当我看到书中杨小小的妈妈留给她的遗书、教给她如何表达对新妈妈的爱时,我的眼泪就像决堤的河水一样冲了出来,太感人了!

甜蜜甜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北京王府井书店。那里真是一片书的海洋!不等爸爸妈妈招呼,一进门我就扎进了书海。我左挑右选,哪一本书也不舍得放手。最后,我决定:准备买回家的书只看看目录,不能带回家的书我可要先睹为快。太过瘾啦!

苦瓜苦

晚上,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可是我喜欢的那本书正读到精彩的地方,怎么办?嗯,躲到被窝儿里悄悄地读!唉,刚入迷,就听姥姥一声大喊:“干什么呢,怎么还不睡觉?”藏不住了,姥姥大发雷霆,把我心爱的书没收了。太倒霉了!

辣椒辣

有一次课间的时候,我发现同桌带了一本我向往已久的《昆虫记》。我的眼睛一定瞪得像灯泡一样大,不由分说赶紧讨好他:“求求你啦,让我先看看好不?”“不行,我昨天刚买的!”他一口拒绝了我。我一下子就泄了气。我们平时最要好,可是,一说到读新书就没商量了,我心里真有点儿不舒服。太不够朋友了!

这就是我爱读书的故事。虽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但我依然读得津津有味。充满书香的童年真美呀!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四】

“书”,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书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物质方面来说,它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桥梁;从精神方面来说,它是帮助失意的人们重振信心的一剂良药。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在感悟中获得境界;书,在欣赏中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修身养性。

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缺少了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太阳;智慧里缺少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我对书算是情有独钟。我喜欢倚在书架旁嗅着金檀木的清香,轻轻拂开一页页的书,陶醉于优美的意境。

有了书籍这条思想的航船,我就像海面一样吸收着知识的海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我明白了什么叫美与丑,善与恶;在《少儿百科全书》里,牛顿、爱迪生、玛丽·居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都在向我招手,指引我前方的路,也让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那科学顶峰的灿烂,在其中体验知识的真谛,科学的美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老人与海》中,我看见一个老人同鲨鱼的斗争,力量虽然薄弱却又如此强大,在那浊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了老人对海的不屈斗争……我就这样乐此不疲地在书海中遨游着。不亦乐乎!

“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手不释卷,才有“韦德三绝”的故事,中华才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鲁迅正是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紧学习,才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因此,读书也是要靠顽强的毅力的。

记得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本书,叫《骑鹅历险记》,这本书非常的厚,还没看到来一半我就想放弃,可当我想到鲁迅、别别孔子成功的缘由时,便咬咬牙,重捧那本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我才为差一点看不到这本书而感到惋惜。

孤独时,书是益友;烦闷时,书是敞开的窗户;阴霾时,书是灿烂的阳光……

书,我的好朋友。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五】

如果我是鸟儿,那么书就是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任我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记得我九岁那年,妈妈带我去图书馆,那里有无数本书,弄得我眼花缭乱。后来,我从古代历史类的书籍中找到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我贪婪地读着,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忘了时间,忘了一切。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妈妈的声音唤醒了,妈妈急切地说:“都下午六点了,快点回家吃饭,就算你不吃,图书馆也要关门了。”临走时,我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书的标价,10元一本,唉!看来我要回家好好给妈妈打零工才能凑够这些钱买它回来 。

后来,我对妈妈说要为她打工买那本书,妈妈同意了,前提是不占用学习的时间。就这样,我为妈妈打了一个月的零工后终于凑够了10元钱。妈妈带我来到图书馆门口,我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张10元钱,生怕把它弄丢。当我从售货员阿姨手中接过书时,心里高兴地像长出了一朵花。回到家后,我拿着书坐在沙发上又一次津津有味的读起来。看完一遍之后,又接连看了好几遍,直到把书上的知识差不多都弄懂了,才把它工工整整的放在了我的书架上。

有了这次之后我经常利用节假日为妈妈打工,赚到了不少的零用钱。妈妈让我自由支配,可我就是喜欢书,只要看到有意思的书我就会把它买回来。一本本的书就让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历练生活的机会。

书,我的良师益友,是你带给我丰富的生活,是你带给我无尽的知识。书,我会让我身边的小伙伴和我一样爱上你的!

同学冒雨送书的作文【六】

邂逅于一个感人的故事,顿然想起了母亲……

冬日的阳光刚烈的泼进屋子,披撒在餐厅的饭桌上,暖烘烘的。中午,她刚下班回来,打开房门的那一刻,感觉屋子里空荡而又单调,每个周一,她都会莫名其妙的滋生出这种空寂感。

儿子在高级中学读书,学校离家七八里路,是封闭式管理,每个周末回家一次,而周末的两天,对她来说,是最幸福的。

时逢周末,?她会提前买好肉、蔬菜、水果,给儿子细心的改善一番,每个周日下午,她总是恋恋不舍的看着儿子坐上公交,看着儿子赶往学校,自己却黯然伤神,踮着脚望着公交逐渐远去。

岁月悠悠。

又逢周一,又是她倍感孤单的一天:下班回来,一个人的午饭,一个人的电视,一个人的呼吸,一个人的黎明,一个人的夜晚,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在挤压她这个形单影只的母亲。

她打开冰箱,里面塞满了过剩的食物,牛肉、鸭脖、鸡翅、柚子、香蕉、金桔……顿时食欲迟钝,胃口消逝,虽然肠胃不适,饮食不当会胆汁外流,但午饭还是要吃。

她取出一些给儿子煮的剩下的冷冻的饺子,向厨房走去。

这时电话响起,她匆忙将饺子放在案板上,接了电话。

“妈,我周日忘带课本了,你给我捎过来……”是儿子的声音,她一阵欣喜,便照例嘘寒问暖,叮嘱连连。

通完电话,她去儿子房间,带了课本,疾步走下楼梯,迈出楼门数米,似乎又记起了什么,匆匆忙忙冲上楼去。

虽然室外冬日普照,但寒意犹存,楼下的槐树端庄肃穆,挺着干枯的身体,笔直的站着,静享暖冬温煦的阳光,树下零零散散的枯叶,被微微的寒风推着徐徐前进,离这顿楼不远的地方,一排排白杨显得高俏、整齐,每栋楼的一楼都有一个十多平米的小院落,院子里的丝瓜蔓儿,干巴巴变的缠绕在斜斜歪歪的木架上,院外的核桃树上,粘着几片孤苦伶仃叶子,在寒风中摇摇晃晃。

她从楼门口出来了,手里拎着一个袋子,朝生活区外面的公交站点走去。

每走一步,袋子都摇晃几下,袋子里是他给儿子带的食品,有牛奶、苹果、香蕉……儿子的背包实在太小,周末走的时候实在塞不下了,她要把这些东西顺便带过去,在漫长的一周里,儿子就可以多吃些水果,这对她来说,确实是一种特具实效的心里安慰。

她走出了生活区的大门,并没有朝车站走去,而是直接进了生活区对面的市场,市场内走道拥挤、人声鼎沸,鸡鸭鱼肉、蔬菜水果,一应俱全,饰品专卖、烤饼小店,镶嵌在各种饭店之间,刚煮熟的玉米棒子、新出炉的红薯条子,杂乱的罗列在市场路边,她朝红薯摊子走去,买了六七个被烤的暖烘烘的红薯,塞进包里,知足的从菜市场退了出来。

她要给儿子带几个红薯过去,这是她刚走出生活区门口时,内心深处碰撞、滋生出的灵感,是一个母亲所特有的灵感。

她记得儿子周末回家说过,自己最喜欢吃学校的烤红薯,校园有烤红薯的摊点,一个烤炉,一个枯瘦而又倔强的老头,常常被无数双渴盼的眼神围着,午饭和晚饭期间,儿子常和同学抢着买,有时去迟了,只能懊恼抱怨、无功而返,歆羡的看着别人的红薯垂涎。

她特意多买了些红薯,也让宿舍的同学尝尝鲜。听儿子说,宿舍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境贫寒,距家遥远,一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些可怜的孩子,在之岩上苦苦攀爬,但是她相信,这些孩子们,总有一天,一定会像秋蝉一般,历经数年的艰苦挣扎,终会换得一鸣惊天。

她上了公交车,没有座位,只好站着,此刻她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多么的显眼。原来走的匆忙,忘记换掉工作服,与其他乘客的服饰相比,自己过于独特,她顿然感觉脸膛仿佛涌来一股热浪,并不是由于她感觉穿一身工作服多么丢人或多么低贱,而是因为要去儿子的学校,同学巨多,看见自己同学的母亲一身工人装扮,好像刚从化工现场匆匆赶来似的,那时,儿子该是多么难堪,想到这里,她越发感觉脸膛一阵滚烫。

外面的阳光照的更加温暖,公路两旁,高大威武的雪杉撑开手臂,尽情的吸吮着冬日的.阳光,雪杉树下的地柏油绿繁盛,车窗外的它们,在雪杉的带领下,一路上,尽情的向后奔跑。公交稳稳前进,时而拐个弯,每一次拐弯,她的心都会被狠狠的揪动着。

这种心窝被揪动的感觉与儿子中考那天的感觉一样,记得儿子中考前的那几天,她多么担忧呀,一颗心时时刻刻都被悬着,高高的悬在空中,就像裸露在悬崖边的酸枣树,一阵寒风,又一阵暖风的吹着。那些日子里,上班的时候,她常常思绪飘荡、心不在焉,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养足脑力,她废寝忘食的想方设法搭配菜单,总想着在那几天特殊的时光里,让儿子吃的好一点。那些日子里,她的头发变得枯黄,皮肤失去了光泽,皱纹也加深了,儿子晚上在书房看书学习,她则在卧室里转辗难眠,一遍遍悄悄的在书房门外不停地窥探,那段时光里,她总是睡得最晚,而又起来的最早,给儿子做好味道和营养俱全的早餐,然后看着儿子去上学,自己才来上班,那是一段多么苦涩的岁月啊。

儿子没有辜负她的厚望,考上了渭南市最好的高中,算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吧。她倍感欣慰,虽然现在与曾经朝夕相处的儿子每周只能见上一面,但她感觉心安,好男儿志在四方,哪怕有一天,母子万里之遥、山海相隔,她也会在思念和牵挂中倍感自豪。

在她思绪万千、徘徊犹豫、左右为难的时候,公交到站了——渭南高级中学。

她踏着迟缓的步伐,走下了车,朝校门口走去,顺手掏出了手机,然后犹豫了一下,又装了进去。

隔着栅栏围墙,她朝校园里望去。学生们四个一堆,五个一列,嬉笑着来来往往,有的追逐,有的奔跑,有的在墙角潜心阅读,有的抱着篮球喧闹追打,她猜想,儿子可能吃过午饭,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练吉他。

她朝门卫处走去,与门絮语一番,把包交给门卫,便迅速离开了,疾步踏上了即将起步的公交,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嘘了出去。

校园内的嬉闹声渐渐远去了……

她拿出手机,给儿子打了电话,顺便看了一下时间,即将上班,饭还没吃。

她是我的一位女师父。

当她气喘吁吁奔进办公室,将中午给儿子送书的故事讲给我们的时候,我静静的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高高的造氯塔。

塔顶喷出雪白的蒸汽氤氲而上,玄虚变化,时而成为一个长满皱纹的笑脸,时而变为一模模糊糊的背影,时而变成一张粗糙干裂的手掌,原来是母亲,我的母亲……

一阵微风徐过,蒸汽便四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