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关于人生的作文素材简短)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关于人生的作文素材简短)

更新时间:2024-06-01 18:46:34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关于人生的作文素材简短)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一】

可以说,“飞鸟尽,良弓藏”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总结,反映了古代封建帝王的通病:可以同苦,不能同甘。不光是勾践,西汉时,这样的历史悲剧也没能幸免:汉高祖刘邦也将一些建国时建功立业的大将悉数光,韩信在临刑前发出了“狡免,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类似的悲叹。

我想,从“飞鸟尽,良弓藏”中,不管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能得到教训:

对领导者,首先要管好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不能只知道花天酒地,玩弄政权,那样就不可能让能干的“良弓”充分发挥作用;如果领导不能容忍舞台上的表演者,“良弓”就可能在这样的压力下退出或另寻舞台,等待着组织或国家的只有灭亡。所以,应该让“良弓”发挥作用,但是大权还是应该掌握在领导者手中。

作为被领导的.,要谦虚,避免独占成功的光环。一些人盲目自大,忽略领导的存在,以至于影响到领导对他的信任和团结,最终走向没落甚至亡。

我认为,皇帝大可不必害“良弓”,像宋太祖就做得很好,既不会使“良弓”损失,也会让将臣们觉得他的慈善,“良弓”们也会感激他。希望我们都可以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也希望“飞鸟尽,良弓安”!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二】

假期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长兴湿地公园。这里可真特别!因为我们居然乘坐一艘大轮船进入了一个公园!轮船随着水流开呀开,我们坐在里面真舒服呀!

过了一会儿到了岸,我和爸爸妈妈顺着一条直往农田的路,走啊走,走啊走,来到了一片大田地,里面种满了金黄的稻谷。忽然,我看见一只蟾蜍蹲在农田里一动不动。我立刻捡起一根枯树枝伸向蟾蜍,不料被它发觉了。扑通一声,蟾蜍蹦入了一条小水沟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能是被我吓到了吧。

虽然可爱的蟾蜍躲着我,但是我可不会放过这么美的景色。于是,我挥舞着枯树枝练着一套套属于自己的武功。爸爸妈妈见了都用手机拍下了我的一张张照片。待了好一会儿,我们沿着一条通往烧烤的田园小路一直向前走。走啊走,走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边,那边有好多烧烤的器具,还有充足的调料,油、盐、酱、醋、糖什么的都摆在边上,还有帐篷和好多秋千呢!我立刻跑过去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空中展翅滑翔。

过了一会儿,我跳下秋千向爸爸妈妈那边跑去。我们按路边的指示牌来到了花园小径、荷花池塘、松林果园……最后我们到了一座木头桥边。我们顺着桥走啊走,来到了一座茶馆。我想进去喝杯茶,爸爸妈妈不让我去,因为时间太晚了。于是,我就拖爸爸妈妈去芦苇池塘,爸爸妈妈答应了我的要求。那边有好多好多芦苇,长得很高很高。

在芦苇池塘的\'尽头,我们发现了一条通往码头的小路。走啊走,我们来到了乘船的地方。这船里好热好热,简直受不了了。等船靠到另外一座岸的时候,我急急忙忙地冲向船头,踏上台阶,然后我们到了一个停车场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爸爸不见了!我们找啊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原来,他去买烧饼了!我们吃着香香的烧饼,心里美滋滋的。最后,到了我爸爸的汽车上,我们乘着车开向南浔。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三】

016年高考议论文素材:谈人生

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一杯茶,在年轻时候总是多半要受苦,而后慢慢积累,掌握生存技能,才开始享受甘甜。

都说人生苦短,确实是这样。匆匆的,我们走过了多少岁月,而人这一生又有多少岁月,掰着手指算算。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一天的忙碌并不能充实自己。有些人不明白活着的意义,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朋友告诉我,她不知道为什么而读书,或许是为了爸妈,当时的我暗自自嘲,人生是自己的为什么要为父母而读书?但仔细想想,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出来。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粗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想想自己,在人的一生,你能够做些什么,你又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你怎能让后世之中留下你的名字。

现在的我们,除了读书还能干什么。现在的我们,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不知道社会的黯淡,或许现在的我们对社会非常向往,我们满怀憧憬。但是我们没有磕磕绊绊,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学校中提升自己。都说读书是最美的姿态,的确是这样。

如果现在,我们走出了校园,那么顿时之间,从心中涌上来的就是迷茫。你不知道你要去做什么,或许有的人一生就在任务中度过,上学,谈恋爱,结婚,生子,事业,甚至直到老去。我不希望我的人生会是这样,人的一生要么碌碌无为,要么活得精彩。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彷徨,那么你就成功的让时间冲淡了岁月。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四】

第一次听说竺可桢这个名字,还是在小学的自然课本上,非常简要:竺可桢,著名气象学家,历史气候学的奠基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几年过去,当我第一次踏入浙大校园,与导师讨论未来的科研方向时,送我来的母亲却顶着杭州七月的炙烤高温逛起了校园。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再和母亲会合时,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们玉泉校区正门草坪里立了一块牌子,写了浙大老校长竺可桢提的两个问题,说的真好。”

一切都安置妥当后,我去寻找母亲提到的牌子。在葱郁的草丛中,我终于看到了竺老校长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也揭示了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南方城市,来到浙大求学的初衷。

我查阅了资料后更为震惊,如此深刻的教育理念,竟然是竺可桢老校长在1936年时就提出来的。从竺老校长的人生经历中,我找到了些许端倪。竺老校长自年轻时就离乡求学,出国深造后毅然选择回国,无论经历怎样的时局变动,无论处于何种的困难环境,竺老校长始终坚持把钻研学问、训练思想、服务国家作为首要目标。竺老校长把热忱倾撒在浙江大学这片育人沃土,他让一代代浙大人受其精神鼓舞走向世界,他也为每一个浙大人注入了灵魂。

从此后,竺老校长的“两问”就成为我在浙大学习的印记。每当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迷茫、态度松懈的时候,我就以这两个问题来鞭策自己,回溯自己来到浙大的初心。

另一个触动我的竺老校长的故事也是在校园里发现的。在我实验室的背后,有一座亭子,题名“费巩亭”,为了纪念曾任浙大训导长费巩先生而设立。费巩先生也曾与竺可桢校长有一段故事:费巩恃才傲物,但很长一段时间对竺可桢非常不满,认为竺校长“只会看天,不会看人”。消息传到竺可桢那里,竺可桢只是一笑了之;还极力推荐费巩使其当上了训导长。费巩先生后来为了浙大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恰恰体现了竺可桢老校长做人的大格局、大气度。

在浙大的校园里,有着太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他们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以竺老校长的胸怀为榜样,也让我学会与优秀又有独立思想的浙大人共同交流和成长,从他们身上学习长处来武装自己。

我从事微纳卫星技术的研究,这是一个服务于我国前沿技术和国防事业的研究方向,更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共同攻坚克难完成的工作。在我经历的众多研究项目中,我感受到了浙大人的坚韧和执着,也体悟到了竺老校长精神的传承。20xx到20xx年间,我参与到浙江大学皮星二号研制任务中,时间紧、任务急,整个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队全体师生工作时间近乎饱和,无数个日夜坚守,无数次通宵达旦。我至今仍然在思考,是什么让整个团队如此步调一致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想,正是竺老校长传承下来的“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求是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师生的骨髓,每一个人不再单纯是一个个体,而是整体的一部分,团结一心凝聚心和智慧,践行浙大人的共同价值观和使命。

每一个经历过浙大学习生活的浙大人都怀有一个抹不去的心灵印记——竺可桢。竺可桢这个名字,赋予了浙大人太多情怀,也给予了浙大人精神支柱。今年,在优秀学生表彰典礼现场,当我托起吴朝晖校长颁发的竺可桢奖章时,我又感受到了“竺可桢”给予我厚重的责任。我从浙大完成学业走入社会后,当倾尽一生来回答竺老校长的第二个问题,开物前民、树我邦国。

写尽人生的作文素材【五】

作为一个即将从浙大毕业的本科生,竺可桢校长的事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鼓励我脚踏实地努力,也激励我不断开拓创新。

和所有浙大人一样,竺可桢校长于我,是紫金港校门口石碑上的那经典的两问:“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更为关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的使命,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精神。浙大所希望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才”。

竺可桢校长于我,更是紫金港基础图书馆里的那句发人深省的话语:“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富有理智的头脑,不肯盲从的习惯,以及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正是我们青年读书人最应努力培养的优秀品德。每每去到图书馆,这句话都让我更加清醒,也让我更加明白“求是”二字的真谛。

今年,我非常荣幸地得到了竺可桢奖学金,这是对我过去三年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学习之路的鞭策。我很感激学校给予我的肯定,但我更加明白这个奖项所蕴含的责任。和竺可桢校长比起来,我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我需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那么,就让这个荣誉会成为我未来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吧,我会不断追寻竺可桢校长的脚步,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担当的人。

我的浙大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我知道,我的“求是路”,永远都不会结束。竺可桢校长的`精神一直会留存在我的心间,指引我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会一直记得“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努力成为一个求真务实、能主持风气的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