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项羽适用的作文素材(项羽作文素材200字左右)

项羽适用的作文素材(项羽作文素材2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5-22 00:32:49
项羽适用的作文素材(项羽作文素材200字左右)

项羽适用的作文素材【一】

尊敬的西楚霸王:

您好!

您在历史上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也很敬佩您,仰慕您。不过,就是因为我对您了解,致使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您百战百胜,却只有这“垓下之围”惨败,而您,一代西楚霸王,也至此结束了辉煌壮烈的一生。那么造成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依我看,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您致“不肯过江东”。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当时的您过了江东,完全可以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可是您面对艰难,毫无君子之度,以逃避,不敢面对挫折。或许这与您的.性格有关吧!对于一个生来骄傲的人说,一生中一次失败也承受不了,更何况是面对全军覆没这种沉重的打击呢!不过,也有些人在面临绝境时与您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孙膑遭庞渭嫉妒,被挖去膝盖骨,造成终身残疾,二孙膑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投奔齐国,最终攻打庞渭,造成庞渭的士兵伤无数,而孙膑则流传千古。虽然你也是赫赫有名,但我想,世人对您更多的是惋惜吧!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您过了江东,或许您就不会英年早逝。当然您失败的原因不止这一个,您是一个想要一统天下却忽略了完善自我,不会利用好手下的人才,没有文韬武略,残暴。只要手下犯了错,便头。因此许多的人才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而且您还有不义之名:义帝熊心对您言听计从,而最后被您派人给暗;会稽郡守段通打算与您合作,却也难逃一。您想想,像您这样的一个暴君,就算垓下之围成功又如何?想想,如果您当时可以做得好一点,结局便不会是如此了!

此致

敬礼!

您的后辈:xxx

x年x月x日

项羽适用的作文素材【二】

“本色英雄”,多么精辟的四个字。直到生命的最终一刻亦不失本色。但本色英雄很难成就霸业,只能成为霸王。世界不是一个人的,想要让世人听命于你,就必须有足以让人心服的本事;武力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武力能征服人一时,却不能征服人一世。或许在当时,全天下没有一个人是项羽的敌手,但项羽再强也总有疲惫的时候,精力不足的时候,他不可能将天下的人都了,即使都了,那还叫什么霸业。他不可能让天下人真正屈服,自负的项羽,否定一切,又怎能让天下人认同你呢?

本色因为你独异于人,有过人之处,有超世之才,可惜项羽不会将它化为超世之业!项羽能够在战场上奔腾驰骋,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却在政治舞台上捉襟见肘,狼狈不堪。项羽是为了自我而活,为了书写自我的本色而活,所以无法被天下人所拥护。没有项羽在政治上的失败,就没有项羽的本色。项羽既成就了本色,就成就不了天下。

若玩弄手段就不是项羽,向别人求助就不是项羽,不天真就不是项羽,不自负就不是项羽,不冲在第一个就不是项羽,过乌江就不是项羽。唉!可惜啊,本色却不合乎时势,刘邦的卑鄙,刘邦的懦弱,刘邦的阴险,却成就了刘邦。

项羽的本色,注定了他的孤军奋战,注定了他的杯具。眼见着自我打下的大片江山被别人轻易吞噬占为己有,项羽能做的,仅有在战场上拼,在政治场上乱闯,身陷四面楚歌,最终自刎于乌江。我一向在思考,为什么项羽欲过江而终又可是。正是因为他的本色。

乌江亭长如果不说出那一番话,项羽是会过江的,然而既然你张口说要助我,而我(项羽)又如何肯理解你的帮忙,我堂堂项羽绝不会求人饶命,不会苟活在别人的'怜惜施舍之下,这有辱我(项羽)的本色。所以我(项羽)可是江,也不会再过乌江。是乌江亭长葬送了项羽吗?不能这么说,我倒觉得是乌江亭长成就了项羽的最终辉煌。乌江亭长给了项羽最终一次施展本色的机会,让项羽能够在此狂放歌唱。

试想,项羽过了乌江又能怎样样呢?会理解江东父老再次的称王吗?与刘邦再次战斗就能获胜吗?能重新夺回霸业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项羽的本色,所以注定不可能。那失了本色呢?就不再是项羽,不是项羽就更不可能成功。所以正是乌江亭长的这一番话,给了项羽最终的舞台,让项羽将自我的本色完整亦是完美地抒写下来。这,就是项羽,本色的项羽!

项羽适用的作文素材【三】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各方旁观论道者所持观点各不尽相同,但是在数千年前,有这么一种潮流,自中原地区向各大边境民族席卷而去,狂风所袭之处,无不惊叹于这“西楚style”的风力威力之巨大。

这股潮流自秦末楚汉之争,一路影响至今,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道:“道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的李清照推崇过:“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也曾教导:“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他们说的都是一个人——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是个受亿万人尊敬的英雄,他年幼时曾对着位高权重,高高在上的秦始皇,与其叔父项梁道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壮志。他做事果断却少了些细腻,曾说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但又是个三分热度的年,略知兵法大意,又不肯竟学。那时他也十几岁而已,与在校高中生年龄相仿。在现代,顶多是个顽皮的古惑仔,但是,那是一个人民群众表面乖乖仔,背后要民主要自由的时代,只要有人敢出头,很快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项羽为人意气用事,这对他今后的命运影响不小,战争前期,这么一种性格可以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自己做出来,并且在那个时代受数人响应,战争中期,易被人利用,错失多数良机,走向失败,战争后期,项羽的意气用事使得千古中华华夏子孙为之叹息,自刎于乌江。

项羽也是位多情男儿,兵败之际,又闻四面楚歌,项王夜起饮于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又回想临不远,身边的美人又该何去何从,于是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虽说项羽做事有些让人惋惜,但却是一个能推翻大秦帝国的男人,做为男人,他够义气,够勇猛,作为反抗者,他也够成功,项羽的名声也要比刘邦大得多,即使没有成为帝王,他也已经名留青史。

谁都愿意跟一个义气,勇猛,志向远大的人做朋友,项羽就是这么一个人,所谓的“西楚style”是指人们要向他一样,做一个大方的人,豪迈的人,做事不拖泥带水。后代人缺的正是这么一种性情中人。

有这么一场风,他刮了数千年,这股风越刮越大,这是一股与众不同的姿态,这是一股气壮山河的史诗,这还是一种绝世的“西楚style(风格)”。

项羽适用的作文素材【四】

历史的车轮辗过,如过眼烟云的几千年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将永远被人铭记。

都说历史是给胜利者的传记,而项羽,这个在楚汉战争中的失败者,原本应被历史一笔带过的。或许是司马迁对刘氏家族的不满,把他,这与刘邦抵抗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失意英雄记入了《史记》中的本纪。

残阳似,映着滚滚黄沙。历史是无情的,它使得四面楚歌别虞姬,霸王终在乌江自刎。为何如此一支英雄部队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项羽的缺点不少。一是用人。刘邦知人善用,因此得多位贤哲。其实项羽手下也不是没能人,他的谋士范增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水平也算天下数一数二。可你看看项羽,只因前夜叔父项伯的几句话,在鸿门宴上竟然对范增的几次暗示,甚至是最后他忍无可忍的“明示”都无动于衷,结果错失了刘邦的最佳时机。如此之事,极似三岁小儿所为。

二是贪财。同样是鸿门宴,张良替刘邦献上白璧一双给项羽,项羽欣然接受,还恭敬地“置之坐上”。气得范增都说出了“竖子不足以谋”这样的话。进了咸阳,白璧玉杯怎会少?项羽就是目光短浅,贪图小钱。遇上这样的主子,范增也只有叹息的份。

三是心无城府。这一点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起老谋深算的刘邦来说,他还是太嫩了点。好不容易有个曹无伤肯给他做间谍,搞搞情报工作,愣是被项羽三言两语就给透露了。动不动就会被别人说出去,遭身之祸的工作,换谁谁都不会去干。看了曹无伤这个刀下鬼,我们也自然明白:项羽这人,靠不住。

不仅这事儿,再往早追溯几年,尚还年少的项羽看到了秦皇威武的样子,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说这样的话,是要掉脑袋的。可项羽没想这么多。

再听听刘邦这小子说了点什么:“大丈夫安当如此!”多么妙的一句话呀!看似赞扬秦王,其实也道出了自己的伟大志向。

……

以小见大,由此,你或许能明白项羽----这一代好汉失败的原因了吧!

“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个战士”最后还是用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来作为结尾吧:

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实,项羽大可不必如此,他觉得“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这样也酿就了项羽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悲剧,说实话: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会有期。

知耻而后勇,项羽若能东山再起,那刘邦,怕也只有望洋兴叹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