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我的家乡美食小笼汤包作文)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我的家乡美食小笼汤包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5 06:02:44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我的家乡美食小笼汤包作文)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一】

我的家乡芜湖,是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城市。芜湖有许多特产,傻子瓜子、通草画、铁画……不过,最让我这个小“吃货”喜欢的,还是芜湖的小吃。其中,最好吃的就是小笼汤包了。

小笼包刚蒸出来的时候,白白嫩嫩的,肚子鼓鼓的。蒸屉里的十个小笼包,一个挨着一个,像十个白白的小娃娃。“小娃娃”的头顶,还有红红的“帽子”,那是包子里的肉馅胀出来的缘故。

开始吃小笼包了。我拿起筷子,叉进小笼包的顶部,轻轻咬一口,咦?汤包怎么没有汤呢?噢,原来,汤汁已经从筷子叉出的小洞流走了。妈妈告诉我吃小笼包的秘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我用筷子重新夹住一个小笼包的两侧,轻轻晃了晃,包子就夹起来了。我在包子的皮上轻轻咬了一小口,顿时,美味的`汤汁流入我的嘴里,真鲜啊!我又咬了一口肉馅,肉馅软软的,滑滑的,油而不腻,香味扑鼻。我一口就吞了下去。听妈妈说,制作小笼包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制作肉馅。要选用上好的猪后腿肉,剁碎,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皮冻”。别小看了这皮冻,它就是小笼包汤汁多的原因。皮冻是将猪皮煮烂后剁碎,放在冰箱里冷冻。做肉馅时,将冻好的皮冻和猪肉搅拌在一起,再包成汤包。当汤包蒸好后,肉馅里的汤汁就会多而鲜。真没想到,小小的汤包,还蕴藏着这么大的学问。我一边听妈妈介绍,一边吃着小笼包,不一会儿,十个小笼包就吃完了,但是,汤包的味道仍在我的嘴里回味无穷。

家乡芜湖还是旅游胜地。赭山公园、神山公园、雕塑公园、方特欢乐公园、丫山风景区、陶辛水韵等等,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

我爱芜湖,我要将芜湖建设得更加美好。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二】

我喜欢小笼汤包的味美、汁多。看了1月23日CCTV9套播放了《一城一味之芜湖》节目后,我对芜湖传统小吃的代表——小笼汤包有了更深入的喜爱,它代表了芜湖的味道。

1月27日,我有幸和小记者们相聚在美食街来意店之一城一味店,体验小笼汤包的制作过程,再次品尝到芜湖最正宗、最地道、最不能错过的味道。

我们被分成三组,轮流进入整洁干净的厨房亲手制作家乡的美食。隔着一块透明玻璃,观摩着面点师傅是如何下剂、擀皮、装馅、收口、摆放的\',他们手法熟练,动作迅速,一副很轻松的样子就制作出一个个“姿态优美”的汤包。可是轮到自己体验时,却发现是个高难度技术活,“矮冬瓜”、“细竹竿”、“奇异多边形”汤包在我们手中不断诞生,像一个个歪瓜裂枣,真是囧态百出,令人捧腹大笑。

体验结束之际,我们还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叫一个香啊!汤包好吃,活难做,要想干好一件事,没有多次反复的练习是不行的。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三】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四】

镇江三怪,想必大家都知道。作为镇江的小“城民”,我就为大家介绍介绍。

俗话说,“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生为香醋之首的是香醋,说起它,可有许多知识!

香醋不仅可以去腥解腻,还可以解酒。被古人称为“食总管。”而且,它有着2600多年的历史。连宋代的大散文家苏东坡都赞美过它。“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它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是我们开门下来七件事之一。

“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江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你猜,是什么?对了,它就是久负盛名的水晶肴肉。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它香,嫩,鲜,不寒牙,让品尝的人十分喜爱。肴肉共有三层。第一层是肉粒丰满的鲜肉,第二层是似水晶般的冻,第三层是透明的肉皮。看看它的样子,就让人垂涎欲滴。

锅盖面,是十分好吃的食面,又称跳面,当放上作料时味道特别鲜美,香味扑鼻。具说这正是皇帝下江南时做的;又说是一位姐姐为自己生病在床的弟弟做的……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对我们镇江的“三怪”有了一些了解吧!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诚请大家来我们镇江尝一尝著名的“三怪”哦!

镇江特产汤包的简介作文【五】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四川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我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