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游玩海丝艺术公园作文500(海丝乐园一日游作文)

游玩海丝艺术公园作文500(海丝乐园一日游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8 00:20:23
游玩海丝艺术公园作文500(海丝乐园一日游作文)

游玩海丝艺术公园作文500【一】

一枚枚做工精美,画艺精湛的邮票,用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再现了千年之中古城泉州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更由此展现出了一条伟大航路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中国的瓷器是十分精美的,尤其是外销瓷, 更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西方的人们十分钟爱此类瓷器,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于是,作为重要对外港口的泉州,在一个叫磁灶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座瓷窑,专门生产着外销瓷,运往海外出售。这些美丽的瓷器,成了泉州的名片,中国的名片:瓷器是西方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因此,艺术家们把热火朝天的烧窑现场画入了邮票之中。

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的碰撞交融,体现在泉州的街巷市井中。按图索骥,我持着开元寺的邮票来到了东西塔下。在这一偌大的寺院之中,处处都见证了各个文化的融合。在大殿的横梁上,有三十二位飞天乐伎在飞翔。她们皆面容娇好,有些面带微笑,有些在静静沉思,有些威严无比,有些慈眉善目。她们或身披羽翼,或身披蝉翼。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飞天本是外来的文化代表,手中乐器却是南音——这一闽南文化的代表物。不同地域文化,都在这栩栩如生的飞天身上体现。开元寺的飞天与敦煌的飞天,都是文明结合的产物,分别见证了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一直都是神奇的乌托邦。“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这句话激励了许多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来到泉州。邮票上那一恢弘高大的门楼,就属于清净寺——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它充满着异域的风情,不禁让人联想到那遥远的国度,和“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情景。

这条富有魅力的海丝之路,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一度封闭,知道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无数泉州人,或主动,或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定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侨。华侨们开发蛮荒之地,创造财富,他们心系祖国,为祖国建设发展做贡献。他们也应该被历史铭记,也成为海丝之路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他们及他们回乡所建的.“蕃客居”,被留在了邮票之中,留在了世界文明史的记忆之中。

是什么牵引着泉州人不论古代近代,都勇于开拓?那是一颗颗敢拼爱赢,心怀祖国的赤子之心。改革开放后,泉州人凭着这种精神,重新与世界接轨,一条新的海丝之路形成,见证千年海光天色的古城,重振“东方第一大港”雄风,获得新的机遇,向新时代迈进!

——这一闽南文化的代表物。不同地域文化,都在这栩栩如生的飞天身上体现。开元寺的飞天与敦煌的飞天,都是文明结合的产物,分别见证了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一直都是神奇的乌托邦。“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这句话激励了许多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来到泉州。邮票上那一恢弘高大的门楼,就属于清净寺——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它充满着异域的风情,不禁让人联想到那遥远的国度,和“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情景。

这条富有魅力的海丝之路,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一度封闭,知道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无数泉州人,或主动,或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定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侨。华侨们开

发蛮荒之地,创造财富,他们心系祖国,为祖国建设发展做贡献。他们也应该被历史铭记,也成为海丝之路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他们及他们回乡所建的“蕃客居”,被留在了邮票之中,留在了世界文明史的记忆之中。

是什么牵引着泉州人不论古代近代,都勇于开拓?那是一颗颗敢拼爱赢,心怀祖国的赤子之心。改革开放后,泉州人凭着这种精神,重新与世界接轨,一条新的海丝之路形成,见证千年海光天色的古城,重振“东方第一大港”雄风,获得新的机遇,向新时代迈进!


游玩海丝艺术公园作文500【二】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2001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著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游玩海丝艺术公园作文500【三】

2007年,我国成功打捞出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2014年,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诸多“海丝路”遗留文物终于重现人间。这些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了大量产自德化窑的宋瓷和国内传世不多的德化窑大盘,全部出水文物80000余件中德化瓷器占到20%之多,以绝对优势证明了泉州陶瓷业的曾经和辉煌。其中作品上印有花纹的多达20多种,荷花纹、牡丹纹、菊瓣纹……大量的富有西域色彩和样式的德化瓷器中国白更是见证了,古时德化制瓷业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德化瓷器承载着泉州宋元时期“海丝”的繁荣盛景,作为“海丝”贸易的重要的瓷器,扬帆海外数百年。那么,深藏闽中大山中的大量德化瓷是如何运出山外的呢?2014年,德化组织相关部门在毗邻城关的高阳村通往永春吾峰的山路中发现一条古驿道——瓷帮古道。经专家证实,这就是德化早期外销瓷器的必经之路,始于德化,终于永春县许港,全长27.5千米,其中,途经高阳村的路段长约4000米,约占全长的1/7。古道虽是驿道,但其陶瓷的元素和意义所占份量更多,千百年来,深藏闽中大山中的大量德化瓷,就是沿着瓷帮古道,通过肩挑手背扛运出山的,经永春乘船顺流而下,直抵南安、泉州,有的再装上泊于泉州港口的远洋船舶,走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旅程。元二十七年(1290年,马可波罗一行从泉州沿古驿道,经高阳村到德化考察,著有《马可波罗游记》一章“泉州港与德化市”,详细记载了沿路陶瓷生产状况及沿路所听到的闽南话。

悠悠古“瓷道”,由青石板砌筑,遇水搭桥,逢山铺梯,蜿蜒错落地分布于高阳的山岭田野间。沿着古道一路向上,瓷片、陶片、少数青花瓷脆片清晰可见,石板上,光滑的石面上留下“堵槌”(闽南话就是省力棍深深的痕迹,有的被磨得顺滑,表面尚有明显的凹痕,呈椭圆,这是以前挑夫们途中使用“堵槌”留下的印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老挑夫回忆,高阳村作为永德两县的交通要塞,也成为泉州沿海通向闽中西内陆的重要中转站,每日商旅行人络绎不绝地从永德古道的青石路面上穿行。村中的瓷人们至今留有前人谚语:“瓷路那俏络(销路好的意思,一头面条一头肉;瓷路那煞(停,一头葭芷(面装食物等用的`草编袋,闽南话发音“嘠志”,一头仑钵(农村做饭的器皿,还有‘德化有瓷铁纸,未(不会富也未’的说法。”

从古沉船到印花瓷,从瓷帮古道到存留至今的破碎的瓷片,诸多的史书资料与出土文物,都验证着德化瓷与海丝的关系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