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这里也有乐趣600字范文记叙文)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这里也有乐趣600字范文记叙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04:27:45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这里也有乐趣600字范文记叙文)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一】

忽有一日,朋友寻找我比赛背诗,我欣然答应。比赛正火热,我滔滔不绝,可朋友却多次忘词,终是我胜了。赛后,她忙问我诗意,我瞪大了眼睛:“怎么?你背诗都不知道诗的意思的吗?”见她面有愧色,我宽慰道:“其实也没关系的',但是,理解了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你以后可得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是的,理解诗意才能理解诗词,若是不了解诗文的意思,光是背上那串白纸上的黑字有什么作用?所以,诗文的意思成为了我背诗时的一大捷径,也是一大乐趣。

先举一个例子,就拿家喻户晓的《春夜喜雨》来说。第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句特别好!也许你会问了:好在何处?当然是这个“知”字了。真正的春雨哪知道时节?到了春天,它就算不想下也得下。可就是这个“知”字,写出了春雨的通人性,知时令,就好像它知道这个时候就是它落下的最佳时期一样。作者这个字用的特别精妙。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相信大家都读到过这句诗背后的一个小故事:贾岛拜访李凝,可李凝不在家,他只好写下一首《题李凝幽居》就回去了。回家的路上因斟酌一字太认真而撞到了韩愈。韩愈听了他的苦恼,帮他敲定了那个字。敲定的那个字就是“僧敲月下门”的“敲”字。韩愈选“敲”而不选“推”是为什么呢?听了韩愈的解释,贾岛茅塞顿开——一是“敲”能写出月夜的宁静,二是敲门比推门更显得有礼貌些。从此,“推敲”二字也成了经典。

诗的背后有许多趣味的,令人捧腹的,让人洒泪的,引人思考的……那些思考的`故事、释义和道理,它们也成为了我的乐趣,鼓励我在诗词之路上更进一步!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二】

早晨,推开窗旁阳台的门,小心地扶着木把手。坐在木椅上,抬头看外面,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和数也数不尽的灰墙瓦片……在西塘古镇的两天一夜,我按下关机键,让手机静静躺在包里。当视线从几英寸的小屏幕移向眼前的美景,我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久违的乐趣。

解放了双眼,我发现小桥流水的缠绵与感性;启动了嗅觉,我闻到空气的清新与柔软。漫步着,我竟突然生出一种自己身处“桃花源”的错觉来了。那是从屏幕上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乐趣。

想起昨晚的游船,昨晚的潋滟水波,昨晚明亮的红灯笼。我坐在乌篷船里,浓重的夜色将整个小镇笼罩在无穷无尽的墨色中,小船置身于温柔水波的轻歌曼舞中,飘飘然于世间。桨公站在船的最前头,将嘎吱嘎吱的`木头船慢慢推向岸的那一头。这样的乐趣,手机屏上变换不出呀!

对了,岸边还搭着个戏台,几个演员站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些什么,我听不懂,却觉得好听。可能是因为那软糯的嗓音,也可能是因为那清脆悦耳的玲珑曲调,沿着水波,流向那边墨一般的夜空去了。桨公继续摇着船,想起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描写的场景,仿佛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其中的“迅哥儿”。十月不凉的风轻轻扑上,又转瞬消失在身边,小船儿摇啊摇,红灯笼曳啊曳,我在游船中醉了又醒,醒了又醉,流连在无尽的波浪中了。这样的乐趣,手机屏里怎能流淌出来?

当智能手机成了我们接触世界的入口,当地铁里、校园中、聚会上个个都成为“低头族”时,我们究竟对多少真实的乐趣视而不见?尽管,我们终究不能也不必彻底放弃手机,但适时与它暂别,把视线从虚拟世界移向现实世界,你一定会发现:线下的世界,大有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三】

在一座荒废的公园里,传来金属的摩一擦声。

“姐姐……姐姐……”

破旧的翘翘板上,一个半大的男孩呼唤着,身一体正在乐不可支地摇摆着。

我盯着那早已生锈的跷跷板,连忙跑过去,将弟弟抱了下来,念叨着:“你怎么跑到这来了!爸一妈一都在找你呢!”

他似乎有些失望,眨着一双大眼睛对我说:“姐姐,跷跷板好好玩啊!你看那边,还 有许多小花哩……”“不行!”他还 没说完我就拒绝了,“你不看看多危险啊,万一断了呢?”说着就拉的他的手回去。

他的头垂下去了,当我以为他要大哭一场时,他的头又抬了起来,双眼散发出光芒:“姐姐,你看——”

我顺着他的手望去——丛生的杂草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像是秋千一样的东西,我不由得拨一开了草丛。啊!真是一座秋千,而且是崭新的,一陽一光照射下透出点点光亮。

“姐姐!”弟弟已经受不住诱一惑坐了上去。只是他太小了,双脚都沾不到地。他求救般地望向我。我被他折服了,走到他背后轻轻地推着。

“啊……啊……再高一点……”弟弟大声呼喊着。我暗笑他的幼稚,嘴角却也被感染了,挂着浓浓的.笑意。

“停!”弟弟忽然叫住我。我连忙止住,询问地看向他。只见他从秋千上下来,绅士般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呵呵。”我笑着,摸了摸一他的头。而他则不容拒绝的将我推上去,用他小小的手掌推着我。

“啊……啊……再高一点……”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会像个小孩子般叫嚣着,公园里回荡着我俩的笑声……

回去的路上,弟弟问我:“姐姐,你可真‘孤肉瓜文’(孤陋寡闻),这么好的地方都不知道!”我有一点惭愧,解释道:“那只是一座荒废的公园,我怎么知道……”“好了好了!”弟弟不听我的解释,:“我们老师说,乐趣要去寻找!闷在家里是最无聊的了!”

是的呢。

谁会想到,一座荒废的公园也藏着崭新的秋千?物也是,人也是。我们往往被外表所迷惑,却没有看透他的本质。有时,只要顺手拨一开那些野草,就会发现,这里也有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四】

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见藐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所以,我也就常有了“物外之趣”。

一天,我正在散步,一片树叶落下来了,我顺手拾了起来。它是椭圆形的,柔柔的、软软的;闻一闻,一股大自然的气息,清香入鼻。我的“细查纹理”的老毛病又犯了。叶面上,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叶脉。叶脉就像人的管一样,只不过“管”流动着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罢了。这些“管”像树的枝条,枝枝杈杈的。与人的指纹一样,每片叶子的纹络都是不相同的。

我还发现:树叶尖部的颜色比底部的要深,上面是深绿色,还微微发黑,越往低部,树叶的颜色就越浅,最后变成了浅绿色,绿得发青,青里还带着些黄。但这是为什么?原来,树叶尖部面的叶绿体多,所以颜色深,而下面的叶绿体相对较少,所以颜色略浅。原来,树叶里有科学,科学里有乐趣。

还有一次,我发现楼下小区的一颗柳树根部很潮,就像下过雨一样,而其它的柳树下面,却是干的。我又搞不懂了。

这时,一滴 “泪水”滴在了我的脸上,凉凉的,粘粘的,擦还擦不掉。树怎么会流泪呢? “泪水”为什么还这么粘呢?我便去问互联网。原来,柳树伤心的情况是一种蚜虫引起的。这种蚜虫,叫柳长喙大蚜,俗名“柳大蚜”,赫色的身体,样子像虱子,体长可达4毫米。这些泪水,是蚜虫的分泌物。

最奇的,是蚜虫的喙(即所谓的“嘴”,比身体还长。它就是靠这长长的喙,穿过厚厚的树皮,吸到树的汁液。每年,“柳大蚜”都来折腾柳树。被它嗑过的大树,树叶枯黄。严重点儿的,柳树就会得“皮肤病”,树皮全面溃烂。这对柳树来说,是致命的伤害。

大自然里的奥妙很多,去观察,去探究,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已知变为知“道”,这是点滴的收获,是美妙的体验,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五】

老房子,是我内心深处留着美好回忆的那一处,只怕他遭了风雨的侵蚀。当我路过那破旧的小区时,在我心中他自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单,从喧嚣到沉寂,像是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枕边的一颗泪珠,最后发现这里也有乐趣。

在我年幼时,便和爷爷奶奶父母一起住在老房子里,那里仿佛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每到夏天,在窗户外面的栏杆上偶尔会落上一只蜻蜓,年幼的我瞪着圆圆的眼睛扒在玻璃上看着这种带着翅膀的飞行的生物。当我稍长大些,便央求奶奶允许我把它捉回来。开开窗子,慢慢伸出手去靠近它,突然发力朝它的方向一抓,可是反应灵敏的它轻松地逃开了我对它的捕捉,它在空中一边飞着,一边看着我。好似在嘲笑我的笨拙,我心里默默地想着:下次一定要把你捉回来,看你还神气什么。冬去夏来,在第二年夏天有蜻蜓再落在栏杆上时,我拉着奶奶说:“奶奶,那只蜻蜓又飞回来了。”奶奶用粗大的手掌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它不是那只蜻蜓了,原来那只蜻蜓已经没有了。”噢,年幼的我感受不到世界的变换,只是觉得一切如旧。

再长大些,每到晚上爷爷奶奶会领我到楼下的小区里玩,爷爷奶奶与小区中许多年龄和他们相仿的老人们谈天说地,而我则与亲爱的伙伴们踢球;上午,父亲也会带我到楼下用粉笔在地上画画,画下各种精美的图案;有时还会跑到旁边的沙子堆旁玩耍,偶尔玩玩水淹蚂蚁洞……

当我再次步入小区,仰望老房子时,一阵从岁月深处角落里吹来的风轻轻地抚慰着我,这些事历历在目,那美好的回忆被浓缩成一颗结晶,落在记忆中泛着层层涟漪。这时,我意识到:原来这里也有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700字初三【六】

背着沉重的书包,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下周的。

每天回家,都要经过一座小桥,桥下有流水,水不算清澈,浑浑浊浊的,但每当我放学经过这里,会有一道夕阳照在上面,河面会倒映出绯红的颜色,也算别有一番景致。下班高峰期,路上的行人车辆往来匆匆,一阵喧嚣。但走到小桥下面的广场时,车辆的喧嚣总能被一阵热闹的音乐压制。傍晚了,这里的“夜生活”准时又开始了。

平时走得快,经过这里时,总是两耳不闻,双眼不看的,今天不知怎的,被音乐吸引过来后,竟放慢脚步,驻足观赏起来。

小广场不是很大,被一些休息的长椅围成一个圈,每个休息长椅后面有一个小花坛,花坛中种着一些植物和小花,暖暖的夕阳洒在上面,颜色比白天略显昏暗。但这个意境和这里人物的活动确实格格不入的。

这里聚集着一批年纪稍大的“舞者”,他们站成一个三排的方阵,方阵的最前面会有一个领舞的老师,这个老师穿着专业的舞蹈服,动作非常的规范到位,合着动感的音乐节奏,全身上下散发着活力,与头上的白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方阵中的其他老人也都情绪饱满,节奏感极强。当然,也有技术稍差一些的:一个大概六十几岁的老爷爷,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好像是刚来的`,因为舞步不是很熟悉,眼睛不时看着左右的舞伴,跟在节奏之后也跳得有模有样,但是总是慢半拍,惹得旁边的老人一阵阵的笑声。

慢慢的,我被这里的气氛感染了。心情也慢慢从浮躁变得淡定。和老人比一比,我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比他们更有张扬活力的资本和条件,却每天因为学习的负担而自怨自艾,忽视了拼搏生活中的乐趣,变得悲观消极。

天色渐晚,夕阳依旧,暖暖的光洒在老人们的脸上,映照出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我在这里,也找到了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