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春节习俗的小学作文400字)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春节习俗的小学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5 20:34:38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春节习俗的小学作文400字)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一】

春节,真是一个美妙的词汇。既可以放假,又可以收压岁钱,真是好事成双。可是最近网上老是抱怨没了年味,但因为本人的钱包有些体力不支,所以也懒得纠结年味这个问题。为了给钱包补充能量,只好靠一些非法手段谋取暴利了(别怪我下手太狠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上网大量浏览了一些小手法,,学了一招,拿几张一块的试了一个晚上,可以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的。为了孔方兄我认了的,我拼了;为了钱包,我认了;为了小康生活,我爆发了。当老爸看见我抽风的样子时,十分淡定地说:女儿,不早了洗洗睡吧!我却满脸斗志的说爸,我要发达了。便十分开心地跑回房间,老爸和老妈对视了一下,说最近孩子都怎么了?就一起回房间了。

初一,哥哥先给我压岁钱,我心想:让你平时欺负我,我一定连本带利要回来。于是我在数钱时设下了一个陷阱,故意把一张钱塞回去,本来是五百,再一数就变成了四百了。数完后,我阴声阴气地说:怎么就四百啊?四很不吉利的。哥哥说:不对啊,我明明数的是五百啊!于是我把钱折成扇子状遮住下部分,十分心虚的说:你看,明明就是四百,小学数学都不过关,再说四真的很不吉利的。哥哥无奈的说:你到底要怎样?我个个字都咬着说:一千吧!哥哥向后跳一步说:你打劫啊?

没关系,可以打六折的。我满脸正义的说。哥哥松了一口气,又拿出两百给我。我十分开心的说:哥,新年快乐。就拿着钱塞进了钱包里。看着哥哥的钱包扁扁的,,我的钱包鼓鼓的,就明白了我的小康社会在向我款款走来,不禁心生感叹:春天真的要来了。

年,春节,压岁钱,都是那么美好,或许压岁钱不在多少,而在于生活情趣,或许我的小计俩已经被看穿了,但为了大家开心,或许那一两百块钱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过年的年味儿,也就是人情味了吧!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二】

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人们却感到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民俗文化逐步遗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重要原因。走,跟着杭州市濮家小学四(5)中队的喜气洋洋小队去千年古镇——塘栖,访民俗、寻年味。

一踏进广济桥边标有“古镇年味节”的大红“牌坊门楼”,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串串的大红灯笼。红红的灯笼,映红了人们的脸,瞧,我们站在这里合影,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下了广济桥,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年货琳琅满目:汇昌米糕、粢毛肉圆、粽子、镬糍、梅花糕、臭豆腐……我们不仅大饱眼福,口福更是不浅。最吸引人的要数老火灶打年糕了。高高的老火灶上,炊烟袅袅,米香弥漫。用这个灶头蒸出来的年糕又黏又紧,咬在嘴里软而不松,有弹性却不粘牙,好吃得不得了。

刚出锅的米团,还冒着热气,一位爷爷挥着大木槌,不停地给米团翻身。

看着爷爷的动作这么轻盈、熟练,我们也手痒痒了,想试试。一拿,才知道大木槌是这么沉重,我们四个小伙子一起来也很费劲,爷爷太了不起了!

经过千锤万击的年糕到了案板上,爷爷把年糕搓成长长的椭圆形,用一根细绳将年糕切成了馒头状,太神奇了。

接下来开始捏年糕,爷爷先把年糕切出两块薄片,捏成圆形,黏在小方块的年糕上,用红颜料一抹,真没想到,爷爷那双粗糙的手,一转眼工夫竟能捏出如此好看的元宝。

我们队员们也来体验用细绳切年糕、动手捏年糕,跟着爷爷学做元宝。

爷爷还告诉我们,打年糕是中国古老的年俗,寓意着年年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古镇浓浓的年味,你感受到了吗?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三】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爸爸妈妈满载而归,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年货,接着,我们在家门口贴上一副火红的对联和“福”字。然后,我们就去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喜庆的中国结,并且相互赠送礼品,送红包,拜年问候。从这个时候,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爷爷奶奶也忙着谢年,整个房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端上丰盛的饭菜,点烛插香,参拜许愿。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温情。

看春晚当然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一支支美丽的舞蹈,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杂技以及魔术表演,使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么令人期待。

当然,最勾引我们童心的东西非烟花莫属。年夜饭还未吃完,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那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我和表哥再无心思吃饭,放下筷子,抓起早已备好的烟花,冲下楼去。楼下早已聚集一群邻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凤凰”,摔炮也来凑热闹……晚上十二点整,“嘭——啪——”一声声炮响把我儿猛地惊醒,往窗外一张望,只见外头火树银花,照亮夜空,可谓壮观啊!

有句话说得好,“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要更上一层楼!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四】

我的家乡城固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城固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早饭吃素,然后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城固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五】

西安是我的家乡,是陕西的省会城市,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古城。

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物有古城墙、大雁塔、钟楼、鼓楼等很多名胜古迹。

白天的古城墙像一条长龙围绕着西安市,每当夜幕降临,城墙就亮起来了,有灯笼、大射灯、彩灯、龙灯,把整个西安市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大雁塔高约几十米,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大雁塔南广场有《西游记》里唐僧的青铜像;北广场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每当喷泉开始时,喷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千姿百态,忽高忽低的水雾高几十米,把古老的大雁塔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

钟楼、鼓楼更是美妙无比,鼓楼上有几面大鼓,钟楼上有几口大钟,看起来好像全是木头建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们名字的.来历吧!

西安的小吃更是多种多样,最具有特色的有羊肉泡馍、美味可口的肉和汤,泡的是锅盔馍,馍泡的越小越好,还有米线、凉皮、裤带面……更是美味无比。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西安来观光旅游,热情好客的西安人一定盛情款待您!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六】

当你的耳边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时,那一年一度的春节就到了。北京要泡腊八蒜、乐山要吃饺子,西安也不例外。现在,我就介绍西安过春节吧。

每到春节时,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从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辟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吉祥、幸福。

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连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之情,又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每到春节时,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就是发压岁钱。但拿压岁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必须磕三个响头,给长辈说几句祝福的话,这才能得到压岁钱。

每到春节时,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擦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是谐音。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暴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西安的春节还有许多习俗,如: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不能扫地;正月十五逛庙会;有些日子还有扭秧歌儿。

西安春节的习俗说也说不完,就等你来看。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七】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意义,象征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现在,我发现节日都变了,他们的年俗都变了,他们都变成了“手机节”。

去年的发现

去年春节,我去舅舅家过年,刚吃完晚饭,只见大家伙不约而同地拿出了手机,点开了QQ,满脸严肃。我好奇地蹭了过去,原来大家都在等着抢红包啊,我叹了口气,就像一个没有人认领的小孩一样,孤独地坐在一旁。时针很快就指向了十,大家像饿虎一样,手指拼命地敲击着手机屏幕,整个屋子都回荡着“滴滴”的声音。没过一会,大家如释重负,抬起了头,互相询问着抢到了多少钱,最多也只不过是十几块钱。我实在熬不住了,走到表姐身边,拽着她的衣角,让她陪我出去玩。表姐就像一个没有生机的木偶一样,地盯着手机屏幕,连一句话都不说。我不甘心,把全家人都试了一遍,他们简直就是表姐的完美复制品,都地盯着手机屏幕。无奈,我只好自娱自乐了。走出家门,只见小区里,一个人都没有,显得格外阴森,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这还是以前的春节么?我慢步挪回到了家里,唉,不出所料,家里还在过“手机节”,我心里想着:会不会有人为了抢红包,把手机都摔了啊?想不到第二天,看新闻,还真有把手机摔了的。广告都说过年放下手机好好陪陪父母,可他们就是放不下那些明星给的所谓的“红包”,却对塞在袋子里的红包不屑一顾。唉,就为了这几块钱,值得么?

最近的发现

最近电视上有一个广告宣传“小天才电话手表”,里面有一句话“过年我不要红包,就要小天才电话手表”,这句话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看来人们已经逐渐忘记了过年最根本的年俗——过年时,长辈给晚辈红包,以表示祝福。人们已经开始排斥“老年俗”,去追随“新的年俗”的脚步……

现在的.发现

马上就要到2017年的春节了,离我十万八千里的堂哥这还不忘要抢红包,在春节前的一个月,就发QQ短信提醒我千万不要忘记抢红包,抢到“大数目”一定记得要分他一点,唉,这还是我以前那个堂哥么?

我发现春节变了,它的年俗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离不开手机,仿佛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比和家人团聚还要重要。每当过节时,朋友圈里,QQ空间里,到处都有人在晒图片,使得这些传统节日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节”。以前过节大家都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而现在我发现大家过年都齐刷刷地抱着手机;以前逢年过节,大家走亲访友向他人表示祝福,而现在我发现大家只是通过微信或者QQ群发信息表示祝福,心意少了许多。

“抢红包”,“玩手机”逐渐成了“新的年俗”,似乎父母之情远逊于红包之热,这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哀?根据我的细致观察,每个老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们回家过年就知道“玩手机”“抢红包”,他们都会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默默地掉着眼泪,有谁知道他们会如此伤心呢?回家,就是要把心带回家,而是个“新的年俗”却成为横亘于父子之间的障碍。

可能不仅仅是我发现了这个所谓的“新的年俗”,还有许多人都发现了它。我在此呼吁,请摆脱这个“新的年俗”吧!

春节年俗作文小学【八】

今年春节,在南方过惯春节的我,决定跟姑姑一起回她们家过年,姑姑家在西安呢,我好想期待着在北方看看人家是怎样过年的。

年甘八我们就乘火车到了西安了,刚到她们家,我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里的人们都睡炕,我从来没有见过,原来炕是用水泥砌成的,与灶台相连通,只要灶台里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爱吃米饭,他们要么就吃面,要么就吃稀饭和馍,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听说要包包子和饺子,都高兴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丝加上盐、油拌均匀,做成包子的馅,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来,揉成长条,在切成瓶盖那么大小的块,压扁擀成薄薄的皮,擀好以后,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着包子皮,右手夹了些馅放进去,然后捏着一点包子皮,像折扇子一样折出一些小褶皱,让包子更好看,折好以后再捏紧了一转,一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后就照葫芦画瓢开始动手做,我放好馅后,就不知道该怎么折了,只好叫爷爷再示范一遍,我照样子胡乱折了两三下,再把它捏紧,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别!我真羡慕奶奶那双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里,他们可老是夸的,于是我又开始做第二个,可是脑袋就是转不动,手也不听使唤,做出来还是老样子。我看看表弟做的,真是笑得我们前俯后仰,比我做的还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来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像一朵花的。

我们把包子皮包完以后,又擀了饺子皮。包饺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张饺子皮,放了点馅,然后把两边的皮捏在一起,一个小小的饺子就完工了,虽然说还是比不上爷爷做的饺子,但是还是比包出来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饺子也不错,就是馅儿放少了点,做出来的饺子扁扁的。既然包饺子这么容易,我们俩一时来了兴趣,一下就包了几十个,实在是太有趣儿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和包子,心情特别好,虽然包子的形态各异,但并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饺子和包子。我真是太兴奋了!在西安过年,感觉就是不一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