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中国人创新的作文(创新使中国充满活力的作文)

中国人创新的作文(创新使中国充满活力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31 20:35:19
中国人创新的作文(创新使中国充满活力的作文)

中国人创新的作文【一】

最近央视纪录片《创新中国》的播出,让我看到在现今中国发生的那充满激情的活力,才思不竭的创意,闻鸡起舞的干劲和永无止境的追求的故事。置身于这个时代,主动接受这个充满新鲜思想和观念并且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很庆幸,也很自豪,中石化正在这艘时代巨轮的引领下开疆拓土,一展风采。

提起地沟油,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脏、恶心、垃圾、有毒有害……这感官上的不适已经让我们对地沟油望而却步,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在追求精致菜肴,极致做法,最好味道的路上,伴随的就是大量的餐饮垃圾,地沟油最为臭名昭著,如何将地沟油变废为宝?在纪录片《创新中国》中提出的问题,中石化给出了答案。

2015年海南航空的一架民用客机,采用了以餐饮废油作为生产原料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这是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商业飞行。加工这种燃料的,正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不断创新的技术,发扬石化人求真务实,默默奉献的精神,攻坚克难,服务人民,回报社会,践行着一个伟大企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引领性,在不可知的未来,敢于创新者必然是最有话语权的人。创新中国,中石化在路上!

中国人创新的作文【二】

《论语》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涵义,孔子从绘画角度将这句话解释为“绘事后素”,即先铺白底,再绘图画。子夏深受启发,继而进一步从修身的维度作出阐释:“礼后乎?”意即先修仁心、再学礼乐,赢得孔子的赞许。

对比诸子典籍不难发现,《论语》并非全是孔子一人之言。不少发人深省之言,往往出自弟子口中。正如上面这个故事,弟子之所以能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与孔子教学中倡导的创新意识密不可分。他不止一次鼓励弟子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一旦有新观点涌现便大加赞赏。鼓励创新、肯定创新的导向,营造开放、平等的创新氛围,激荡许多启迪人心的思想。

教育离不开创新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又何尝不需要创新文化的滋养?20世纪初,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创新可以促进发展,那么创新又靠谁来推动?某管理咨询公司曾对1000家创新公司做过长期调查,发现企业的财务业绩与创新投入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真正决定企业创新能力强弱的是软性因素,即企业自身是否拥有培育创新文化的土壤。实践证明,推动创新,关键在于以创新文化去激励企业与个人的创造活力。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深刻地说明: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仅体现于经济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其本质乃是发展理念的嬗变、社会文化的跃迁。40年思想解放,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已经内蕴于国家的发展道路,正在释放着日益强劲的动能。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大个头”也有“阿喀琉斯之踵”。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面对科技创新的短板,亟待我们进一步培育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更好激发蕴藏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亿万人民之中的创新能量。展望未来,随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迈出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的坚实步伐。

文化的发展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创新文化不是无根之木,它的成长,既需要涵养崇尚创新的“制度水源”,也需要充盈鼓励创新的“制度空气”,更需要打造支撑创新的环境载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把对创新文化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将不利于创新的绊脚石一一搬走,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我们就能推动创新文化蔚然成风,以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铺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中国人创新的作文【三】

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凡益之道,与事偕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发展,才能找准方向,走在前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就需要我们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洞悉潮流、研判趋势,只有保持创新敏感,从而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让我们有了底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型。

无论做哪一件事情,小事也好,大事也好,仅仅有热情和能力是不够的,有热情只是具备了想干事的态度,有能力只是具备了干成事的条件,只有有方法才是干好事的保证。而方法从何而来,改革任务复杂且艰巨,不能用不灵的老办法和低效的旧办法,就只有开创新的手段,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创新让我们有了作为。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民众诉求水涨船高,通过创新,求变化、求发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进步。

又日新,日日新,苟日新。创新在我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创新中赢得主动,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创新的进程中逐步满足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期待。

中国人创新的作文【四】

偶然间发现了一部纪律片,名字叫做《创新中国》,看到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我正准备出门办事,但是纪律片里精彩的内容,让我久久不愿起身走开。

这部记录片共有六集,拍摄了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在这些创新成果中,有些是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也有在想象中未曾实现的,有我们已经在使用却不知来之不易的,也有还处在攻克难关道路上的。

这六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

纪录片里具体有哪些内容,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给大家透露,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期望和振奋,只有真正观看到具体内容,才能让观众充分的感受及体验。

这部记录片我还没有看完,但是已感触颇多。从这部纪录片里,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

曾经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虽享有悠久的文化传承,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只是一个饱经沧桑与战火,刚刚获得新生的落后国家。值得我们自豪,能让我们吹嘘的只有我们这代人未曾参与的,在文字与传承中拥有的历史。

但在这部记录表片中,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中华民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

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飞速变迁的时代,我们的身边有着那么多人,正在为了或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不仅感到振奋,同时又无比羞愧。

作为一个还不满三十岁的青年,本来正该是踏实学习、积累、奋斗的年龄,我却常常还在无谓的消磨珍贵的美好时光,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倒退。未来要经历和面对的变迁和苦难还有那么多,我却常常只幻想着将来怎样去享受和娱乐。

每天好像在努力,在学习积累,但真的只是好像而已,就像罗胖曾经说过的,如果每天只是去接收各种信息和知识,而没有思考与运用到自己身上,那么其实所谓学习到的那些知识,都是虚妄的,都是没有用的。

最近有两句论语中的话常常在我耳边响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看起来的努力和学习,其实我都没有真正的在努力做,也没有让学到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我很庆幸今天有了这样的感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