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作文收玉米600字(作文玉米为题600字)

作文收玉米600字(作文玉米为题600字)

更新时间:2023-09-28 00:57:01
作文收玉米600字(作文玉米为题600字)

作文收玉米600字【一】

去年秋天,我给爸爸妈妈打工掰玉米,彻底到了“劳动最有滋味”这几个字的含义。

我的家住在农村,农村大多数人家都会种玉米,每到金秋时节,爸爸妈妈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累得筋疲力尽,我决定要给爸爸妈妈“打工”,以减轻一下他们的劳动负担。

我一进玉米地,里面好闷好热呀!半绿半黄的玉米叶子的锯齿边缘剌地人胳膊、手、脸生疼,蜘蛛和蜘蛛网不小心就粘在身上。还不时有很多小飞虫撞到我头上、脸上、身上来“作客”。真讨厌呀!这时,爸爸走了过来,一见我,便拿我逗乐了:“呦!小乔来了呀!这可真是‘稀客’呀!”。我朝爸爸做了个鬼脸,说出了我在心里“酿”了一星期的“蜜”:“爸爸,你们不是忙不过来吗?我要来给你们‘打工’,工钱一天两元,不满一天也两元,怎么样?”爸爸听了,乐呵呵的对我说:“好啊!也让你锻炼锻炼,吃吃苦,体会体会这两元钱好挣不好挣。”我一听爸爸答应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接着,我便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活。一些看似简单的活,真正干起来并不容易。就拿掰玉米来说吧!那些小个的玉米,喀嚓一下就掰下来了,可是那些大个的玉米就像粘在玉米秸上一样,怎么掰也掰不下来,手拧着玉米不停地转圈,简直是气急败坏。我想:“这可真是一穗‘倔脾气’的玉米呀!唉……还是不理你了。”接着我又去寻找下一个玉米了。所以每看到大个的玉米,我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落下了许多玉米,害得妈妈说了我好几次。

初秋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晒得我的脸上、胳膊上火辣辣的疼,加上妈妈的唠叨,我心里越来越烦,真想不干了。但我转念一想:不可以的呀,这可是我主动要求干的,干这么一点就不干了,多丢脸呀!我只好耐着性子干下去。

一天下来,我的手指打颤,手指肚上也磨了好几个水泡,连拿筷子都有点力不从心了,碗也端不住了,但我毕竟坚持了下来。爸爸为了鼓励我,破例给了我十元钱,我只觉得沉甸甸的,真舍不得花。

第二天,我掌握了一点窍门,碰到大个的玉米,不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见到它们,一要狠,二要急,要使出全身力气一下去就掰下来了,同时学会了防止被划破手,因为玉米席篾有时非常的锋利。妈妈见我长进不少,一直夸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几天,我挣了好多钱,假期结束后,我将钱全部退给了爸爸妈妈。这次“打工”得到的收获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作文收玉米600字【二】

中午回家的时候,一眼便瞧见庄头的水泥柱子上挂满了层层的玉米。心中不由的一凛: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如此层层叠叠的玉米了!

还记得小的时候,父母把地里的玉米收割完毕,推到家里来。晚上,吃完饭以后,一家人就围坐在玉米旁,开始掰玉米。那时,伴着天上明亮的月光,一家人就围在玉米堆周围。先把玉米的外衣剥掉一层,剩下几片叶子,拧在一块,两个一起,系在一起。顺次叠放在地上,慢慢的,由低到高,会堆积成一座小塔形状的玉米山。玉米多的时候,邻家的小伙伴回来帮忙,一起完成这个有意义的任务。那时,收获玉米多的人,家中的人会把玉米放在平房的顶上,或者挂在家里的树上,形成了一个个的“树挂”。远远的从路边走过,就能作文看到这家人的收成有多少。

再到后来,随着上学的时间紧迫,正是在秋忙的季节,却常常是在学校里上学,回家干活的机会少了。而玉米的价格一直不高,生姜的价格一路走高,致使家乡的人们,纷纷舍弃了玉米,改种生姜。每次回家,再也看不到路两旁满是金黄的玉米的情景了。

然而,对玉米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结,却始终没有散去,尤其是看到那闪闪的金黄色。对玉米的依恋,似乎隐藏着对土地的依恋。本是农民,土地是养育农民的根本。只有土地,才能让农民生存,才能让农民生活的富裕。这累累的玉米,像一座小小的宝塔,矗立在村头,昭示着收获的累累硕果。在迎接辛辛苦苦回家的人们;好似站岗的士兵,守护着人们辛勤的劳动成果。

作文收玉米600字【三】

在一条河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名叫“张大夸”的人,此人温厚老实,靠打鱼为生。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常年病重,又没钱医治。

一天,大夸拿了工具又下河捕鱼。忙碌一整天却只捕到几条小猫鱼儿,大夸并没叹气,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些鱼可以给母亲补补身子了……”大拿带着一身疲惫将鱼拿回家,放进一口破锅里慢慢的煮着,因为母亲牙不好,只能把肉炖烂,母亲接过碗,看见碗里依稀的几根鱼刺,眼里落下几颗晶莹的泪花。

大夸走出小屋来到河边,又陷入沉思。这时水中的鱼不停地往岸上跳,大夸见状不对劲,就往家里跑,关上门,熄了灯。

母亲瞧见儿子这般惊慌就问:“怎么了?”

大夸答道:“河里不对劲,鱼儿们不停地往岸上跳。”

母亲笑着说:“傻儿子,这是河里要退潮了,鱼儿来不及逃走,就跳到了岸边。”

大夸摸了摸头,赶紧拿了大竹筐,飞奔到河边去捡鱼,不一会儿功夫,便拾到了满满一箩筐。

第二天,大夸起个大早,背着满满一大筐鱼便往集市上赶。大夸自知方圆几十里也没个人家,疾步行军得走也得两天的`脚程。背上母亲连夜赶做的十张大饼,大夸就启程了。

背着沉沉的鱼筐一路兼程,天渐渐黑了下来。大夸走进一间破庙。这间破庙实在太过破落,至于哪年建造的也已无法考证,几乎已经被人们忘却了。

大夸看天已黑了,就准备在这里过一夜。顺手拾出一块空地儿,伴着鼾声便进入了梦乡。半夜醒来,觉着有点口渴,拿着空空的水壶四处寻水喝。无意间他发现灰突突的佛像前有一物金光闪闪特别刺眼。走近一看是个香炉,拂袖擦拭后才看清,这个香炉及其美观。此炉纯金打造,边上镶嵌着各色宝石。炉身上雕刻着龙凤起舞辉煌图纹。

大夸喜出望外,伸手便去拿,结果让她始料未及的是香炉根本取不动。仔细琢磨半天才发现香炉只能转动,于是转动香炉,这时佛像开始抖动,渐渐移开,佛像下面出现一正八边形井口。好奇心战胜了恐惧,大夸摸摸索索下到了井里,井底很宽敞,却是灯火辉煌。大夸推开一扇门,顺着一条通道来到一间密室。密室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一百口大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珠宝。大夸喜出望外!

大夸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搬走了这里的所有财宝,找来了工人为母亲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巨型宫殿!从此以后,大夸不再打渔,专做救济穷人的事情。

一天,大夸到山上里的一户穷人家去送钱,路上遭土匪劫财,结果被人救出。逃命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家里有两个人,一个老头和一位少女,大夸对那位少女一见钟情,于是便娶了少女。那位少女就是“玉米姑娘”。那个老头就是他的父亲“玉皇大帝”。

作文收玉米600字【四】

我经常到婆婆家玩,婆婆家在南沙,那儿有一个小菜园,我常常和婆婆一起到那里种菜。这个五一假期,我又回了婆婆家一趟。

回到家乡,一阵浓郁的菜香扑鼻而来。这菜香加上那轻柔的微风、灿烂的阳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来到了婆婆家门口。一下车,就看见婆婆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说:“啊,又长高了!”婆婆一边说,一边带着我到小菜园。婆婆拿着玉米种子,对我说:“我们今天种玉米。我先给你示范一下怎样种,等一下你再自己动手。”只见婆婆先翻土,然后播种,最后再灌溉。婆婆一边种一边说:“夏天注意旱、涝、锄杂草、施肥。”

看过婆婆做示范,我自己也试着做了起来。我弯下腰,用铲子来翻土,由于我控制得不好而导致泥土被弄得乱七八糟,那时天气十分闷热,我有点想打消种玉米这个念头。婆婆看出我不想干后,立刻帮我整理好。我又用手在泥土上挖了一个小洞,然后再把玉米种子轻轻地放近小洞里,再用手将泥土埋在玉米种子上。接着,我又种了十几粒玉米种子。最后,我拿来一杯水,小心翼翼地灌在埋着玉米种子的泥土上。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终于理解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这句话的意思了!

嗨,我又想起我以前是多么挑食,现在才知道农民种菜的辛苦,才知道我们吃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农民的心。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珍惜食物!

作文收玉米600字【五】

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了许多梦幻般五彩缤纷的记忆:那清澈见底、白如玉带的白河,那灿若繁星、许多叫不出名的美丽的花朵,那望去像铺撒着一方方碎金似的油菜花……都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令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玉米。玉米不喜欢单个儿独处,总是成片成片地生长,它们团结成一个绿的集体,哪怕连狂风也不能把它们刮倒。

你看,那高高的玉米秆碧生生、绿油油的,迎着夏日的阳光茁壮成长。玉米的生长期是一百天,到秋天就能收成,是大众喜爱的食品。瞧,被叶包裹着的如金豆般的玉米籽吃起来香美可口,是故乡最好吃的玉米。

玉米的秆很长,有的比大人还高。玉米的叶子又细又长,玉米的根像鹰爪般紧紧地抓着土地。黄澄澄的玉米棒外面包裹着几层绿皮,上面长着黄色的“头发”,像一个胖胖的小娃娃。

爷爷说:别看玉米朴实无华,但它全身都是宝。

全身是宝的玉米叶子可以做成纸,还可以包出又香又美味的粽子,也可以卷起来当成哨子,吹出悠扬动听的乐曲。有的玉米上面还没有结籽,妈妈说那叫“哑巴”,“哑巴”的秆可以当甘蔗吃,秆上的汁特别甜,吃了能清热去火。

故乡的玉米是这样令人喜爱,令人难以忘怀,一想起那美如画的故乡,就会想起故乡的玉米。

我爱故乡,也爱故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