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十八校联考作文(九省联考的作文范文)

十八校联考作文(九省联考的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15:49:25
十八校联考作文(九省联考的作文范文)

十八校联考作文【一】

十八岁的我总喜欢抬起头,拂过的风感觉很好,就像是云朵贴着脸庞,带着微凉,淡定了那颗急躁的心,让漂浮的心事一点点沉淀,在蔚蓝的天空下一片片结晶,幻化成生命最美的琉璃。

十八岁的我很喜欢微笑,努力的在寒冷的季节笑出夏的味道,雪花的开放仍是如此熟悉,带着暖意。夜色把往事过滤得十分清晰,看得到回忆的我有点紧张,因为这幸福来得突然。

十八岁的我喜欢触摸自己的心跳,感受那微妙的起伏,隐隐约约的,时间在流逝,生命在延续。很深很深的夜里,再仔细的倾听黑夜的脉搏,它包容着一切让人敬畏的生命的跳动,应该也包括昏黄路灯下,不停歇地来回飞舞的小飞蛾的心跳吧!

十八岁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发呆了,这一秒还呆呆地想着粘在我身上的阳光,经过漫长的旅途该有多疲惫,下一秒,蹁跹的蝴蝶儿就占据了脑海……再呆呆一笑,这些思考还真是毫无头绪呢!

十八岁的我有欢乐也有烦恼,即使不热闹,却那么美好。张开小手把青春小心翼翼地放开,心地纯净,如天空一样蔚蓝。

十八校联考作文【二】

十八岁,花样的季节。有人说十七岁是雨季,十八岁是花季。是的,在十七岁的天空中充满了忧伤,即便户外阳光明媚,心中也是阴雨绵绵。而十八岁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在十八岁的天空中不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愁绪。更多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失败了流泪,更多的是‘直挂云帆济沧海’坚韧。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他人的非言非语而迷失自我,更多的是‘胸中一片英雄气,生不奸不休’的坚定。

十八岁的天空、人生的花季。我们携手走过。

十八岁,徘徊的季节。告别昨天的胆怯,我们来到这炫彩夺目的十八岁。我们激动,我们兴奋,但更多的是渺茫。我们踌躇,我们徘徊。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再向父母撒娇了,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在选择逃避了,十八岁的我们必须学会去承担。十八岁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陌生了。我们徘徊在这个人生的`转角,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不能选择逃避,但我们又害怕前路的荆棘,我们害怕‘侮辱莲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于是我们便在这人生的道口徘徊。我们不是不想去承担责任,只是我们真的还不能适应。或许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通往成熟的第一道考验,我们没有后路,只能勇往直前。

十八岁,在徘徊中,我们日渐勇敢,日渐成熟。

十八岁的天空,在徘徊中我们走过。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人生能有几回搏。是的,人生短暂没有多少拼搏的机会,而真正的拼搏已经不知不觉的展开了。10年仲夏的高考将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而想在那里实现飞跃,实现转折,并不是一句话说说就行的,需要的正是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也只有拼搏才能让我们在10年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喜欢那困苦之后甘甜的味道,我向往那直捣黄龙的畅快,我追求那傲视群雄的感觉,但是要做到这些唯有不断的奋斗,不懈的拼搏。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我们与子偕行。在十八岁的天空下,我们日渐成熟。

十八校联考作文【三】

一路上,只见沿路的油菜地里盛开着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就像给大自然系上了金色的腰带。听妈妈介绍:太湖十八湾风景区是江苏省最大的开放式公园,那里草绿,树美,桥秀,还有繁花似锦的花圃和烟波浩渺的太湖,我一路上都在憧憬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风景区。一眼望去,大片草坪绿油油的,就像为我们游客铺上了一层丝绒般的地毯,星星点点的`各色野花点缀着草坪,使“丝绒地毯”显得更加美丽。太湖水清澈无瑕,碧波荡漾。大人们在湖边有的悠闲地垂钓,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烧烤,还有的在齐心协力地支帐篷。而我呢,则睡在气垫床上沐浴着温暖和煦的阳光,欣赏着四周那鲜花招手、绿树点头的春景。

太湖十八湾真让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五月一日,我一定还要再去!

十八校联考作文【四】

弥漫山间的薄雾、航拍下呈镜面的梯田、旋转在盘山公路上的黄色小车、飘浮云间的矮寨大桥,一只威武帅气的公鸡站在屋檐上抖擞羽毛,下过雨后干净窄巷——清新,就像清明过后,大地变得翠绿,空山新雨后的纯净。

近期,单位组织收看了《十八洞村》,还未收看时,想应该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教育片”。但是当屏幕中的美景出现时,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一位永远在田间插秧的主角、一位每当想女儿时就喝酒“唱歌”的哑叔、一位张口闭口“娶媳妇”的年轻汉子、一位整天坐在门栏上望天“想要儿子”的落魄男子、一位吃了一段时间苞谷饭的护林员,这样一群杨家班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脱贫攻坚队伍,也是影片的主人公。

整部片子,看到的是人间温暖和大爱,温暖而感动。很多镜头是在路上奔跑,沾满稻田里泥土的胶鞋在山间的小路上急切奔跑——只为拦截拉着菜刀去找拐走女儿的男子的杨英莲,只为追赶怕因自己被气走的驻村干部……儿子多年前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在多年后依旧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麻妹重复了三遍台词:“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你活一岁,我们活五十岁;你活五十岁,我们活一百岁;你活一百岁,我们活一百五十岁”,既是摇篮曲,又是祖父母爱的誓言。

整部片子,带着农村的质朴感,多出了很多不用硬凹就浮出来的萌点,充满着诙谐:驻村干部小王第一次进村,并不认识路,直冲冲地开着车来了,至山前,没路了,遇见一拉着牛的大叔,问大叔如何进村,大叔淡淡地说了一句“背着车进去”;主角杨英俊斗志昂扬,带着队伍脱贫时,妻子麻妹难得幽默地说“你自封为班长,为什么不封个连长当当”;小王到杨懒家去,说“这是我见过的单身狗里最乱的家”,杨懒似梦似醒地反驳“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麻妹给小王讲述火屋上的板凳经过多年的烟熏结实得很,杨英俊说了一句“挤火车会挤坏”……诸如此类,忍俊不禁。

整部片子,看到是尊重。导演并没有去渲染杨家班的贫困户生活的“穷困”,反而更多笔墨去描写他们从一开始的不认同、不配合,到后来的反思,积极响应,感受到了导演给予被帮扶的对象尊重;杨英俊带着杨家班的贫困户们愚公移山、填土造田,让他们当回“农民的样子”,是对中国8亿多农民的尊重;镜头里的智障小姑娘永远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粉粉嫩嫩的衣服,是给予特殊家庭的尊重;镜头里杨英俊最多的场景就是插秧,杨懒面对修路占了自己的田土时的流泪,是对于土地的尊重。

整部片子,流露的是淳朴的\'生活气息。十八洞村里的人自给自足,每顿一碗酸鱼、一碗辣椒、一碗酸面、一碗苞谷烧,一口架在柴火上的锅,这就是生活;偷树人看上好的树材,可以做屋梁的那种,不经主人同意伐去,然而礼性不能少——一瓶酒、一块红布包裹几张钞票,就放在树根那儿,这是流传的“砍屋梁”习俗;对于杨懒和村里人举行绝交酒的场景“反光的地面倒映着蓝天,中间一张长桌一只鸡,村里的长老们以一种凝固的姿态占据着长桌的周围”,这是流下来的规矩。

整部片子,展示的是一种包容。镜头里的十八洞村既有白色的小楼房、也有木制的老房,整体构成一副和平安宁的小村;施又成提着两大桶酒——请乡亲们喝酒来弥补曾经欠乡亲们的水,乡亲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唱歌,给予其冰释前嫌后最真挚的祝福;当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时候,留守乡村的人们更多的不是怨念,而是对一方水土割舍不下的乡情,还有对儿女们越飞越高,越过越好的期盼。导演并没有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乡村被城市蚕食的失落,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以克制、包容的情绪客观的展示真实发生的故事。

看完这部这部电影,记忆最深刻的是,主角杨英俊说的那句话:“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贫困户”。他安分守己种了几十年,除了自家3亩田,还为村民种了7亩多田,却种成了贫困户。驻村干部小王说“谁说种地不能脱贫”。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书记说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种地是一份职业,老百姓将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所选择的工作同样也是自己的终身职业。选择做什么其实并不难,难的却是一辈子的执念,脚踏实地,执着地坚守着同一份事业,唯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一件事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方得始终。

这部片子,看到的是希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老一辈的杨家班不忘对土地的热爱,愚公移山,填土造田;新一代的杨家人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借鉴外来经验,将本土文化和特色广泛传播;十八洞村在追求物质脱贫的同时,用双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与超越。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想电影就是生活本身,一如电影最后,年轻人回到乡村,带着离家时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薪火相传,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