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怎么在作业本上批改作文(怎么在作业帮中批改作文)

怎么在作业本上批改作文(怎么在作业帮中批改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04 05:22:30
怎么在作业本上批改作文(怎么在作业帮中批改作文)

怎么在作业本上批改作文【一】

我望着这该的泡泡糖,双眼冒火,拳头握得“吱吱”作响,一气之下,不禁破口大骂:“谁这么缺德?教室不是有垃圾桶吗?”我的肺都要气炸了,恨不得把吐泡泡糖的家伙找来臭骂再痛打一顿。过了好一会儿,我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我坐在椅子上认真琢磨:到底是谁?他为什么偏偏把泡泡糖吐在我的作业本上?是报复还是恶作剧?我仔细看了看那泡泡糖,它的颜色雪白雪白的,捏一捏,嘿,真软。再闻那香味,应该是“恐龙”牌泡泡糖。姐姐不是也给过我一颗吗?我心一惊,难道这泡泡糖是我自己吐的`?我望着那泡泡糖拼命地回忆……终于,我想起来了!是上个星期六,朋友找我借书,我同他说话,嘴一张开,口中的泡泡糖掉了!当时我没在意,可万万没想到,泡泡糖居然掉在了自己的书包里,而且粘在了自己的作业本上!

顿时,我比挨了打还难受,脸一下子红了,一直红到了耳根。原来,“罪魁祸首”是我自己,该打该骂的人也是我自己啊!

怎么在作业本上批改作文【二】

小尔的书包平常就像一个垃圾场,作业本们顽皮地乱蹦乱跳,还常常捉弄小尔,和小尔捉迷藏。 今天,作业本们仿佛忽然长大了,懂事了。他们把书包拾缀的干干净净,从高到矮排列得整整齐齐。他们要开一个会,会上要选出谁来担任作业长,让作业长带领他们,成为真正优秀的作业本团队。 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本。作文本长得方正而厚实,脸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春天的景色。“我选语文本,担任作业长。”作文本的语调庄严平和,“语文本的工作量最大,小尔和老师最重视,而且他是学习所有知识的基础。所以我觉得语文本担任我们的作业长最合适。” 语文本慌慌忙忙地站立起来,摇动双手。“不,不!我可不够格。”语文本的脸上抹着一片晚霞,晚霞中满是想象。“我选数学本,小尔买东西,玩游戏都要用到数学知识,而且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本最适合担任作业长。” “好啊好啊,那就由我来挑这个担子吧!”数学本一副当仁不让的样子。数学本调皮而聪明,猜谜语时,只有他赢得份。这会儿,大伙儿一起鼓掌,表示认同数学本担任大家的作业长。 “你们说,一加一等于几?”数学本狡黠地问大家。 “当然是二喽,那还用问吗?”大家一起回答,并对作业长提出这种幼稚的问题而感到惊讶。 “错。一加一等于三。”数学本说。望着大家目瞪口呆的样子,数学本继续说,“一个爸爸加一个妈妈,不是等于一家三口吗?”数学本真是伶牙俐齿,“可见,数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我也不能担任大家的作业长。”

“我想,英语本最适合不过了。英语是一种全球通行的语言,所向无敌,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用奥数在老外的面前一展身手。”数学本侃侃而谈。 “no,no.”英语本很有些绅士风度,他的字写得优美而流畅。“我觉得科学本比我更合适担任作业长。人们生活中、工作中,都离不开科学的发明,科学千变万化,无处不在。” 科学本的脸“唰”地红了。大伙儿一看就明白了,科学本亮红灯了,他在表示反对呢。科学本很少讲话,他的嗓门太大了,据说,他的嗓门里装了一块磁铁。 “我认为,作文本最适合。作文凝聚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所有学科的精髓,然后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获得大家的好评。所以,作文本最适合担任我们的作业长!”科学本紧紧地压着嗓门说。 大家都觉得,科学本讲得很在理,就一起热烈地鼓起掌来,一致通过由作文本担任作业长。

从今以后,小尔的书包不再邋遢,变得井然有序,据说,那都是因为作文本的功劳。

怎么在作业本上批改作文【三】

从该学校的做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呵护童心,保护孩子的上进心。素质教育实行之初,很多事情一夜之间翻了个个。有些地方的教育在还找不着北的情况下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立刻剔除了昨天还当法宝,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糟粕的东西,摇身一变——“素质”起来。君不见,有些农村学校接受素质教育的仓惶和可笑的程度。校长通知开会,老师们拿着笔和本子,边听边记下了所传达的上级文件。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脑中的素质教育“概念”就具体起来:不体罚学生、不留校、多多地表扬学生、不排名次、不能让学生家长知道学生详细的分数、不能向家长告状……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素质教育的全部。可笑吗?一点也不,有很多山区学校,他们所知道的素质教育还要可怜。正因为懂的少,所以只能一味地模仿,秀着秀着,有些现象虽然心里也疑惑也反对,可是迫于“大局”,还是委屈自己委屈学生,把自己把学生当成了傀儡。的确,孩子们都喜欢看到本子上红通通的100分,都喜欢听称赞的话,都巴望着老师把自己当宝贝。可是,我们也不能无原则地全盘肯定啊。试问:喝彩声中长大的孩子,如何应对以后人生中的挫折?从古到今,师者都知道要从小教育孩子们明是非,而判断对与错的`标记,一般都是用“勾”和“叉”来表示的。如今,用个小小的“?”代替“叉”,当年幼的学子问起这是什么时,难道老师为了说明一个极易说清的对与错的问题还得编一个美丽的谎言吗?教育,如此光明正大之事,居然成了犹把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了?

还有那遍地撒网式的激励温馨式的评语,也是盲目追逐素质教育的产物。试问: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热爱学习,作业敷衍了事,乱七八糟,为什么老师就不能光明磊落地批评使之认识到错误,反而还要假惺惺地写上几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温馨评语”呢?昨天在一网友的回帖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好’字害了学生”,说是由于教师给学生的评语经常是“好”或其它肯定的话语,也就养成了评语的习惯。一次一位学生在写时写道:这个世界这么冷漠,苦闷、枯燥,我将结束自己破碎的生命,好不好?……这位教师又是没多想,写了一个“好”。学生认为教师同意他的想法,于是跳楼自了。这是淋淋的现实,人命关天,孩子如此鲜活的生命居然惨于老师一个习惯性的评语里。可悲!教育的悲哀!我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不能丢掉,不能背叛的,比如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分清这些而不是要孩子们混淆这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教育必须实事求是,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现在再说说受教者——孩子自身。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食五谷却把麦苗当韭菜。父母、爷奶的呵护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学校里如果再加上老师宝贝般地娇宠着,对错不分地暧昧着,这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如何能担当发展中华的大任?中国的教育,被党中央一再提到极高的位置,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理论真的很苍白,自己没有权威,总是仿照别人,一味的模仿又怕人笑话,于是加进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实行起来,总让人觉得行走在一条黑暗的遂道里,虽然光明就在前面,可是,接近光明却很难很难。素质教育的实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可是,中国太大了,城乡的差距也太大了。农村条件差,素质教育推行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都远远不够,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总给人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所以,出现以上种种怪诞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师者特别是农村老师们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一定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忌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请老师们该打“叉”时就打“叉”;该批评时不要口软。不要再用一个比“叉”难懂得多的“?”代替,更不要人人都说“好”,个个都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