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写三清山美丽动听的作文(描写三清山的作文600)

写三清山美丽动听的作文(描写三清山的作文600)

更新时间:2024-04-30 04:04:43
写三清山美丽动听的作文(描写三清山的作文600)

写三清山美丽动听的作文【一】

生命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是在于人的思想、目标、方向还是勤奋?是一种让人瞩目的钦佩?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崇拜?还是一种莫名的感动呢?

人说,生命是个美丽的奇迹。

生活,就是奇迹绽放美丽的过程。

或许,平凡是大多数人的定义,但伟大的声息和赤诚的感动是归属于每一个生命的。因为容纳我们的空间太大,而能成为显赫一世、叱咤风云的英雄的机遇又太少,所以我们中的大多数显得忙碌而普通,渺小而挚诚。

每个人的生命不尽相同,“幸福”也就被多样的人生阐释着不同的定义。《生命因你而动听》,一部讲述师生故事的影片,一个以音乐来呼唤心灵的故事,一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主人公贺伦先生(音乐教师动人的生命乐章。让我们聆听了一个平凡生命演奏出的最令人感动的音乐。三十年的教学,让他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三十年的摸索与努力,让他笃定“教师”是自己“唯一想做的职业”。影片着实另人感动,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无限的遐想。

贺伦先生因为生活所迫而做了一名音乐教师,但他却用音乐架起一座与学生与亲人沟通相亲相爱的桥梁。虽然与自己患先天性耳聋的儿子有过隔阂和冲突,但他努力化解了。他用儿子可看到的音乐表达了他的慈父之情,他用真诚引导了儿子可谓成功的一生。

该影片也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女校长在责备贺伦先生一上完课就匆匆离校(此时的他还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的行为时所说的那一句:“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指引方向。”也就是说,为人师者,不能单单只是为人““经师”而已。如果人生真的如影片中所说:“上帝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安放了一个梦,同时又在他脚下铺上了最遥远的距离,梦因此有了许多分岔,我们怀揣着自己的梦等待一个红绿灯,奔向未知的旅途”那我觉得教师就是分岔路口的红绿灯下给人指引方向的.那个人,而教育就是教师指引方向的那一个行为。

纵观贺伦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更让人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贺伦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所谓“穷则思变”, 贺伦先生后来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贺伦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于创新的精神!

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法。贺伦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是以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最终使凌小姐吹出了美妙的音乐。这时,贺伦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对一个从未接触过音乐甚至对音乐一窍不通的黑人,贺伦先生更是不厌其烦地教导、陪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贺伦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来让他真正认识自己,最终是学生成才。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很难说会不热爱生活,贺伦老师亦是如此。但当他年过花甲,要被校长解雇时,他真的迷惑了,将自己的几十年一一数来,既无作曲的成功又无财富的丰收,和当年自己追求的音乐梦想差得太远了。他失望了:自己的一生碌碌而无为又没有人会记起他。然而,他错了。在往昔的学生为他举行的惜别会上,他才知道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像凌说的那样:“您或许以为自己一生碌碌无为,但我们优秀的未来就是您最成功的交响乐,我们——您的学生就是您美妙旋律中跳动的音符。”

平凡而真切,就像一首平缓舒心的曲子一样,贺伦先生的生命演奏出的是一种感动。音乐无国界,亦无心界,贺伦先生用爱感化每个心灵,也演绎了自己最让人感动的人生。

用音乐感动着生命,生命感动着赤诚的音乐。生命的价值到底在于何处?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我们,价值的体现在于更要懂得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因材施教、孜孜不倦、用耐心、细心、慧心、爱心让每一朵花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呵护下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写三清山美丽动听的作文【二】

电影反映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霍兰先生的大半生教师生涯,一个原本想要成为作曲家的音乐人如何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

教师,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苦行僧,应该剥去所有被刻意美化过得标签和意义,回归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一个真实、脆弱的灵魂对另一个真是脆弱灵魂的触碰。无需他牺牲家庭、牺牲自我,教育应该在双方都能够真实自由地做自己的过程中完成。在我看来,老师,与这世上许许多多平凡琐碎的工作并无不同,无需赋予其太多高贵的意义。电影中霍兰的教师身份在不断地强化,而最初的音乐人、作曲家的身份却在弱化,我只是想,霍兰如果只是一个老师,他会吸引这么多的学生为他而来吗?一个老师,首先是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是吸引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吧。

电影结尾处那一场盛大的演奏会,与我们现实中的反差很大,(现实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谢幕时,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沉默坚定的背影。他们没有这样隆重的谢幕,而事实上也并不需要这样的落幕。寂寞是哲人世界的常态,也是知识人的本分,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世界是属于权势精英的。而真正的“英雄”,从来无需这种梦想,他们只想进一步,再进一步,不求生命是否有那种极致的壮丽,只知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欢喜。

写三清山美丽动听的作文【三】

在实习前的一个星期,老师给我们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当时由于还未能看完,只是感叹影片中主人公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并没有更深的感想。今天,当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后,感触颇多。

《生命因你而动听》主要讲的是:那年秋天,在美国俄勒冈州。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音乐事业,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他这么做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家庭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极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因为学生在弹奏乐器时不但走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也没有听说过。霍兰的信心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由于自己从教经验浅薄,教学方法欠佳,女校长杰克布多次向他提出善意的批评,这更使他失去对教育学生的信心。在丈夫的工作遇到挫折时,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在一旁耐心地劝解和宽慰他;好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用自己从教以来的亲身经历,向霍兰证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

可后来,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白人学生葛楚凌和黑人学生路易斯鲁斯,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这两种乐器。就在霍兰醉心于教学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降生了,谁知却是个先天性的失聪患儿。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细微变化,但并没有点破。摩根去纽约深造后,霍兰便将全部的身心转移到了儿子和教学上,和妻子的关系也冰释前嫌。之后的30年间,霍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而且还用爱心、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大伙的尊敬和爱戴。在他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真是:有爱就有信心,有付出就有收获。

这对于刚实习完的我来说,且说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不如说是上了一堂成功生活哲理课。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是很光荣和骄傲的事情。影片中的Mr.Holland从一开始的不愿意教学和对学生的忍让到最后的循循善诱和对学生的喜爱这是一个从根本上的心态改变的过程。记得影片中有这样的一段:有一个吹黑管的女学生,她很刻苦练习却始终吹不好,就在她要放弃时,Mr.Holland抢走了她的乐谱,告诉女孩说曲子都在心里,不需要再看了。当女学生依然毫无进展时,他问女孩子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你最喜欢自己脸上的哪一部分?”女学生回答是头发,因为她父亲说她的头发像是日落黄昏。于是,霍兰德先生在女学生耳边低语:“那么,吹奏日落吧!”这一次,女学生真的做到了。这一段场景深深感动了我,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教学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换另外一种方式、方法来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偏好、习惯来进行教学,有的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影片的最初,Mr.Holland只是想要快点结束他的教师生涯好去完成他作曲的梦想。而在影片的最后,当Mr.Holland被迫要离开学校,离开他心爱的职位和心爱的学生时,他是多么恋恋不舍。从一个最初的作曲的梦想,最后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民教师,虽然研究音乐的途径不同,却仍然成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是啊,只要有理想,生活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奋斗,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而在这最初和最后的30几年时间里,就像影片的最后他的学生葛楚凌所说的:“Mr.Holland对我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许多人的一生亦然。也许他会认为他的一生是虚度的,据说他经常在写交响乐,那些可以令他名成利就的交响乐,但是Mr.Holland却并没有发达,也没有成名,所以他或许会以为自己很失败,但是他错了,因为我认为他的成功比名利成就更甚,环顾他四周的人吧,那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受他的影响,全因为他,他们成了更好的人,他们是他的交响乐队,他们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他们是你生命的乐章!Mr.Holland用他人格的魅力,特殊的教学方法,出色的音乐才能征服了每一位学生,一个最成功的音乐老师不在于教会学生学一首歌或者是一种乐器,而是在于教会他们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培养成做怎样的人,如何生活,怎样生活更有意义。要教他们学会不气馁,教他们要正直,教他们追寻梦想,教他们走好自己的路。

在最后的最后,葛楚凌把一支指挥棒交给Mr.Holland,大幕徐徐拉开,热泪满脸的霍兰德走向舞台,最后一次指挥他用生命谱就的华彩乐章。由他历届学生组成的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德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在激昂雄壮的交响乐中,我感触很多,我知道:兴趣是陪伴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伙伴。愿我们每一个即将迈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用自己的勤奋更用自己百般的工作热情,去感染学生,让自己的教学之路也能像霍兰德那样,步入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