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模板)

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模板)

更新时间:2024-05-30 05:19:00
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模板)

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一】

2、说明文可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由近到远等逻辑顺序(由总-分、现象本质、因果、主---次、表---里)

4、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摹状貌

5、说明语言:前提准确性(生动说明、平实说明)语言题型一般有两种:(1)加点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请找出文中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它的.答案形式一般为:加点词语在句中起限制(强调)作用,限制(强调)了,如果删掉,就变成了,与事实(逻辑)不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者文中一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

6、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科学地说明了

(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

(4)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5)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

(6)列数据:准确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地说明了

(8)摹状貌:形象地说明了

(9)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

7、各种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1)记叙: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

(2)议论: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对上文说明的结论。

(3)描写: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或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

8、说明的内容(角度):(1)实物说明文:可捕捉表明事物的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功用、生活习性等蕴含事物特征的信息来回答。(2)事理说明文可捕捉表明事物原理、规律、成因等蕴含事物事理的词语来回答。

9、归纳说明要点的技巧:一般来说,说明文的要点往往是事物的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捕捉表达文章思路的语言标志来感知寿命要点。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捕捉那刺耳表提示、过渡、连接、总结等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一方面另一面另外,第一第二第三,总之,不仅如此也(还),更重要的是,还有,特别指出的是,由此可见,然而,可是,因此,抓住了这些词,往往能够分析概括出说明对象的内容、要点与特征。

10、特别提醒:阅读说明文最大的技巧在于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二】

阅读说明文应该抓住以下方面。

(一).理解说明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文章内容是指明确说明的对象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阅读说明文,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在整体阅读,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组材和选材,段落层次的意义和联系,从而综合归纳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列举了中国石拱桥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例子时,不难发现这两座桥虽有不同之处,但却都

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因此可以综合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抓住关键语句。许多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会明确交待对象的特征,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从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一开始就明确交待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抓住了这个关键语句,就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了。

总结:其实做说明文时,把握说明对象,抓住关键句,综合概括是重点。

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三】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