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陕西皮影戏作文(关于皮影文化传承篇的作文)

陕西皮影戏作文(关于皮影文化传承篇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19:52:01
陕西皮影戏作文(关于皮影文化传承篇的作文)

陕西皮影戏作文【一】

今天,学校请来了黄花甸吕家班的老师来给我们讲皮影戏的由来,皮影戏它是由驴皮制作的,并且还得是三年以下的驴皮,因为驴皮它制作出来的皮影是透明的,上色也十分好上。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常见的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根刀,另一种是拉刀。岫岩皮影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皮影戏的特点是南唱女腔,分别分为大噪和小噪。

皮影戏开始了!画面上,缓缓慢慢的出现了金斧头三个字,金斧头的主人公是王小二,王小二上山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把斧头掉进河里,这时,有一位老爷爷从天上来了。说:“孩子,你为什么哭?”王小二哭泣的说:“我的斧头掉河里了!”老爷爷说:“那我帮你拿上来吧。”王小二又说:“爷爷你不能下去,水很深,两旁的山又这么高,你不能去,我宁愿被东家打也不让你去!”老爷爷又说:“好孩子,好孩子,孩子,你看哪里有一只兔子。”就在这时,老爷爷下去拿上来了一把银斧头,老爷爷给王小二,他没要并且说:“这不是我的,我不能要。”老爷爷又变成一把金斧头,给他他还是没要。老爷爷没有办法只好让河里的青蛙把之前的斧头捞出来。老爷爷走之前说了一句话:“孩子你一定会幸福的!”东家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也用同样的办法来骗老爷爷,骗到了金、银两把斧头,老爷爷走之前说:“一定要拿好!”东家正在琢磨再怎么骗老爷爷的时候,两把斧头突然飞了起来,东家在追斧头的时候,掉河里淹了。

陕西皮影戏作文【二】

几位老人,手持乐器,吹拉弹唱;几位老人,伫立在白布后,手指似蝴蝶般翩跹,他们传承着中国的经典。

我对古代艺术原先并不“感冒”,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皮影戏,便被它那古朴的气质深深吸引。

那是《包公案》中的一个片段:“左右有急急趱路啊”一声京剧腔的叫喊,演出开始了。锣声叮叮当当,有节奏地敲打起来,时促时缓,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主人公也就在这时骑着快马,奔驰而来。一位年近半百的老艺术家矗立在白布后,手提几根木棒,跟随者锣鼓的节拍,演绎着人物的每个动作,聚精会神。只见他绷紧了胳膊,神态庄重,将人物的每个动作都演绎得恰如其分,仿佛融入人物身体一般。他将主人公的手臂抬起,将手中攒着那一根鞭子,抽打着骏马。动作活灵活现,人物的每个细节都被观众的眼睛所捕捉,无不折服他们的技术天宫巧夺。

京剧的音乐再度响起,另一位老人捏着嗓子以唱的形式来表达主人公所要说的话:“辞别王驾早离京何叹陈州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雨水失调遭荒旱……”戏中人物凝视远方,双手抬起,慢慢放下,我们便感到人物内心的无奈与悲凉。皮影戏表演很快就结束了,可我却久久沉浸在我国古典的艺术里,难以自拔。

直到如今,还有多少人热爱着这一种古典的艺术?那些老艺术家用精湛的技术,用心向我们诠释传承和经典,精益求精,守护着祖辈们的工匠精神,无限敬业和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但如今,不少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失传的威胁,而那些已经失传的艺术又有多少还可以“再生”?少之又少,可是惋惜。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并且喜爱这些传统艺术,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艺术瑰宝。这不仅能够陶冶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传承经典。

皮影戏是我国艺术的一代艺术珍宝,古韵飘香,让我们一起守护经典。

陕西皮影戏作文【三】

皮影戏是世界级文化物质遗产,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皮影戏的皮是用驴皮做的,因为驴皮会比较清晰可以看清楚,刻皮影的刀有三种,一种是根刀,一种是拉刀,还有一种是利刀现已失传,皮影戏的主要乐器是四胡,皮影戏有两种唱法:大唱和小唱,文唱武唱,皮影戏主要的是:男唱女腔。

今天讲的故事是王小二的故事。王小二家很穷,一天王小二上山砍柴,过桥的`时候斧头掉落,于是王小二哭了,忽然,出现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见他哭得伤心便问:“你怎么了?”王小二说:“我的斧头掉进河里了,东家会打我的!”老爷爷说:“我帮你捞吧。”小二回答道:“不,怎么能让您一个老人家帮我捞呢!”老爷爷笑着说:“好孩子,真是好孩子,你瞧,那边有一只小兔子。”王小二回过头,老爷爷便跳下去捞斧子了,捞上来后,老爷爷问王小二:“给你。”王小二看了看说:“这是一把银斧头,这不是我的斧头,我不能拿。”老爷爷又拿出了一把金斧头递给王小二。王小二说:“哇!这把斧头好精致啊!”老爷爷说:“这下子你满意了吧?”王小二说:“可是这依然不是我的斧头,我不能拿。”老爷爷笑着说:“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帮你把你的斧头捞上来吧!”王小二连忙道谢:“谢谢老爷爷!”

这时东家突然来了,他看见王小二在河边发呆就跑过来质问:“你怎么还在这里!快点去干活!仔细你的皮!”王小二回答:“我的斧头刚才掉进了河里,一位老爷爷帮我把斧头捞了上来,老爷爷第一次捞上来一把银斧子……”“银斧子!在哪呢!快拿出来给我!”东家急忙抢话道。“可是那不是我的斧子,我没有拿。”王小二回答。“你可真是个傻子!”东家嫌弃道。“接下来呢?”王小二继续讲:“老爷爷又捞上来了一把金斧子……”东家一听喊道:“快给我!金斧子呢?”王小二坦然回答:“那也不是我的斧子,我没有拿。”东家气急败坏地走了。

第二天,东家也拿着一把斧子跑到河边,假装不小心把斧子丢进河里,坐在地上假装哭。老爷爷出现了并问他:“你怎么了?”“我一不小心把斧子掉进河里了。”东家假惺惺地说着。“这把银斧头是你的吗?”东家乐坏了:“是我的!”“那这把金斧子是你的吗?”“是我的!是我的!”老爷爷意味深长的看着东家说:“你不是只掉了一把斧子吗?”东家说:“这是我也要掉的!”老爷爷说:“那既然都是你的斧子,你就都拿走吧。”东家拿起斧子就跑,忽然斧子飞出了他的手心,东家赶忙追上去,结果一不小心掉进水里淹了。

王小二最后生活的越来越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陕西皮影戏作文【四】

皮影,在历史文献中确实有资料可证的,是晋代《搜神记》一篇文中载有“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之段落。

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当是影戏艺术的雏形。影戏虽分由真人成影的人影戏、用双手表演的手影戏和用平面偶人表演的皮影戏,但都同源于幕影表现原理。另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决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熟的前期历程,只是史料断档而已。若将这一前期历程,试上推为皮影戏成熟于极为崇尚文化艺术的盛唐,不无道理。进而再将起源时代上推至两汉并不为过。

这一推论与《搜神记》中“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说相合。故将皮影戏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较为客观。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从,所以流传甚广。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只是在近代社会动乱和新潮文娱的冲击之下才陷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