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4-03-13 00:07:36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一】

周末,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南关厢看皮影戏。妈妈告诉我,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蜡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故事的形式表演的民间戏剧。虽然我在电视里看过几次皮影戏,但是现场观看还是第一次,不免有几分期待。

我们来到南关厢,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穿过几条古色古香的小街,便到了皮影戏小屋。推开木制的大门,里面可真热闹,一把把木椅子上坐满了人,大家都盯着舞台上一块白色的幕布。我们赶紧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便静静地等待皮影戏的开始。

音乐一响起,皮影戏开始了。主持人说,第一场是童话故事《龟与鹤》,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期待着精彩的剧情。很快,屏幕上出现了一只乌龟,它在水底的岩石下不时地把头探出来,像是在侦察敌情。很快,乌龟觉得没有危险了,便放心大胆地爬上了大石头,在阳光下懒洋洋地晒着自己的龟壳。这时,一只身穿白羽大衣的鹤突然从天上飞了下来,对准了乌龟的头猛的一啄。乌龟反应极快,赶紧把头缩进龟壳,让鹤扑了空。鹤很是生气,在龟壳上左啄啄右啄啄,却一无所获,便悠闲地在龟壳上站着,梳理自己洁白的羽毛。这时,乌龟又偷偷地伸出了头,鹤猛一转头,用它那尖尖的嘴去啄乌龟的头。乌龟这叫一个机灵,快速把头缩了回去,又让鹤扑了个空。鹤啄不到乌龟的头,又去啄乌龟的尾巴,还是一无所获,便继续梳理自己凌乱不堪的羽毛。乌龟见鹤放松了警惕,立刻爬下岩石,钻入水里,绕到后面狠狠地咬了鹤一口。鹤跳了起来,看到被乌龟咬下的羽毛,吓得魂飞魄散,惊慌失措地飞走了!这下乌龟终于能安心地晒太阳了。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龟啊!

看完了《龟与鹤》,我又看了《闹龙宫》。半小时的表演眨眼而过,皮影戏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这么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是怎么表演出来的?怀着好奇心,我请教了表演皮影戏的阿姨,阿姨笑呵呵地说:“这可难了,首先要选皮、洗皮、再画稿、过稿、上色,经过晾晒和熨烫后,最后进行组装!”

多么古老神奇的民间艺术!多么富有文化底蕴的皮影戏!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世代传承,走向世界。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二】

谈起中国的'民间艺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因为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据我所知的民间艺术就有许多种,如:绘画、舞蹈、建筑、服饰等。其实,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和某个民间艺术还真有几分相似呐!

你一定好奇,是什么有趣的玩意儿?告诉你吧——皮影戏!

顾名思义,皮影是用皮革制成的。表演的时候,有三至五个艺人在幕布后操纵戏曲人物。他们还会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我想在过去电影、电视还不发达的年代,皮影戏一定是十分受欢迎的娱乐活动!

听着就觉得心里痒痒?不要紧,一场好戏就要开始了!还不去看?

看戏的窗口竟是一个茶叶罐大小的圆孔!往里看,皮影戏闹得有声有色……只见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足蹬风火轮的俊俏男孩生有八臂。其中两手使一杆火尖枪,其余六只手舞金砖、九龙烈火罩、混天绫、乾坤圈、阴阳双剑六件法宝。哈,不用我说这就是哪吒闹海的故事。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哪知靠皮影也能弄得如此精彩:士兵被哪吒打得落花流水,准备要逃,第一个士兵被石头绊倒了,后面的士兵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地而亡……

我看到幕布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跳动着,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得也跟着影子舞动手脚。难怪我这样,你见着了栩栩如生的皮影戏,不高兴才叫怪呢!

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我想她的魅力远远不仅止皮影戏。也许我们真的该细细品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文化——中国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三】

皮影戏的'观后感简介:今天,县文化馆的一些人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皮影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的道具是驴皮材质的,如果改用牛羊皮,表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今天,县文化馆的一些人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的道具是驴皮材质的,如果改用牛羊皮,表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驴皮才能做出有透明质感的道具来。皮影戏的唱法主要分为两种:大嗓和小嗓。大嗓指男性的声音,小嗓指女性的声音。我们岫岩的皮影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男唱女腔。戏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文戏和武戏。文戏是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武戏则是关于打斗。今天县文化馆的表演人员为我们带来的就是文戏。

皮影戏开始了,这出戏的名字叫做《金斧头》。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帮东家砍柴,不小心半路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一位老爷爷出现了,先后给了他金斧头和银斧头,他都没有要,只要自己的那把。东家知道了这件事也去找老爷爷,想要骗斧头,可是恶有恶报,最终得到了恶果。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不要贪便宜,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四】

世界上还有多少种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来演出?

世界上还有多少种戏是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还是从两千年前讲起吧。

两千年前,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恋心切,终日不理朝政,大家都很担心。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影于地,影得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王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上装上木杆。入夜方帷,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从此就爱不释手。

皮影戏的制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制作皮影先要画稿,既按人物的.不同的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

画完稿就采用牛皮或羊皮。去毛、刮挺、去脂,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把设计好的画稿便拷贝在这皮上。

拷贝好的皮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皮影制作十分体现功力的,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服装施行不同的色彩。画完后的皮影须喷一层清漆。

由于皮影人物的制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后须将身体各部位用线缝接,并在背后装上翎管,套进竹签棒。依照通常方式,一个人物只须两根签棒,动作复杂的形体则多达四、五根。剧说老辈子的高手,连眼皮也能活动起来。完工后的皮影就可以演出了。

皮影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五】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在我的家乡—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村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说起皮影戏,我可是情有独钟。

记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吃饭,爷爷说:“大坝里来了个皮影剧团,吃完饭我带你去瞧瞧。”皮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物,不知啥样。我扒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爷爷来到大坝里,只听见锣声、鼓声、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身边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锣声、鼓声、喝彩声更响了。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闹海》、《西游记》、《葫芦娃》……精彩绝伦。

半夜节目结束了,我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后面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爷爷见我好奇便给我讲:“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很精致。这皮影共有十一个关节是仿照人得关节制作而成的。这让我越来越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高科技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爱我家乡的皮影戏!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六】

几位老人,手持乐器,吹拉弹唱;几位老人,伫立在白布后,手指似蝴蝶般翩跹,他们传承着中国的经典。

我对古代艺术原先并不“感冒”,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皮影戏,便被它那古朴的气质深深吸引。

那是《包公案》中的一个片段:“左右有急急趱路啊”一声京剧腔的叫喊,演出开始了。锣声叮叮当当,有节奏地敲打起来,时促时缓,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主人公也就在这时骑着快马,奔驰而来。一位年近半百的老艺术家矗立在白布后,手提几根木棒,跟随者锣鼓的节拍,演绎着人物的每个动作,聚精会神。只见他绷紧了胳膊,神态庄重,将人物的每个动作都演绎得恰如其分,仿佛融入人物身体一般。他将主人公的手臂抬起,将手中攒着那一根鞭子,抽打着骏马。动作活灵活现,人物的每个细节都被观众的眼睛所捕捉,无不折服他们的技术天宫巧夺。

京剧的音乐再度响起,另一位老人捏着嗓子以唱的形式来表达主人公所要说的话:“辞别王驾早离京何叹陈州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雨水失调遭荒旱……”戏中人物凝视远方,双手抬起,慢慢放下,我们便感到人物内心的无奈与悲凉。皮影戏表演很快就结束了,可我却久久沉浸在我国古典的艺术里,难以自拔。

直到如今,还有多少人热爱着这一种古典的艺术?那些老艺术家用精湛的技术,用心向我们诠释传承和经典,精益求精,守护着祖辈们的工匠精神,无限敬业和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但如今,不少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失传的威胁,而那些已经失传的艺术又有多少还可以“再生”?少之又少,可是惋惜。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并且喜爱这些传统艺术,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艺术瑰宝。这不仅能够陶冶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传承经典。

皮影戏是我国艺术的一代艺术珍宝,古韵飘香,让我们一起守护经典。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七】

皮影,在历史文献中确实有资料可证的,是晋代《搜神记》一篇文中载有“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之段落。

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当是影戏艺术的雏形。影戏虽分由真人成影的人影戏、用双手表演的手影戏和用平面偶人表演的皮影戏,但都同源于幕影表现原理。另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决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熟的前期历程,只是史料断档而已。若将这一前期历程,试上推为皮影戏成熟于极为崇尚文化艺术的盛唐,不无道理。进而再将起源时代上推至两汉并不为过。

这一推论与《搜神记》中“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说相合。故将皮影戏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较为客观。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从,所以流传甚广。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只是在近代社会动乱和新潮文娱的冲击之下才陷于现状。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作文600字【八】

世界上还有多少种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来演出?

世界上还有多少种戏是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还是从两千年前讲起吧。

两千年前,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恋心切,终日不理朝政,大家都很担心。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影于地,影得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王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上装上木杆。入夜方帷,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从此就爱不释手。

皮影戏的制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制作皮影先要画稿,既按人物的不同的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

画完稿就采用牛皮或羊皮。去毛、刮挺、去脂,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把设计好的.画稿便拷贝在这皮上。

拷贝好的皮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皮影制作十分体现功力的,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服装施行不同的色彩。画完后的皮影须喷一层清漆。

由于皮影人物的制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后须将身体各部位用线缝接,并在背后装上翎管,套进竹签棒。依照通常方式,一个人物只须两根签棒,动作复杂的形体则多达四、五根。剧说老辈子的高手,连眼皮也能活动起来。完工后的皮影就可以演出了。

皮影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