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卖炭翁改写为作文(卖炭翁改写范文)

卖炭翁改写为作文(卖炭翁改写范文)

更新时间:2023-09-27 03:41:38
卖炭翁改写为作文(卖炭翁改写范文)

卖炭翁改写为作文【一】

从前,有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人居住在南山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劳作,顶着常年呼啸的寒风在山上砍木柴来烧制煤炭。那辛苦枯燥的工作,在他的脸上熏满了尘土灰沙,呈现出经过烟熏火烧的颜色;那过于劳苦的工作使他两鬓的头发灰白,十指乌黑。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终于烧出了一千斤炭,此时已经一贫如洗的他,全指望这一千斤炭过日子,他只期望这一千斤炭能为他带来的遮身的衣服和糊口的食物。天越来越寒冷,老人在寒风中矗立在山顶,眺望着远方的城阙,尽管被冻得直哆嗦,他还是在心中默念:“要是这天再冷一些就好了,我就可以把这车炭卖给有钱人家,换取更多的食物。”看到雪下了起来,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老人欣喜不已,立刻踏上了去赶集的路。

老黄牛和老人在半夜走上了盘山的路。他们“呼哧呼哧”的喘息声与山间的冷风融为一体,被风一吹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仿佛他们根本没来过这条路,仿佛他们已经被世人所遗忘。

夜里,城阙外已经积了一尺厚的雪。清晨,老人才驾着牛车赶到城门前,碾着以前的路人留下的被冻的车辙赶路。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们才赶到集市,一夜的奔波劳顿使他们又饥又累,他们便在集市南门外的烂泥里歇息。

此时,一个穿黄衣服的太监和两个白衣服的差吏出现在道路的尽头,他们得意忘形地招摇过市。老人顿生不祥的预感,他“呼”地站起来,驾上牛车挥鞭就跑,可疲惫的老黄牛哪里是差吏的好马的对手,不出几步路,炭车就被差吏拦了下来。为首的太监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下的命令,一把将老人推下炭车,拉转车头,吆喝着把车解下来系在自己的马身上,便向北赶去。

老人顾不上周身的疼痛,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太监充耳不闻,转身就走。一车炭有一千多斤,那是老人生存下去的唯一的依靠啊!老人舍不得却也没办法,宫里的差吏有各种方法制他于地,他根本无法与残酷掠夺的宫市对抗。这时,其中一个差吏把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一挂,就充当炭的价格了。

老人望着这些贱绢,不禁泪如泉涌:“这么点绢,该怎么过活啊?”他颓丧地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单薄的衣服阻挡不住寒风,全部灌进了衣服,吹凉了他的身体,也吹冷了他的心。泪水模糊了双眼,再也分不清天与地、是与非。

他倒了下去,被风雪淹没。

卖炭翁改写为作文【二】

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摇撼着终南上的一座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似的。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那一道道的皱纹,记载着他生活的艰辛。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天空,心里不停地祷告: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能卖个好价钱,也好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啊。

等炭烧好后,他把炭装上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说:“老牛啊,这几天委屈你了,等明天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喂你一顿。”这时,老人那久已不见笑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被冻醒了,他朝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老人连忙掀开身上的稻草,走到门外,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老人不顾发抖的身子,顶风冒雨,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市集的南门外。只见他满身的泥水,脸冻得紫红。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是啊,赶了几十里山路,路又陡又滑,人够累的.,牛也倦了。

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丁当、丁当”的马铃声。老人睁开眼,猛然,他像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倦意一下子全消失了,眼里充满了惊恐。啊,原来是横行霸道的黄衣使者和白衫儿又来了。他连忙赶起牛车,掉头想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两匹高大的马拦住了他的去路。

黄衣使者坐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命令说:“卖老头听着,皇宫需要炭。来人,把车给我拉走。”于是一个公差毫不留情地把炭车向北面的皇宫拉去了。“啊,大人,不行啊,我还指望着这车炭换口饭吃啊!开开恩吧!”“哼,你竟敢违抗圣旨?”“老头儿,还是识点时务,赶快把炭送到皇宫去吧。否则,你就是抗旨,你还要命吗?”

黄衣使者骑马走了,卖炭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烧出的炭被白白拉走,心里像刀绞一样。他空着牛车回来,只见牛头上系着分文不值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难道这就是一车炭的钱?苍天啊,你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啊!”老人悲愤地呼喊着,踉踉跄跄,昏倒在牛车旁……

卖炭翁改写为作文【三】

“也许我本应该缄默着,逆来顺受度过这一生的吧。像我这样的东西是注定要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老人默默地这样想。

三天,他已经在山上砍了三天的柴了。每每不畏严寒的鸟儿经过,总能看到一个佝偻的身躯不停地挥舞斧头。树枝断掉时,总引来鸟儿叽叽喳喳的一通乱叫,待到夕阳又一次沉入山的后面,老人便拖着小山一样的柴火,蹒跚地走下山去。

夜幕低垂,被惊醒的鸟儿循着“哔啵”的声音望去,老人家里的火光映红了山脚,映照着袅袅的青烟随风吹散。尽管晚风不近人情,将之吹得瑟瑟发抖,但火焰却仍孤独而又倔强的挺立在夜色下。

太阳艰难地爬上天空,单调的生活开始重播时。老人已牵着拉了一车碳的牛上路了。在路上,老人不停地盘算着卖炭的价钱;又思量起会不会下雪,炭的价钱会不会更高一些;会不会那些有钱人家多给几个打赏……就这样不停自言自语中,太阳西沉,巍峨的长安城已在眼前。老人和牛车在关城门前进入城市。不出老人所料,诺大的市集早已空无一人。

夜来得悄无声息,老人带着牛车寻觅到一个背风的地方草草躺下,也顾不得泥地亦或砖路。兴许是太累了吧,老人沉沉地睡去……

长安的市集像市旁道边的鸟儿一样早早醒来,人们都忙碌起来。尽管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把老人冻得手脚麻木,他仍打起精神,沿着冰上的车辙往前走,想要寻找一个好的摊位。片刻后,老人终于安置好一切,一边吃着干粮一边等着顾主上门。市集里依然喧嚣,可在老人眼里却安静下来。

当被马蹄声惊醒的时候,老人心里跳了一下,眼看着两名骑由远及近飞驰而来,他的心莫名慌乱起来,似乎预感到何事将要发生,却仍然抱着侥幸,期盼着奇迹的出现。当那黄澄澄的文书,无情的刺入老人颤抖的手中时,老人终于被抽干了最后一丝力气,瘫坐在地上。

过了许久,老人昏昏沉沉的,向一条街的转角走去,想找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抽泣……

就在这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就是这个将要哭出来的老人——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瞬间——因为白居易的出现变成了历史的舞台剧的一幕。白居易真切地感受着老人的绝望,恭敬地以卖炭翁的视角看世界。千年前的长安,千年前的社会现实,就这样定格在白居易的笔下,顺理成章又富有诗意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也许我本应该缄默着,逆来顺受度过这一生的吧,像我这样的东西是注定要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老人默默想着。白居易凄然一笑,世界就是这样黑暗的。老人脸上露出倦容,他把一切都告诉了白居易,然后跪伏在地,痛哭起来,这一次,是为苍生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