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刘伯温故居作文600字(参观刘铭传故居怎么写一年级作文)

刘伯温故居作文600字(参观刘铭传故居怎么写一年级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02 19:13:12
刘伯温故居作文600字(参观刘铭传故居怎么写一年级作文)

刘伯温故居作文600字【一】

10月26日,我们几个艺术班的全体同学前往我校的德育基地―――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虽然路很长,脚走得发酸,但想到阿炳一生中那么多的千难万苦都走过了,如果我连这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一个三好学生吗?想到这儿,我就鼓足勇气,迈开步子,奋力向前去。

到了阿炳故居,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终于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阿炳老先生的故居,失望的是阿炳故居的班驳落离:虽说是2002年重修的,但感觉还是那样破旧。

走进展厅,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著名的《二泉映月》的曲谱。这张曲谱的纸已经非常破烂,看得出有一些年头了。随后,我又仔细地参观了阿炳当年使用过的帽子、琵琶和有关的文字资料。从中,我了解到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还有一段资料让我深受感动。阿炳的父亲精通各样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年时就表现出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求他迎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走出展厅,我们又观看了阿炳的卧室、厨房和花园,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阿炳的花园没有薛福成故居那样雕梁画栋,也没有寄畅园那样精致小巧,只有看似不起眼的几株枫树、桂花、腊梅,然而正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花木,见证了一位贫苦百姓坎坷辛劳的一生。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阿炳正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一眨眼,我们要回校了,《二泉映月》哀婉凄美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我们和“阿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勤学苦练,把拉二胡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得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刘伯温故居作文600字【二】

早晨,大约9:00整我们登上了去往霞客故居的客车。车行在宽敞舒适的霞客大道,路两边是一排一排的树木,路口是一扇高大的石门,上面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霞客大道”。这门优雅简朴,又高贵豪华,柏油路平整光滑。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客车开在路上很稳,一点也不颠簸。

和同学们谈笑间,我们已经来到了霞客博物馆。门外是一尊霞客雕像,他一手紧握利剑,肩膀上背着包袱,头上戴着斗笠帽,下摆的衣裙褶皱着迎风扬起。走进博物馆,右侧是蜡像,制作得栩栩如生。我们随着导游在博物馆里游览了一番:里面珍藏着徐霞客后人编写的《徐霞客游记》的'不同版本。还有异国他乡的各种罗列在电板上的习俗风情,有埃及,印度等等,这虽然不是徐霞客的旅游经历,但也和他有着一定的关系,他是中国旅游界的权威呀!这里有一些挂在墙上的书法字,白纸黑字,粗细不一,却显得很匀称美观。

今天最主要的景点是霞客故居。跨入门槛,我们就不由得感叹,这真是一个书香门第,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前正方,两张大红木椅,旁边各是一排椅子,我想,他们就是这样开家庭会议的,多么严明的一个家,怪不得能培养出像徐霞客这样的才子。故居对面是后来造的苑子,里面有曲曲折折的碑廊,里面刻的字,有楷书,行书,草书,每个字,每个笔画都是高水平。碑廊的尽头是一个小湖,湖上泛着碧波,几只白鹅在水面上嬉戏,这时我不禁吟诵起洛宾王写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回来的路上,我感慨万千,连都想学习霞客精神,何况我们呢?他敢于求索的精神,不值得我们赞扬吗?

刘伯温故居作文600字【三】

【原文】

楚王患其令尹蔿吕臣之不能,欲去之。访于宜申,宜申曰:“未可。”王曰:“何故?”宜申曰:“令尹,楚相也。国之大事,莫大乎置相,弗可轻也。今王欲去其相,必先择夫间之者,有乃可耳。”王蹙然曰:“令尹之不足以相楚国,不惟诸大夫及国人知之,鬼神亦实知之,大夫独以为未可,寡人惑焉。”

宜申曰:“不然。臣之里有巨室,梁蠹且压,将易之,召匠尔。匠尔曰:‘梁实蠹,不可以不易,然必先得材焉,不则未可也。’其人不能堪,乃召他匠,束群小木以易之。其年冬十有一月,大雨雪,梁折而屋圮。今令尹虽不能,而承其祖父之余,国人与之素矣。而楚国之新臣弱,未有间者,此臣之所以曰未可也。”

【译文】

楚王担心他的令尹蒍吕臣缺乏才干,想罢免他,向宜申征求意见。宜申说:“还不可以。”楚王说:“为什么呢?”宜申说:“令尹,是楚国的宰相,国家的重大事情,没有大过弃置宰相的了,不能轻易的决定!现在君王想罢免宰相,一定要找到接替者,有合适的人选才能行呐!”楚王局促不安地说:“这个令尹不足以当楚国的宰相,不仅各位大夫和国民知道,鬼神也肯定知道,唯独您以为不可以替换,寡人就不明白了。”

宜申说:“不是这么说呀,臣下我的家乡有幢大房子,大梁被虫蛀而且崩坏了,想换掉它,找来叫尔的工匠。匠尔说:‘大梁确实被虫蛀了,不能不换,可是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啊,不然就不行啊。’这个主人不能忍耐,就找了别的工匠,把小木头拼在一起替换了大梁。那年冬天十一月份,下了大雪,结果房梁折断导致房子倒塌。现在的令尹虽然不称职,可是仰承他父亲和祖父的威望,老百姓一向认可他呀。而楚国的年轻大臣还缺乏历练,没有能接替的人选,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不行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