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郴州的风俗特产作文600字)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郴州的风俗特产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6-29 23:18:01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郴州的风俗特产作文600字)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一】

橘子是我家乡的特产。

每当春天来临,橘子树开花了,白白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蜜蜂飞来了,嘤嘤嗡嗡地忙着采蜜。

夏天到了,橘子树上结出了青青的果子,躲在绿叶中,像是和我们捉迷藏呢。

秋天,橘子成熟了,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挂着枝头,真惹人喜爱。摘下一个,剥开薄薄的皮,香味扑鼻而入,掰开一片,塞进嘴里,酸甜可口。

家乡的橘子个儿大,味道甜,非常有名。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二】

我的家乡在乌审旗河南乡。这里山美、景美、物产更美。每逢节假日,我都要跟着我的爸爸、妈妈,回自己的家乡,看望亲人,欣赏家乡的美景,最让我难忘的是家乡特有的水果——西瓜。

也许,你有些好奇,西瓜,哪里没有?为什么一定说成是特有的呢?让我告诉你这个答案。我的家乡土地肥沃,属中性土壤,这种土地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都可以,所以这里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圣称——米粮川。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西瓜更是一绝,不仅个大,而且口感好,含糖量很高,据当地的农民告诉我们,这里的西瓜含糖量能达到20%以上,最大的西瓜有30多斤。这种西瓜外形也很美,墨绿的底色上装点着一些条纹,看起来色调很和谐,很漂亮。

站在远处,你会看到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瓜园,瓜园里数都数不清的又大又圆的西瓜,就像一颗颗星星,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近瓜园,看到一个又一个将要落蒂的大西瓜,你会马上胃口大开。选一个大个的西瓜用刀一切,啊!嘣!的一声,鲜红的瓜瓤上装扮着黑色的瓜籽,真让人馋涎欲滴。轻轻的咬一口,一股清凉的甘露沁人心脾,让你一口就想把它吃完,吃的肚子鼓鼓的,还是不想离开。

我喜欢家乡的西瓜!更喜欢家乡纯朴的人们。乌审老家,我向往的地方……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三】

大头菜的形状像一个大大的拳头,切成一片片,也有切成丝的。颜色是土黄色的,味道很鲜美,可生吃,可以用油蒸或炒一下,如果你用肉丝或豆腐干丝一起炒成菜或烧成汤,那你肯定会多吃几碗饭的。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四】

我喜欢吃驰名中外的吐鲁番葡萄,也喜欢吃酥脆可口的河北雪梨,但我更爱吃家乡那香甜可口的小野果。

阳春三月,绿树成荫,当漫山遍野开满了野花,天气暖和得穿不住棉袄时,满山的茶苞也熟了。一放学,我们一群孩子就每人挎一只篮子,到山上去摘茶苞。茶苞大的像拳头,小的像鸡蛋,尚未脱去胎衣的通体银白,已脱去胎衣的晶莹剔透,可爱极了。摘一个放在嘴里,啊,脆脆的,甜甜的,大概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好吃的野果了,何况还是免费的。大伙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一棵棵树上的茶苞摘了个精光,边摘边不时地把茶苞放人嘴里。等到篮子装满时,肚子也装不下了,大伙这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赶。

到了四五月间,漫山遍野的樱桃树又把它的果实骄傲地展示出来了。那一树树樱桃结得非常密,一串串,一簇簇,挨挨挤挤地挂在枝头,还没熟透的樱桃青里透红,熟透了的红得发黑。摘一把放在手里,一粒粒圆滚滚的,光溜溜的,足有小指头大小:用两只手指捏起一粒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那种甜味儿,能让人感到生活都是甜的。这时节,不管男女老少都会争先恐后地来到树下,大把大把地摘下樱桃,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大人们正忙着抢收,小孩子们放学后不到天黑绝不肯回家。这时节,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山中的八月瓜。八月瓜结在高挂在树上的藤儿上,几个一串,大的有手电筒粗。一到成熟的时节,它们就咧开了大口,露出自己肚子里白色的瓤子,里面还点缀着一些黑色的籽,好看极了。我们像猴子一样攀上树去摘下几个,接着便迫不及待地将已敞开肚皮的瓜彻底剥开,将那软绵绵的瓤子(我们称之为肉送进嘴里,轻轻地抿上一口,哇,好甜啊!只是那挨着皮的瓜瓤稍微有点苦,不过我觉得苦得恰到好处。品尝八月瓜,就像品尝人生一样,有苦也有甜。

当然,八月瓜好吃却很难摘到。山中还有其他的野果子等着我们,什么野葡萄、野核桃、野栗子呀,什么称猴桃、苦李子呀,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儿来的小玩意儿,每一种都足以让我们一饱口福,敞开肚皮吃个痛快。

冬天,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各种动物都躲起来越冬了,好吃的野果却仍为我们留着。偶尔一次寒流过去,棠梨树上结了冰,远看那些黄澄澄的棠梨就像一串串的珍珠玛瑙,美丽极了。我们把它摘下来,放在嘴里一咬,发出“咯嘣咯嘣”的脆响,那味道酸酸的,甜甜的,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放开喉咙唱一曲:“都说冰糖葫芦儿酸……”

家乡的野果四季不断,它们不仅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也让我最先品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家乡的野果默默无闻,可我爱它,胜过任何水果。

郴州的特产作文400【五】

要说起徐州的特产,可真是数不胜数:又酥又脆的小儿酥糖;又圆又甜的红富士苹果;又香又大的新沂板栗……而沛县鼋汁狗肉也凭着它鲜亮的色泽,扑鼻的清香、柔韧的口感、原味的鼋汁和酥而不腻的狗肉而“跻身”徐州特产之列。素而有一句诗:狗肉出锅香满城,刘邦不吃不开张。

沛县狗肉可谓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之久。要说它是如何的“出名”,就要归功于汉初沛县的两位名人——刘邦和樊哙。刘邦是沛县人,与樊哙是朋友,在未成事前刘邦是一个乞白赖之人,常到樊哙的摊喝酒吃狗肉,但每次吃喝完毕,不付分文。时间一长,樊哙难免心痛,为了避开刘邦。他将狗肉烹好,四更即乘船渡河至对岸夏镇去卖。刘邦追到河边,却无钱渡河。正在烦愁之际,恰巧从河中游来一只鼋,那鼋颇解人意,把刘邦送过了河。刘邦寻到樊哙的狗肉摊前,见狗肉尚无人问津,与樊哙寒喧了几句,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了狗肉。樊哙搬到河东三天,因是新摊,狗肉卖不出去,刘邦这一吃,众人都抢着买。三天积存的狗肉很快就卖完了。其后,刘邦常乘龟过河吃樊哙的狗肉。樊哙见躲不过刘邦,恨了老鼋,就把它偷偷了,与狗肉一起烧煮解恨。谁料这一合烹,顿觉狗肉的滋味不比寻常,发出阵阵异香,尤为鲜美。随后樊哙总用这锅鼋汁烹狗肉,而且香味不减。不久,刘邦当了官,便借口樊哙脾气暴躁,把樊哙的切肉刀没收了。没有了刀,樊哙只好把狗肉烧得更烂,然后用手撕着卖给食客。谁知这酥烂的狗肉撕着吃更具风味。几年后,刘邦当上皇帝,衣锦还乡时想起家乡的狗肉,便以狗肉下酒。从此“鼋汁狗肉”就名扬四海,流传至今。

传说不可尽信,但沛县鼋汁狗肉自古闻名却是事实。做鼋汁狗肉的主料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沛县的纯黄狗,祖传的鼋汁,微山湖的野生甲鱼,除了这三种主要的原料外,公丁香、草果、砂仁等20多种名贵佐料也起了不少作用。将狗肉入锅后用慢火焖煨,然后再脱汤上色,才有了今天餐桌上香喷喷的狗肉。沛县狗肉的味道鲜美除了用料讲究外,关键还是汤的炖煮,据说,炖汤的时日越久,煮出来的狗肉越香。狗肉酥烂腴香,甲鱼软嫩鲜美,一切工序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鼋汁狗肉的包装也十分有历史意义,四个不规则的大字“鼋汁狗肉”潇洒的印在红色的包装袋上,下面是一幅古老的汉画像石,上面刻画着这样一个情景: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刘邦当上皇帝,衣锦还乡时,想起家乡的狗肉,便召来父老乡亲,用大块狗肉下酒。酒酣耳热之时,踌躇满志的刘邦乘兴起舞,并高唱《大风歌》。

狗肉除了供人品尝外,还是一个治病的良药,出水痘的孩子吃了狗肉,病情一定会大有好转。因为水痘是热性的,而狗肉是凉性的,“水火不相容”,会促使病情得到好转。

俗话说“狗肉上不了台面”,可徐州的鼋汁狗肉却打破了这传统的说法,这也使那些为了体面而无法品尝这刁肴的人“大饱口福”。如果与徐州众多的特产做比较,沛县鼋汁狗肉似乎并不那么“出类拔萃”,但也颇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韵致。这似乎正是沛县鼋汁狗肉真正的“魅力”所在——不十分出众,却十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