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以年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年俗作文100字以下)

以年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年俗作文100字以下)

更新时间:2023-11-09 05:08:17
以年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年俗作文100字以下)

以年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一】

可以说,我的成长是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的,甚至我到目前为止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红色的文化里熏陶的。

我常在自己的个人简介里写下这样的话:“祖籍在井冈脚下,生长于赣南山区,蜷居南昌某高校”。这么一说,也便把我和红色文化中的三个摇篮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摇篮,而南昌又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

我的祖籍是在井冈脚下的永新县,用祖父的话来说,那是一个抬头见井冈的地方。于是我从小就在祖辈的教导中,了解着关于故土,关于井冈,关于中国革命的过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本里,在课外书中,又读到更多关于故乡的字词,关于那段属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记述。

我清楚地记得,“三湾改编”在永新,“龙源口大捷”在永新,我清楚地知道,我从永新登井冈的路,是红军曾经走过的路,踩着的是革命的足迹。提到我的故乡,我是自豪的,因为它记录着中国革命的最初,记录着一个伟大祖国的前行足迹。从小到现在,我多次登上井冈,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每一次,都对生活多一点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强盛,更叫人记住曾经抛洒热的革命先烈。

我出生在赣南山区,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赣南有个叫瑞金的地方,那是曾经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被称为“红都”。慢慢长大,知道赣南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红土地”。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赣南的大部分土壤都是呈红色,还是因为赣南几乎所有的县区都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就拿我所在的小县崇义来看,历史中也曾有过“上堡整训”这样的记录,当时的我党高级军官王尔琢就牺牲在崇义,纪念碑名还是由肖克将军亲笔题写的。

我们无法忘记,那段属于赣南的红色传播,那段属于中央苏区的历史。写东西的我,偶尔捕捉了一些关于赣南的文化信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民谣,是当地人民对苏区干部的最高评价,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记录了南方游击战争的艰难,抒发了我军坚定不移的胜利信念。

再说说南昌,上大学来到这座城市,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不能说很熟悉这样一座城市,却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走了那些革命的遗迹。寻访了那些纪念着红色文化的标志。去过了八一起义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走过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朱德训练团。每一次出行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玩,多了一层历史的洗礼,多了几分心情的凝重和深沉,每次回来却也是收获不少。

我们不能忽略,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南昌城里的那一声枪响,它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写下一段历史。这一枪,是武装斗争打响的第一枪,自然也具有非常的意义,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更是把南昌这座英雄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参加征文活动的人,因为我通常以为征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写不出什么真情实感。而这一次,不能不说有些机缘,无意间在办公室看到这本《红色江西》的读本和这样一个活动启事,一下子有种热情涌动,于是写下了上面的文字。也许往往是饱含了太多的情感,才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去表达,因为再多的文字,都无法合适的记录自己的满腔衷肠。

有一句话叫,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而红色江西就是这样一段属于江西的,属于那个革命战火年代的过去。它是一段让老一辈革命先辈怀念起来都倍感艰辛的历史,更是一段值得每一个在这个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心里铭记的历史。读着《红色江西》里的每一段文字,就是在回顾那一段过去,那些往事历历在目,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而每一段都是那么牵动人心,每一次的革命进程都是今天幸福生活的铺垫,是前辈的鲜换来的。

有时候这样的话说多了反而显得有些虚情假意,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常常写下这样的词句,读着这本书里的文字,我越发怀念那个属于记忆里的岁月,记得作业本上写下,红领巾是革命志士的鲜染成的。而现在社会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了金钱和地位,只看到了利益和权力,忘了今天的生活是有着怎样的历史,忘了今天的幸福是建立在怎样的奋斗基础上。

学习红色江西的历史,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人回顾这么一段过往,回顾属于井冈,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回顾属于瑞金,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传统,回顾属于南昌,雨腥风斗争的场景。再想想现在,饭饱衣暖、生活富足、平安和谐,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贪婪和谋取。

当然,不是我要去标榜自己什么,也不是我能改变怎样的现状,只是作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下这么一段文字,不管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能让多少人产生一点点触动。

只因为我觉得有那么一段历史,是不应该被我们所遗忘的,只因为我是一个江西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的青年人。

以年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二】

上周日的早晨,我们作文班的同学们在亢老师和杨老师的带领下秋游周礼文化主题公园。我们大家坐上了22 路公交车,每个人都兴奋极了!不一会儿就到达目的地,这里的人可真多呀,有的在卖棉花糖,爆米花,还有好多人在跳广场舞,热闹极了!

一下车,我们就像一群快活的鸟儿来到了广场上,远远地看到了天下第一灯耸立在广场中心。亢老师像个导游一样向我们介绍说,这个大灯高达36.9米,重有369吨,表面涂有仿古全色漆, 仿照东周时期的青铜树形灯铸造而成, 造型庄重典雅,寓意 繁荣昌盛,和谐发展。远远看去,古铜色的灯柱托举着一个巨大的莲花,四周有四头大象,像四个忠诚的卫士一样守卫者天下第一灯。

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有几匹马朝我们飞来,我被吓了一跳,我走近仔细一看,前面那个领头的马前蹄腾飞,鬃毛飞扬,眼似铜铃,鼻孔圆张,威武极了!后面的马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马在呼唤自己同伴。这些马的名字也很有趣,有绝地,有翻羽,有 奔宵,超影,超光,腾雾,扶翼。

告别了八骏园我们继续往前走,有一个夫人的雕像,她叫姜原。她的面前有个巨大的脚,我们好奇的在上面踩来踩去,亢老师说:“你们知道吗,这个雕像还有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告诉我们很久以前,在一个早晨,姜原一个人在院子里突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她好奇的跑上前去踩了踩,谁知就这样给怀孕了。大家都说十月怀胎,可她却怀了两年,好多人说这是个怪胎,孩子生下来之后,大家都说这是个不祥之物,要把这个孩子扔在大街上让马车把他压。

可是马车见到这个孩子之后都给他让路。又有人说把这个孩子扔在森林里让野兽吃掉,野兽们不仅没有吃掉他反而还养活他。又有人说把这个孩子放在湖面的冰面上冻他,可是鸟儿们看到了都把身上的羽毛啄下来给他盖上,最后姜原不顾大家的`反对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家并且慢慢把他养大,长大后的这个孩子对农业非常感兴趣,还研究出了好多可以种的庄稼,这个人就是后继。这个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又往前走看见一个很大很大的人工湖,湖面上波光粼粼,有许多小鸭子在嬉戏打闹,对面的小山一片金黄金黄的,就像铺了金毯子,真是一幅美妙的画卷! 我们又来到了银杏树林,树上的叶子落了一地,就像一条金色的地毯, 踩上去软软的,同学们有的在拣树叶,有的和老师们一起拍照。

走过银杏林我们来到了石拱桥,走上去的时候我好累呀,但走下去的时候我觉得很爽快,我们大家还在这个留下了美丽的合影。

走下石拱桥,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游着许多小鸭子,还有优雅洁白的天鹅在水里嬉戏,它们伸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在对天而歌,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鸭子们也不甘落后,紧紧地追赶,真是有趣极了!

这次秋游活动让我们亲近大自然欣赏美景,让我们了解到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故事,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我爱着美丽的公园!

以年俗文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三】

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本书,受益匪浅。书中“颜回煮饭敬师”的故事给我很大的教育。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孔子带领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他实在受不住了,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就想办法乞讨来一些白米给老师做饭。饭做熟了,孔子刚好醒来,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他很生气。后来知道颜回是把掉了炭灰的米饭吃掉了,把干净的米饭送给了自己,他深深感叹颜回是一个贤德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尊师爱亲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传统美德,使得我们的国家成为有名的礼仪之邦。“尊师爱亲”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过去我在“尊师爱亲”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见了老师不能主动问好,老师留的作业多了还要满腹牢。在家里,妈妈做的饭菜稍微有一点不和自己的口味,就又摔又打,很少主动替爸爸妈妈做些事。现在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尊师爱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灵深处。今后,不仅我自己要做好,还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让“尊师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小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