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完整范文(优秀作文范文大全集)

作文完整范文(优秀作文范文大全集)

更新时间:2023-06-03 12:51:15
作文完整范文(优秀作文范文大全集)

作文完整范文【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人的一生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为不完整,才有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志士的不尽探索与追求。然而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因此而使各自的人生完整。

我们是凡人,不是神。凡人做的衣服不可能像传说中无缝的天衣一样,但倘若真的有"天衣",那么"无缝"便会是它最大的遗憾。试想,由谁愿意自己身上的衣服像塑料布一样贴在身上呢?

生命因残缺而美。一个家庭完整、四体全存的健康人可能会因犯罪入狱,像一块顽石,质地本来不错,却被风化侵蚀的丑陋无比。而往往是那些身体残疾的人,他们不甘于这种既定的不完整,勇于拼搏,使自己被"残缺"打磨雕琢,从而性情变得乐观、坚韧,近于完整。残缺使人性的遗憾完整。

在印度,人们如果说一个姑娘美,常以月亮作比,他们说:"多漂亮的姑娘呀,你美得就像月亮一样!"月亮美,但它不完整。月圆的美在于它的难得,而月亮真正的美却在于月缺。月缺的时候,上弦月如柳叶弯眉,令人不禁遐想,美得让人心生怜悯之意;下弦月则因写满了游子望乡的情思,悄悄的一头坠下,一个缺断的弧撩起了思乡人的心伤。残缺使自然的遗憾完整。

维纳斯之美,美在她的线条,更美在她的断臂。使人难忘的不是她的精作的雕工,也不是她的历史背景,而是她残断的双臂:残缺之美使她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林黛玉之美,美在她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更美在她的体弱多病。

可见残缺使艺术的遗憾完整。

天底下所谓的"完整"大概都是一样的,而遗憾却是各有各的美。

所谓遗憾者,就像是"完整"的母亲,它总是默默地站在完整的样子里,静静地注视着它,嘴角还挂着微笑。事实是,太多的遗憾衬显出了完整。没有遗憾,完整何存?

有了遗憾,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有更多遗憾。感谢残缺,又是你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作文完整范文【二】

利用假期时间,把孩子从他姥姥家接回来,自己照看了几天,同时也细细品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对照自己的孩子,感悟颇多……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孩子看世界的视角,有了一个奇妙的经历,每时每刻每页,都有新的惊喜,原来孩子的世界是这样。

总感觉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力量,让他一会儿也闲不下来,只要是醒着,就不停地爬呀~找呀,站起来,坐下来,再爬~再找……一直到困了,饿了,才嚎出不耐烦的叫声,来表达他的不满。看了书中一个小例子,我会心的笑了,原来天下的孩子都一样呀。例子是这样的:

有一次一个长辈问我:“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模仿一个4岁孩子一天的活动,他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接着说,“我做了,但我模仿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个早晨。他弯腰我就弯腰……他蹲下我就蹲下……他跑多远我就跑多远……最后我累得都不能动弹了,但他什么事都没有,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原来,儿童在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探索、开发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也和成人一样着迷,也会充满挑战和探险精神。当身体的一种功能被唤醒,儿童就会尽情地重复使用,反复练习,一直到他自己困了累了,才会躺下。

同时,儿童的生命特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对于儿童,身体就是认知、是感觉、是情绪、是心理、是精神,他们是一体的,并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体现浑然一体……当儿童在做某种身体活动时,他不仅在发现和探索身体,也在用身体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

在教育和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必须从对生命的真正了解开始,这也许会使我们更惊喜地发现儿童的智慧!

作文完整范文【三】

《完整的成长》的作者孙瑞雪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誉为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她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历年来被CCTV、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千万家长心中的“育儿百宝箱”。

《完整的成长》继承并发展了《爱和自由》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一个完整的人。它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这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我们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

何谓完整?《完整的成长》里所阐述的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完整而不是完美。凡是人,都不可能会是完美的,无法也无需做到完美。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地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最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本书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一节《自我的萌芽:“我的”便便是我的》中,1岁半的麒儿有一次忽然很惊奇地盯着马桶观察着自己的便便,一连两三个月不但不让家人冲马桶,还牵着家人和他一起“欣赏”。在麒儿的有效的心灵中,生命里的一扇大门好像突然被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意识从这扇门里走了出来。也许,麒儿似乎在突然间发现了“自我”。这个创造性的发现,导致有一天,麒儿居然把自己在幼儿园拉的便便包的整整齐齐地带回了家,还不让妈妈碰。这足以见孩子对“我的”渴望达到了一种极限。我们已经无法理解“我的”对孩子的重要程度究竟达到了怎样的一种状态。

《完整的成长》一书中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成人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我们已错过这样的成长过程,但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立场和心理去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和考虑,尽力给孩子创造和营建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成长环境,让他们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自我,成为完整的人。成就孩子,又何尝不是成就我们自己?

作文完整范文【四】

自从接触《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后,我对蒙氏教育的饥渴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无论是图书,视频,还是论坛,只要有关孙瑞雪机构的我都会搜刮一通,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这么几年来一直活得很喧躁,很混乱,从来都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认识自己,感受自己。《完整的成长》在我看来是我们成人生命的继续创造。 书中理论性的语言很强,很深,很专业,以致稍微不注意就会走神,想要真正理解的确有些难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头脑里总回想起不同时代的我的不尽人意的表现,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真正原因。每每这时我都会奋笔疾书地在日记本上写下许许多多既陌生又熟悉的自我认知。 这本书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她就像是一本教材,学习到的内容会随着人的成长慢慢潜移默化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细节……

《完整的成长》内容概要: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个完整的人。它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看过孙老师的《爱和自由》,受益匪浅,完全是另外一种教育方法,但是这种教育方法里面传达的是对儿童本身的尊重。孙老师最新的这本书《完整的成长》是她教育理念的一次完整而系统的阐述,是“爱和自由”的一个更高的发展与升华。看这本书,让我万分感动,它传达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