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听音乐会最优秀作文)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听音乐会最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29 11:43:50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听音乐会最优秀作文)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一】

小时候爱玩一个游戏,就是找些小动物的肉身放到蚂蚁前,最后引来一大群蚂蚁一起拖运。那时候也没有别的游戏可玩,玩得腻了,就开始捉弄蚂蚁。蚂蚁仿佛并不惧人,因为很少把目光往上投向人类,更很少望向头顶不可企及的天空,依靠着自己的嗅觉和视觉,一天到晚在地上寻着什么。它总是那么忙碌,我至今都没有看见过,有闲着的蚂蚁。我不禁怀疑,他究竟累不累,有时甚至很鄙视——那么小的它,一天到晚这么奔波,有意思吗?当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不过,奇怪的是,我今天看见它,仿佛并不觉得可笑,反而,我觉得它如此可爱。它的可爱并不在于外形带来美,而在于它是如此的执迷于一件事,这种品质,在人看来叫做积极。

都说凡事最怕的是认真二字,而在当代社会,认真好像并不被当作了不起的品质,我们更加看重你是否能挣到钱。我们都习惯了以挣钱为目的,是否认真并不太强求。无形中,就使得我们的行为更加趋利,因此那水泥缝间的蚂蚁自然无足轻重。

因为昨夜睡得晚,今天的工作状态并不太好,仿佛先前那个热情洋溢的自己不见了。我有些懊恼,甚至在去上班的路上,我感觉整个脸都瘫了一样,面无表情,形如走尸。我努力的活动着嘴角,我并不想带着这样的面孔,行走在本已略显冰冷的城市中。所以,在回来的路上,看见那一群热情洋溢的蚂蚁,就仿佛看到了一片阳光,一下子射进了我的心窗。

蚂蚁有不同的种类,有不一样的颜色,小时候喜欢红黄色的一种蚂蚁,我们常常定义它为好的蚂蚁,因为它比较团结、有一大家子人,遇见到的猎物,总是结成一个长队,像是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那个奇妙的.世界像是一个童话,如果我们可以缩小,一定还有更多令人惊奇的景象让我们吃惊。

去上班的路,总是要坐上好几十分钟的公交,那个铁皮盒子会让我省掉很多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那个晃动而走走停停的世界里,确实无事可做,也没风景可望。我们的时间都很宝贵,像蚂蚁一样,总想找点什么可做之事。手机仿佛是一个万能的工具,不然为何人们都喜欢望向它,而不是望向其他。我们在里面寻找着什么,渴求着什么,一直不停。我仿佛是为了特立独行,把手机藏在了包里,我更愿意看看真实的世界。窗外来了春天,但很快,花就开完了,我如此的猝不及防。

我是多么想变作一个蚂蚁,可以依赖自然的世界,可以到自然的世界里去走,不要人类文化带来的禁锢。可以感受春天最真切的复苏和到来,也可亲切的送她离开。和落在地上的花瓣为伴,在上面睡觉,在上面嬉闹,不用望向远方,不用望向天空。草长莺飞的时光里,总有太多事可以做,我喜欢那样的旅行,虽然我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困倦了,就在草地上休息,躲在小草的树荫下,感受春风的独有气息。

我的脚力仿佛是不够的,虽然有着蚂蚁一样的心态,整天做事都是急急忙忙。阿甘就是一个去哪儿都跑着去的人,我很喜欢他那种蚂蚁状态。人,一旦有自己的想法,总该及时去做的,不及时做得话,其他的想法再冒出来,岂不就要熄灭掉一部分的人生。随遇而安应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品质,但我们总是想着好的生活条件,并把自己关在里面。春风就这么吹过了,只在窗台上留下一缕温柔。而连这一缕温柔,我们都时常错过。

天色逐渐亮起来,亮得更透,亮得更白。这是个喜人的消息,我们可以穿得单薄的出去撒欢了。还记得,一大群年轻人,走在一起,只要有大家关心的话题,总是能向远方传出悦耳的笑声。那时候,是好久的事儿了,一大群人,就像一群不知愁的蚂蚁。那笑声,引来了形单影只的人侧目,就像我,对着那一群蚂蚁,发出不知为何的欣羡。最后,我们都走散了,在城市里,如蚂蚁般卑微的生活。但蚂蚁,总会找到自己的快乐,只要他是奔着快乐而去的。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二】

今天下午,由浦东新区泾杨学区组织了一次音乐欣赏探究性公开课,地点在浦东名校进才北校的音乐教室内。

我们听课的十多位音乐教师首先被该校设置先进齐全的音乐教室所吸引。前墙上悬挂着一幅较大的投影屏幕,右侧是多媒体电脑操作平台,四周墙体上安置着环绕音响,艺术吊顶和侧墙安装了吸音设施,教室*后部分是三层的绒面两用台阶,教室中部是56张比较宽大的学生座椅。

这是一间比较标准化配置的音乐教室...为我们提供这一堂公开课的张开奕老师大方、开朗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学生们在课前已经按照教师的布置和引导作了小组分工,并且分别在课外完成了课题小结的演讲课件。他们的课题是“交响诗的有关知识”和“赏析《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各个小组结题演说和再欣赏。

在整堂课中,学生们的思路非常活跃,对音乐的理解常常出乎大家的意料,却又似乎合情合理...学生的课件制作都是用。PPT格式,画面、解说词以及音乐的搭配都经过他们各个小组精心的选择和制作,风格各异。学生们的解说和多媒体平台操作虽然略显紧张,但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课件制作的能力还是让听课的教师们感觉到了学生们思维上的自由,以及他们良好的\'动手、自学能力。

听完这一堂公开课,笔者有以下感触:1、现代化音乐教学硬件的配备的必要性。许多音乐教师在这里听课,除了看到了一堂有特点的好课,另外是找到了一种难言的失落感--“自己学校的教学条件太差”。面对未来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对于许多地区和学校来说,是一道很大的难题,许多音乐教师只能在公开课时才能享受一下多媒体教室。日常的教学条件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在我目前所看到的学校里,像进才北校这样硬件条件优越的学校并不多见。

2、一堂成功的音乐探究性展示课。发动学生对未知领域立项进行主动探索是探究性课程的主要特点,在这一堂音乐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和交流,学生们从音乐线条的分析,到对乐曲的场景(音画)理解,从课件中为音乐所配的背景图片,到对乐曲创作时文化背景的分析,无不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和思路。

3、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化。课堂中,对乐曲的分析,对“交响诗”的讲解,几乎完全由学生代表(学生自制课件有力的辅助)来完成。音乐教师由执教者几乎变成了旁观者。在这里,张老师充当的是导师的角色--课前布置课题,分配任务。课堂中起到组织作用,在学生代表讲述完毕后进行综合评述。同时,在学生分析问题时,不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积极的诱导学生作出合理而又有个性的思考。

4、我们其他音乐教师自己该怎么作。探究性课程在上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几年前风靡全国的黄全愈先生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中介绍的矿矿(黄博士的儿子)他们进行的所谓“学生课题研究”就已经为我们的探究性课程提供了很好、很成功的范例。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我们自己或者领导者对“探究性课程”理解的偏差,或者由于开展此类课程的客观条件所限制,牌子高高挂起之后做的又是一套。而小三门的音乐课要都要像进才北校那样去开展类似的探究课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但是,我们拥有我们的日常音乐教学的课堂,我们在这一片小天地里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进行探究性教学,自己当导师,让学生当主人。

5、认识到教师宽广的知识面与自我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一堂音乐课中,张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她良好的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与她平时对多媒体设备的学习和对教学理念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但是即使如此,课堂中仍然还是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缺憾:第一组学生展示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音乐背景图片,学生选用的是绿油油的梯田画面,梯田中隐约可见片片水稻,但是无论是多个学生评论背景是否合适时,还是在教师的综合评价中,都没有任何人质疑梯田的问题,反而有更多的学生选用和认可了这一幅他们认为是绿油油的草原的图,教师也没有任何反应。不敢想象在梯田中行进的军队和商队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所以,没有见太多世面的学生难以看出问题来情有可原,而教师没看出来,则为这堂音乐课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当然,这一点小问题远不足以影响到这堂音乐课的成功)。所以,我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是一件长期和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容的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更加广阔的探究性学习。

本文为一时有感而发,仅仅是为准备进行探究性课程的音乐教师们提供一点参考资料,论证多有不周。同时,感谢为我们提供这次探究性音乐课的上海进才北校和张开奕老师,是因为她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有了本站今天的话题。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三】

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玛利亚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里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院长与众人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于是他带着家人逃出了奥地利。

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向往。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真善美》,音乐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词,我们一定要多看这种电影,将真善美播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四】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做《音乐之声》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玛利亚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院长与众人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于是他带着家人逃出了奥地利。

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向往。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真善美》,音乐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词,我们一定要多看这种电影,将真善美播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五】

——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刘长远的作品百听不厌,耐人寻味,这是多数观众对他作品的评价;在专业圈内,演奏员们对他作品的印象多是刚接触时叫苦叫累,拿下来以后大呼过瘾。因此,也流行着这么一个玩笑,在乐队排练刘长远作品期间他从不露面,因为他总是挑战演奏员的演奏技术和速度极限,大家练起来辛苦,愁肠百结。但排下来以后,刘长远就笑呵呵的来了,那时演奏员们也都换了副嘴脸,喜笑颜开地大声叫好。

这场周末音乐会,是"指挥家彭家鹏带你赏民乐"系列首次以作曲家个人作品构成的专场演出,选曲民族管弦乐《抒情变奏曲》《忆》《龙跃东方》三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不仅在专业圈内得到认可,在广大听众中备受欢迎,也是海内外各大乐团争相上演,中、小学乐团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作品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彭家鹏挥舞的棒下总能得到完美诠释,柔情与动感并存,激烈而又内在,音乐流淌入心,令观众为之倾倒、震撼。

下午的讲座中,刘长远详细讲解了民族管弦乐《未来的希望》《梦释》。为了让讲座更加生动,他特意邀请了青年演奏家王玉珏首演扬琴协奏曲《月下无影》,音乐灵动,技巧高超;赵志勇吹奏了唢呐协奏曲《金声》,展示了唢呐细腻委婉的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获奖的民族室内乐《水墨画》,虽然学术性强,但可听性也不逊色,在张莹莹、丁雪儿、董淼的演奏下,其精致的旋律线条优美动听。

有趣的是,一位号称"拒绝听民乐"的听众却破天荒地从头到尾跟着聆听。他是从青岛特意赶来的著名歌剧导演王景彬。曾经,王景彬和彭家鹏一起合作歌剧《茶花女》,演出非常成功,他就对彭家鹏说"你还是跟我一起弄歌剧吧!中国民乐有几个问题解决不了——律制不对音不准、齐奏混奏不具交响性、音响太杂噪音多。"彭家鹏习惯性地耸耸肩,只微笑说了一句"民乐你还是要听一听".王景彬听了彭家鹏"劝告",看了音乐会,他惊讶地发现:彭家鹏把民乐这三个问题天衣无缝地解决了,刘长远的作品更是把民乐的张力和潜力挖掘深入,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民乐!他像是被敲开了喜爱民乐的心门,"以前没有真正认识到民乐这个瑰宝。现在有了好作品,在一流指挥和乐队的诠释下尽显了民乐的美,民乐完全可以交响化、国际化!"王景彬改变了对民乐的旧识。

从偏见到偏爱,发现一片未开垦之地

刘长远真正介入民乐写作,是从2003年《抒情变奏曲》一炮打响开始的。第一次写民族管弦乐就获得巨大成功,给了他很大鼓励。2005年,他创作了琵琶协奏曲《戏弹》;2009年用自然音写成展示多种乐器solo的.民族管弦乐《四季》;2010年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了打击乐分量十足的《龙跃东方》;2011年受澳门中乐团委约为纪念辛亥革命而作《未来的希望》;2012年写下了名扬海内外的《忆》……他的很多民乐作品常闪耀在舞台上,刘长远对民族管弦乐创作越来越熟悉,对它表现力的掌握也越来越自信了。

然而,在这之前,刘长远对民族管弦乐的理解也有些偏差。他9岁开始拉小提琴,还坐过交响乐队,198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硕士学位;1992-1995年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获艺术大师文凭。这些经历使他掌握了扎实先进的作曲技法。虽然也写过一些民乐小重奏,但他对民族管弦乐还是比较陌生的,民乐也一直不像西方音乐那样能钻到他心里去。在八九十年代,像很多人一样,刘长远也曾觉得民族管弦乐音不准、节奏不准、声音偏小偏窄。直到2000年以后,面对写交响乐得不到演出机会,呕心沥谱出的乐章仅上演一两次就被尘封在抽屉中的无奈现状,使刘长远深深感到作为作曲家的身份价值得不到体现,恰好此时指挥彭家鹏也总是鼓励他催促他写民族管弦乐作品,就这样,刘长远踏进了民乐领域。

渐渐地,刘长远发现"展示民族乐器本身的特色取决于作品".民乐作为独奏和重奏形式非常好,但同时,作为管弦乐队,它诠释的那种柔美和张力更具韵味。因为中国乐器跟西洋乐器不同,西洋乐器音准稳定,但民族乐器善于表现变化音,有些还可以通过气息随心所欲控制音高。并且,民族管弦乐队也可以在节奏、音准上做到非常准确,关键在于指挥的要求。运用好中西乐队之间互补、相融的关系非常重要。

这让刘长远感觉进入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新领域。十余年光景,他不断挖掘民族管弦乐的特色。他有一个使命感——在世界音乐中证明中国作曲家能像西方作曲家一样对艺术做出贡献".他希望不只自己这一代人这样想,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去证明。他说:"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60多年,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才刚刚开始。我们中国作曲家比较幸福,因为我们有民族管弦乐这片未开垦的土地。"

与肤浅对立,追求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

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有人喜欢突出色彩性的创作,有人喜欢描写民间风土人情,有人喜欢优美婉转的曲调,有人喜欢先锋派的无调性音乐。而刘长远创作的最大特征则是思想深刻、张力十足。

刘长远认为,"有思想性的音乐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平时看起来,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但在他的作品中,却不时体现着严肃性。他喜欢在音乐中表现思想,表现人生哲理,让人听完音乐之后不禁深思。就像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思考什么是亡,刘长远的《忆》让人想到伟大的母爱或者爱情,《抒情变奏曲》则寓意人生的沧桑变化。在刘长远的音乐中,这些对人生意义、人性情感的表达与思索时常流露。艺术哲学家阿诺德?豪塞尔指出:"严肃的、真正的、担负责任的艺术必定会卷入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之类问题的探讨。"历史的车轮也证明了这一点,载入史册的多是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作品,这样的音乐实际上才是真正的主流文化。

其次,音乐张力巨大,旋律独创也是刘长远作品的一大特征。弱的时候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强的时候疾风骤雨一般,慢的特慢,快的特快。著名作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曾评论"刘长远的音乐极富戏剧效果,给人以画面感".它给人带来的触动和震动较大,易引人入胜。彭家鹏不止一次赞叹"刘长远所有的旋律几乎都来自自己的灵感,他是自己想出来的,这太难了,就像上帝告诉他的一样,每一部作品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声音,无法代替。"

刘长远的观点是:"人要追求不肤浅,肤浅的对立就是深刻。因为毕竟是严肃音乐,不是娱乐音乐,娱乐音乐是另外一回事。"但好在,他的深刻是考虑听众的,他从来不迎合不讨好听众,却想尽办法能让观众听懂。他主张作曲家必须要把民间的艺术提炼上升到人文的艺术,与专业相结合,又让听众喜欢,才能雅俗共赏,引领观众的审美品位。

用心挖掘乐队潜力,推动民乐向前发展

事实上,现在很多民族管弦乐作品都非常棒,但彭家鹏似乎对刘长远的作品"情有独钟".在他指挥的音乐会中,几乎都会安排刘长远的作品,一首,甚至更多。这种偏爱缘于"刘长远不断把民乐的潜力和空间向前推动",这是刘长远的贡献和追求,同样也是彭家鹏的。

当前,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和指挥家贤者辈出,可是没有好作品,乐团难以提高。作为贯通中西的一流指挥,彭家鹏指出"刘长远的每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都是对乐队的飞跃提升".刘长远特别用心地挖掘民族管弦乐内部的可能性,在民族器乐的演奏速度、演奏方式上挑战极限,他把民族乐器好听的、科学的东西写了出来。手法新颖,音乐语言和节奏型运用复杂,配器与技法应用现代又适度,极具时代感和表现力。虽然在每次排练过程中,彭家鹏和演奏员们都感觉很辛苦,但他们还是坚持要做,在尝试中不断突破自我。

至于怎么写好民乐作品,也是门艰深的学问。由于民族管弦乐队没有铜管,很多人都误以为民乐出不来非常有张力的、气势恢宏的场面。细心的彭家鹏发现,刘长远在处理作品矛盾冲突时,除了使用中乐的管乐以外,他把民族管弦乐团独有的弹拨乐发挥、调动,用弹拨乐的扫弦、轮指,像狂风急雨一样渲染氛围,效果同样令人震撼。因为看到中西两种乐团的发音、编制、和声、共振、思维方式、音乐语言等不尽相同,刘长远非常智慧的寻找到了中国民乐自己的创作方式,决不盲目照搬模仿西方音乐。

还是那句话,作品决定了民族管弦乐发展的未来。西方管弦乐经历了几百年发展,是各国作曲家共同创造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就没有今天传世的经典之作,也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交响乐团。而中国民族管弦乐,目前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来写。彭家鹏感慨:"如果多一点像刘长远这样用心想把民族管弦乐提升到国际水准的作曲家,我觉得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发展能够缩短时间寻出一条非常科学的发展道路,迅速达到一定高度,在历史上,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六】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乐之声观后感。虽然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还是会有新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维也纳。善良活泼的修女玛利亚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军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给他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音乐之声观后感。玛利亚刚来时,孩子们并不欢迎她,因为他们觉得:谁都没法跟自己的妈妈相比。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最终她不但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也赢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们成为了一家人。他们与纳粹军官斗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们的帮助下逃出国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这部影片不仅画面美,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音乐。孩子们为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唱起了玛利亚教给他们的歌。上校无法相信这歌声会是孩子们唱的,自从他们的妈妈去世后,家里的气氛全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欢笑,整天气沉沉,就像一座军营。是玛利亚改变了一切,家里那久违的歌声和温馨又回来了。音乐之声观后感。一曲歌罢,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看到这个场景,谁不为之感动?

玛利亚初次离开修道院时,对未来很迷茫,她给自己打气:“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他又会在别处开一扇窗。

欣赏音乐会有感的作文【七】

如果问我最爱看的电影是哪部?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非《音乐之声》莫属。

它讲述了一个叫玛利亚的修女去给一个母亲去世多年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当她第一次见到这个家庭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家的七个孩子都中规中矩,父亲是那么严肃和刻板。她趁父亲去维也纳接他的未婚妻男爵夫人的时候,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并带他们去外面玩,在山上教他们唱歌,在草地上野餐,甚至爬树、划船,孩子开心极了。她把音乐带回了这个家,打破了这个家的沉寂,用她的童心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谊。

这部电影带给我太多的快乐,影片中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都是我非常熟悉和喜欢的歌曲。

我喜欢玛利亚,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身上带着孩子的童真、纯朴和快乐。她是孩子们的玩伴,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她爱音乐、爱生活的品质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