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逛庙会的作文小学三年级)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逛庙会的作文小学三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15 00:20:26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逛庙会的作文小学三年级)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一】

正月初三,我们去了小雁塔的荐福大庙会。

一进大门,我们先看到两堵红彤彤的灯笼墙,让人感觉到春节的喜庆。院子里人山人海,人们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我们先到了传统文化区,看到了皮影,我试着拉了拉绳子,皮影的腿和胳膊就动起来,像真人在动一样,特别逼真,古时候的人真是太聪明了!再往前走是火花展,品种多样,真是太漂亮了,没想到火柴盒上还有这么多名堂!接着我们还看了旁边的摄影展,照片有兵马俑、榆林镇北台、乾陵无字碑……真是大开眼界!

随后我们到了表演区,先看见了流行的大黄鸭,没见过这么大的鸭子,真是太可爱了!而后碰巧到了舞狮表演的时间,只见一个人举着头在前,一个人顶着身子在后,当狮子直立的时候,其实就是前面的人站在后边人的肩上,两头狮子踩着鼓点,像跳舞一样,迈着整齐的步伐。人们急忙拿起相机拍照,还不时地发出热烈的掌声。

终于,到了我最最喜欢的美食区,那里有内蒙古的烤肉串、长沙的臭豆腐、日本的章鱼小丸子……看得我眼花缭乱、垂涎欲滴,我忍不住吃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章鱼小丸子,吃完以后,我连一粒小渣渣都不放过。

最后,回味着口中的香味,感受着浓浓的春节气氛,我们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二】

正月初一,爸爸妈妈带我和姥姥姥爷一起逛庙会。北京有好几个地方组织庙会,我们去的是地坛庙会。有一个成语叫“天圆地方”,这个成语对天坛、地坛一样合适。天坛的祈年殿是圆形的,回音壁也是圆形的;地坛的主体建筑是方形的。这个时节的地坛很美,既有春的景象,也有一点点残冬的风景。主干道上挂满了红灯笼,还有不少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展销。人来人往,洋溢着欢声笑语,但我一不留神,差点就找不到大人们,人实在是太多!

今年是鸡年,我的本命年,也是大多数同学的本命年。在地坛某处的墙壁上,有许多鸡的造型,还有一些象征意味的美好祝愿。我忍不住找了几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的造型,与之合影留念。

我来逛庙会不是来看景,也不是来看画,主要是来玩游乐项目。我先玩的是套圈,就是拿一个个塑料圈套在几米开外的密排的玻璃瓶上。爸爸告诉我,在物理的角度上讲,套中的几率非常非常小。我看了半天,发现真的没有一人能套上。可是我不信,就是想要试一试。我拿30元换了9个游戏币,然后拿9个游戏币换了一筐塑料圈。刚开始时我每一个圈都认认真真地瞄准,轻轻地向上一投,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可惜每一个都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套进了。后来,我天女散花似地乱投,希望能套中一个。最后,妈妈和姥姥姥爷一起帮我投。我们一起讨论投的方法,一起试验,采用各种方式各种姿势投圈,最终把一筐圈都投完了,愣是没有投进一个。我又去玩了一些其他的游乐项目,最后得到了一个安慰奖。

大人们觉得逛庙会感觉感觉文化传统就很好,玩游乐项目不值得,可我觉得,我的开心是体会在过程中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三】

周六下午,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吕令村逛逛庙会。我想,庙会是什么样啊?真是有点期待!

我们开心地出发了,一路经过宽阔的庄稼地。还没进村口,就发现路旁停的车非常多了。我们停好车,走进吕令村,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村子里路的两旁摆满了商品,有卖日用品的,有卖衣服的,有卖玩具的,有卖小吃的,还有卖糖的……好多好多,看的我眼花缭乱。还有我很喜欢玩的蹦蹦床,有好几个呢!妈妈担心我的安全问题,没让我去玩。

很快,我们就到了庙会场,会场里人真多!会场里有一个大大的戏台,戏台前面围着好多人,里面有人正在摔跤。我看不到,爸爸就把我放在他肩上。只见一个光着上身的彪形大汉和另一个壮年人摔跤,一个人的手抓着另一个人的手在转圈,两人满头大汗,最后,胖男人把壮年人摔倒了。接着,来了一个瘦的人,我想瘦子一定赢不了。结果和我想的不一样,瘦子一用力,居然把胖男人摔倒了。又来了一个大汉,两人相互抓着好长时间,瘦子猛一用力,把大汉也摔倒了。真是好精彩!大家都在为瘦子叫好,好厉害!好厉害!

今天的庙会真是太好看了!下次还想再来呢!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四】

今天,妈妈带我去汉口逛庙会。

一到门口我就看见四个又大又红的灯笼,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过得红红火火。走进去一看,里面人山人海的,一派节日的景象。

妈妈先带我去看魔术表演。我看见一个穿着绿色唐装的大姐姐,她拿着一根绳子,吹了两下,绳子就变成三截了。然后在两根绳子中间打了一个结,再吹一口气,绳子就还原了,真是太神奇了。第二个上台表演的是她的母亲,她表演的是扑克牌跳舞、百宝箱献彩……我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可就是看不出破绽,观众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的表演更精彩,比如六连环、手帕献彩、扑克变钱、三仙归洞……我觉得太奇妙了,我问妈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妈妈也不知道。魔术师说魔术都是假的,不要轻易赌博。

我们又看了曲艺表演。听着幽默诙谐的“文武招亲”评书,大家哈哈大笑;看着精彩绝伦的快板,大家赞叹不已;至于惊险的杂技表演,我们感叹她的技艺超群。

我们还看了一会儿皮影戏,好像是穆桂英挂帅。我一点都听不懂,只是到后台去看了看他们怎么操作这些小人。

我又去逛了逛庙会的其它展厅,有在蛋上画福娃贝贝、黄鹤楼、鸳鸯、十二生肖等精致图案的;还有用易拉罐盒子做成的花瓶、花篮、提包……,虽然它是用普普通通的易拉罐做的,但美观又实用;还有绣花的小扇子、各种各样的剪纸、彩色的布老虎鞋等手工艺品;还有一个老爷爷用双手同时写书法……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最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汉口庙会,虽然只玩了一会儿,但我还是非常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同时了解到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五】

各地民俗与众不同,我们家乡热闹非凡的庙会就值得一提。

老家附近有不少庙,小时候也逛过不少庙会,家乡的庙会大抵都是相同的。

走进大门就能看到许多小商小贩吆喝“卖糖葫芦喽,卖糖葫芦喽!”门里门外到处都是吆喝声,路的两旁到处都是摆小摊的,中间的人出也出不去,进也进不来。摆小摊的真是让我眼花缭乱,卖的物品真的是让我大饱眼福。一边是卖小吃的,有炸鸡柳,棉花糖、糖葫芦。另一边还有卖玩具的,有手表、面具、大刀、皇冠、小鼓……一个小摊在卖鞭炮,一个小摊在卖贡品,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

殿堂的侧面挂着黑色幕布,沿着墙壁立着一个唱台,人在脸上画上脸谱,穿上戏服,拿上工具,用手比划着,奇特的唱腔在台上唱着,不用说,那就是戏班子在给老百姓们唱戏呢!台上很简朴,但是台下的观众可不少,台上一曲唱完接着唱,观众们看完一曲鼓掌,接着鼓掌,尤其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看得真是津津有味,甚至有的还能哼上一两句。

在一个大的空地上,有很多人都在活动。几个人成群结队舞起狮子来,很多人都围观,连声叫好。另一支队伍全部都是中年女性,一边放上音乐,跳起运动舞来。

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一点,那就是去烧香拜佛。进到棚子里,扑面而来的就是烧的香,到处都有烟在飘来飘去,交了钱,便可以进去烧香拜佛。转了一圈,一座座神像佛像矗立着,有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有的却是眉头紧皱,面露凶光。看见有人插上香,献上贡品,跪在毯子上,手掌和在一起,闭上眼睛,小声念叨着什么,磕头的时候,头轻轻地挨到地上,双手分开手心着地,然后连续磕三下,就完成了。

庙会热闹非凡,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六】

据《北京晚报》新闻目击栏目报道:春节逛地坛,是京城不少老百姓沿袭多年的习俗。作为京城恢复最早的庙会,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从最初简单地为人们提供春节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到今天成为北京春节标志性一景,地坛春节庙会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使得每届庙会都要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次。

在古坛的红墙碧瓦、苍松翠柏、坛台殿堂之间,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中,人们既能品味到承传百年的旧礼儿也能感受到许许多多的个性与时尚。

这些年北京城里的庙会是越来越多了,不光地坛、龙潭湖、厂甸有庙会,就连我们家附近的莲花池公园里都办起了庙会,听说北京今年举办庙会的地方有三十多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爷爷和爸爸、妈妈去逛过庙会。什么龙潭湖、白云观、琉璃厂、大观园的庙会,还有石景山游乐园的“洋庙会”我都去过。每年春节的庙会上都会有好多人,有好多有意思的活动,我喜欢庙会上热热闹闹的气氛。这不,那天去大姑家拜年,小姑又给了我几张大观园庙会的门票。爸爸说第二天就可以带我去逛庙会,我听了可高兴了。

早就知道大观园是曹雪芹在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住过的地方,也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点,可是我已经不记清那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了,因为以前逛庙会的时候我只顾看那些好玩儿的东西了。这回在大观园里,我和爸爸把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大观楼等等这些《红楼梦》人物居住、生活的地方都仔仔细细看了个遍,特别是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认真去看看这是谁住的地方。漫步在雕梁画栋的屋舍和回廊里面,穿行在秀丽的假山和翠竹之间,我仿佛真的走进了《红楼梦》的故事里,和那些红楼梦中人一起窃窃私语。

走进来来往往逛庙会的人群,看着那些红红绿绿的福牛吉祥物,看着那些香气四溢的各地小吃,我的思绪才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

庙会不仅保留了老北京特有的风俗习惯,也继承了老北京悠久的文化传统,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欣赏到许多年前老北京的风貌,都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以后的春节庙会能够越办越精彩!

小学生庙会作文题目【七】

北京的庙会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它的存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庙会的形成发展最初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久而久之,庙会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购货市场,以满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宗教活动倒是次要的了。

老北京“过日子”的.家庭主妇们大都不愿光顾大街上林立着的大商场和百货公司,就像现在买菜到农贸市场一样,她们到庙市上去买东西,挑选方便,价钱又便宜,庙会的商贩们尽量地满足她们的需求。首先货物种类齐全,锅盆碗箸,日用百货,衣帽鞋袜等应有尽有。货物质量不要求多么精致,只要结实、便宜。主妇们选购了必需品之后,一般能满足几天的需求,所以,同一个地区不必天天有庙会。庙会的商贩们,也在一个庙会结束前,又把全部家当搬到另一个庙会。因此北京的庙会虽然地方不同,内容却又大同小异,经常逛庙会者都知道,走到哪里全都是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