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感恩清明遥寄相思1000字征文稿)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感恩清明遥寄相思1000字征文稿)

更新时间:2023-05-07 17:23:53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感恩清明遥寄相思1000字征文稿)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一】

在外祖父过世后两年的一个暮雨时节,我跟了母亲去祭祀。从寨子里到青山墓地,处处弥漫着生机和寂灭,岭野里一片荒冢起伏,墓地上飘零着扫墓挂青的纸幡和燃烧冥钱的余烟。外祖父的新夯土坟与外祖母的坟排在一块,一新一旧,一明一暗地紧挨着。几棵碗口粗的合昏树秃秃地立在黄昏中,碧叶里偶尔闪出几粒初开的小红花。秀长的箭竹丛生在石楠堆里,显得悄怆幽邃。

横过水库的高坎,沿着边堤走到水库的尾岸,一座已经破败不堪的典型的江南小四合院木房,那就是外祖父的老宅,前后各有一块园地。舅舅们早已搬到镇街上去了,自从外祖父去世后,这房子就一直空寂着,成了弃物。站在院子里,木屋散发着往事陈酿的气息,一种浓浓的人生归宿感便从心头升起。

满园荒芜,杂草齐腰,屋檐的瓦苔上落满了枯枝残叶。推开厚重的大门,一股尘味扑鼻而来,前房里先时的药架子散满了灰尘,空空的药屉里依稀透出古香来。以前,外祖父就在这里,戴着老花镜,眯皱着眼,给病人把脉开方抓药,然后用一只乌黑的沙质药罐装了拿到后院去烟熏火燎地煎熬。而今,物是人非。只有灶房里的案几上还留着点焚香的遗息,一切都归于宁静。

穿过堂屋,是一口小天井,摆着两个空瓷大坛子。母亲讲,外祖父曾精心栽植了两坛苦竹。苦竹又名香石竹,生命力非常强,不择水土,比较适宜盆栽。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曾赞誉“固以树德,直以立身,空以体道,贞以立志”的就是指这种矮矮的苦竹。小时候,每每醒来,透过纱窗,总会听到细细的沙沙声,那是润含春雨拂过碎小的竹叶。

那年的干裂秋风,两坛生机了几十年的苦竹,却意外地开了一身的小花,随后竹叶疹瘁,枯枝而。有一天,母亲回家省亲,外祖父坐在颓唐的残阳里,指着那两坛苦竹,沉静地对母亲感叹:离大去之日不远矣。怎料知,一个月后,外祖父就真的走了。

也许,外祖父太累,太苦,太孤寂,因而临走时,还不忘重重地叮嘱大舅,要将他与外祖母葬在一起,以圆三十年的心愿。外祖母是上山采药时,被尖锋的石头割断了麻绳,掉入山崖摔的,背筐里的山药散落了一地。那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十月天就飘起了小雪。倦睡在外祖父背上的小姨只有一岁,尚不知喊“妈妈”。外祖父的睡房墙头,挂着一把二胡。小时候,每近夜深,外祖父在几盅酒后,往往会拉上一段。尽管不谙音韵,但总会觉得外祖父的琴声中有些哀低的感觉和寂寞的呜咽,听得心情沉沉的。母亲说,外祖父的心里苦呀。

旧宅的后园有一口井,石头凿成的井栏,水清如镜,夏天凉生生的。外祖父从山里砍来成捆成捆的毛竹,编成篱笆围了起来,里面种有各种药材和花草,什么白芷、余甘、半枝莲、麦杆菊、石斛兰满地都是。一到开花的季节,园子里馥香扑鼻,丰姿艳丽。有洁白如雪的六瓣头子花;有毛绒绒的剑形长叶、素瓣黄蕊的绿绒蒿;有花呈紫蓝,形似画蝶的野葛;蔷薇和金银花牵在竹篱上,远远看去,像一扇翠屏。在这个小园子里,我可以斗蟋蟀,挖蚯蚓,摘覆盆子,吃三月泡,一个人自悠自乐。

外祖父是乡下小有名气的草药郎中。村头的小孩,巷尾的叔伯有个小病小恙的,服上一两剂,总能药到病除。记忆中,熬药是非常讲究烘、炒、蒸、煮、泡的,每道工序都必须小心谨慎。火是文火,柴是松枝,器需瓷质,否则,药性散发,失了效果。母亲从小帮着外祖父打下手,因而,也学了不少。什么梅根治牙痛,石榴止鼻,槟榔化肿,菊花清目,桃花利尿,仙人掌治蛇蟠疮等等自然是熟知的。我小时,身子弱,常上气咳嗽,外祖父便摘些枇杷叶,加些甘草,熬成乌红的汁水,喝后,病很快就好了。

老屋的前院下边就是水库,几根棕树搭成的小踏桥伸在水央,天长日久,树上生了嫩苔,水滑滑的。夏日里,站在桥上,然后屁股一抖,扎进水中,或是坐在桥头,裹一顶新摘的荷叶,把脚丫浸在水里,清粼粼地柔。陌柳上的蝉声如雨似瀑,鸣得人直想打盹。晚上,只见满穹星光,水中一轮月影,上下争辉。微风一过,纤细的菖蒲涩涩地响,池面皱波叠纹,令人气爽神清。如今,却有了彷徨的滋味落在心头,压抑着童年的趣事。

这是一处静僻的村庄,一抹的青山下纵横错落着茅檐泥壁的农家。时光不声不响地走着,水库两岸的杂树枝头,也从淡淡的新绿变成了苍苍的深色。立在老宅天井的隅角,时间就如一第残碎的蜘蛛网。岁月淹忽,恍若隔世,中堂上的乌潦字匾只有久远的回忆了。在这淡悲的忆想里,沁人的药香,幽深如潭的胡音,和绿波影里的菱塘,它们紧紧地交织着,幻成两株郁郁的苦竹,浓得化不开。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二】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小城的商贩们瞄准商机,提前一个多星期,就把那些祭祀、扫墓用的冥纸、香烛、纸花、爆竹摆上了商铺最显眼的位置。五彩缤纷的清明祭祖用品陈列在街道两侧,形成一道道夺目的风景,让我不禁想起了故乡的清明节。

我的故乡是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每到清明前后,雄鸡便唱红了丹艳的映山红,兰花漫山遍野的沁人馨香。缤纷的桃花,葱绿的修竹,鸣唱的百鸟,婆娑的柳枝,山水美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故乡的清明节,尚存简朴与传统的拜祭仪式,每到清明节,五湖四海的父老乡亲都会赶回来。那时的天气大多是天色朦胧,雨水纷飞,行人带着悲愁而沉重的心情,成群结队地在泥泞的山路中步履蹒跚。这场景,基本上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描述的相似。

在朦胧烟雨中,在萧瑟的杂草中,依稀找到祖先的坟墓。来到祖先矮小的山坟前,利用锄头和镰刀除去坟墓及周围的杂草,并用锄头,为坟上添上一些新土,进行修葺加固。接着,在坟头上插上鲜花和香烛,摆上水果供品。最后,烧冥纸和香烛,点燃鞭炮,子孙跪倒,祈求先祖,保佑子孙兴旺,万事昌盛。

按照传统,在山上祭祖完毕后,所有同宗都会聚集在一起吃饭。饭桌上,酒菜异常丰盛,大家一边吃一边敞开心扉,尽情交谈。在家务农的讨论着各自的务农和收成,在外闯荡的述说着自己在外闯荡的经历和成就,觥筹交错之间,大家的情谊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中华民族是一个推崇孝道的文明古国,清明祭祖,扫墓既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也是传承亲情、系结脉的终极桥梁。它让一代代人记住,人不能忘祖失根,哪怕身在异地,但心始终要牵挂着养育自己的故乡。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三】

记忆深处,最是那一抹灿然油菜花。

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到了清明时节,父亲总会带着我去乡下做清明。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这样的时节走进迷人的田野,你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大片大片灿烂的开放着,还有许多可爱的小蜜蜂不住的在花丛中穿梭。

我们要去一个叫磨形的地方,那个地方离老家还有一点路,而摩托车只能开到半路上,于是我们就步行过去。父亲牵着我的小手,穿行在油菜地中,那时的我只有油菜那么高,所以,整个人就完全笼罩油菜花海里,鼻子里充斥着在油菜花的浓郁气息,耳朵里灌满了蜜蜂的嗡嗡声,很令人是陶醉。

我们还得蹚过一条宁静的小河,那条河很漂亮,曲折蜿蜒,自西向东流淌。两旁的河岸很宽,布满了绿油油的青草,仿佛大草毡一样,平整而厚实,踩上去扑哧扑哧的。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水草摇曳,鱼儿在其中自在的游着,丝毫不受外界影响。

这时候,父亲会先脱去鞋袜,然后蹲下身子,让我爬到他的背上,由他背我过河。我趴在父亲的背上也不乱动,只是感觉父亲的后背很厚重很温暖。确定我坐稳了以后,父亲便迈开双腿,划过清冽的河水,发出哗哗的水声,清脆空灵,直在我的记忆中回荡。

等过完河,父亲再次穿好鞋袜,牵着我的小手继续往前走。记得他曾经对我说,以前他来这地方的时侯,也是爷爷背他过的河,讲到这里,父亲笑了,很开心,似乎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而我,则傻傻地看着父亲,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这么开心。

若干年后,故地重游,我发现那里已经搭起了一座简易的石桥。凭桥远眺,风景依旧,可是那个曾经背我过河的人却已经不在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为我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条件,比起故乡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同龄人们,我应该是很幸运的。可是父亲却没有看到我考上大学,就突然离开了,这让我很是遗憾和哀伤。

岁月总是压弯了一代人的脊梁,铸就下一代人成长的道路。往事不可追,留下的只能是深深的遗憾。我只能千万次的在心底默念,父亲,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我也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如今的我远在他乡,想起那首《父亲》,“都说养儿为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流”,我只能远远的向北叩首,杯酒以敬。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了下去。空气异常的凝重,像积满了灰尘的古屋,凝重、凄清、幽暗。微风在树枝上缠绕着,像是淘气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叶瑟瑟发抖。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拥挤的街道,门前的自行车,悬挂的条幅,还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们。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里说的那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一切的一切都在想我们传递着一种清冷的气息。

感怀清明遥寄相思800字作文【五】

春风十里,梨花风起,荞麦青青——这是清明节气的物候。

对阡陌纵横的中华民族来说,清明是刀耕火种的一个节气;对忠义文明的道德中国来说,清明是缅怀先烈的一种祭拜;对许多上班族而言,清明是外出踏青游玩的节假日;对于商家来说,清明是一个“巧立名目”的噱头……

旧时,人们扫墓要携带酒食果品,还要烧纸钱,有的还要放鞭炮,为坟墓培上新土,并插上柳枝。

如今,扫墓还是照样扫墓,祭祀品却越来越新鲜了。记者在云梦山庄门口看到,店铺最新上架了一批清明节用品,各种纸质冥品无所不有:男式唐装、男士衬衫、麻将、香烟,甚至手机、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套装等。就连纸质iPad也加入冥品阵容,10元/台。

同时,为了绿色祭扫,以菊花为主题的绢花、鲜花的样式也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清明经济”正成为商家眼中的香饽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饭店已顺势推出“追忆家宴”,专门针对趁清明团聚的家庭。价格400元~800元不等,主打马兰头、春笋等时令山蔬。

清明节还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代理扫墓人。目前,有人在网上开设网店,基本业务包括清理墓地、摆放祭品、烧香等,还可以根据顾客要求量身定做服务。

“各地的清明风俗习惯林林总总,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祭祀、游乐、饮食。这三方面其实就揭示了清明节的演变轨迹。”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教师郭灿金表示。

他认为,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后来逐渐与寒食节和上巳节融为一体。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

面对越来越丰富的“清明内涵”,郭灿金认为,国人的节庆习俗,婚丧嫁娶、祭祀扫墓,有个共同的特点:面向活人的感恩教育。

“对先人的慎终追远,为的是让后人明德归厚;在踏青和与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是为了让生者领受生生不息的生机与欢愉。”郭灿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的内涵也在逐渐丰富,但是不变的,是对“人”和“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