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高中生作文及赏析(高中生优秀作文精选及点评)

高中生作文及赏析(高中生优秀作文精选及点评)

更新时间:2023-05-08 12:45:27
高中生作文及赏析(高中生优秀作文精选及点评)

高中生作文及赏析【一】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那里曾是他的希望,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但是,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这里的一个“梦”字,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

想起江南之后,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语气也委婉起来。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诗人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他担心那“大乱凡数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戮几尽”(《武强尉孙君墓铭》)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所以,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他的《观梅有感》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同样身为隐士,一个伴梅饲鹤,受到皇帝的褒奖;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而如今,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他不能不为自己,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

此诗短小精悍,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全篇未用任何典故,照样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不过,象征毕竟太含蓄,太沉闷,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虽然沉闷了些,总算给人以希望,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

高中生作文及赏析【二】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把这六个方面 都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交代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公鸡唱歌了”,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叙述中一定要把这三方面写好,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二、怎样安排记叙的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

(一运用顺序

顺序,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都写得十分清楚。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的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的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任何事情的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叙述一件事时,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叙述,这样写能使文章的层次清楚明了。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放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止点,顺序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也非常清楚。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放到一定的背景中去写,那就不寻常了。“事”与“意”之间要对的合适我们所要写的那件事情,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愿,必须要仔细地分析它们之间能否对得上号,能否从这件事中感悟出这样的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的。“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六、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来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

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

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要和后面的内容互相照应。总之,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一定要加以重视。

七、如何才能做到一个“漂亮的开头”

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写法;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

在文章开头时就把整件事情的起因交代清楚了,让人一看就情不自禁地进入状态之中。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事情所发生的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

在文章的开头采用一些奇特新颖的语句,让人感到好奇和疑惑,迫切地想知道下面将要发生的事情。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明的语句就把文章的主要事件表达出来,这样直截了当地,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八、如何才能做到“结尾有力”

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

在文章的结尾用简明直接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让读者知道整件事情的结果。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

有的记叙文在结尾的时候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 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相呼应。

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

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这是叙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要素组成的。在叙述的时候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这样才会使读者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高中生作文及赏析【三】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

高中生作文及赏析【四】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