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纪念黄帝的作文(黄帝文化征文300字)

纪念黄帝的作文(黄帝文化征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5 09:39:02
纪念黄帝的作文(黄帝文化征文300字)

纪念黄帝的作文【一】

阅读,是个自我沉淀、自我提升的过程。读书月活动中,我有幸读到《黄帝内经》一书,让我在纷繁世界中得到了片刻宁静,有了些许人生体会。

《黄帝内经》是一本生命之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黄帝内经》是一部经典、深奥的中医药学著作,它不同于西医书籍那样将人体进行解剖、生理、病理等学科性细化,而是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治疗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中央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我只是愚笨初学者,尚能有所感悟,对于圣贤前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仲师之伤寒,金元四大家之寒凉攻邪补土滋阴,明清之温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内经。一部经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经典,真是蔚为壮观。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卷必有益,多读书,读有用书才能提高自己。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书作为人生益友,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乐此不疲。

纪念黄帝的作文【二】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的国学瑰宝,自古至今,引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崇拜、深思,但《皇帝内经》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泛泛而读,往往只能似是而非。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对于其养生思想颇有一些体会。

现在,人们生活空气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冠心病、高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何为养生,就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养生学之源,可见受推崇程度非同一般,其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对于未病先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也就是说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充分的体现了《黄帝内经》 “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两个基本的观点,也就是整体观。

“天人相应”是说人来源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科技是如何的进步,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得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四时的规律。《内经》提出:“天温日明,则人淖液而卫气浮,故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凝泣而卫气沉”。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人体必须“顺其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增进人体的健康。所以在这个自然界的大系统中要想求得自身平衡,首先是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其次是慎防异常自然变化的影响。但顺应自然规律并不是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以期更快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的物质存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体所需的饮食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正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对驱除寒湿有益;而辛辣食物并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饮食。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冬季常吃红炯羊肉、肥牛火锅、涮羊肉等,有增强机体御寒能力的作用;而在夏季常饮用乌梅汤、绿豆汤等,有消暑解热的作用,这些都是天人相应在饮食养生中的体现。

“形神合一”是说人体的精神活动和身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体是本,神是生命活动及功用。所以《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气者,人之神”,《 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不可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形体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有形才有生命并产生精神活动和生理功能。形乃神之宅,养形为养生之首要。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强其形,可以使人体筋骨强健,气经脉通畅,脏腑经气充实,功能旺盛,气调达,通过“外炼筋骨皮”,由外至内,促使体内阴阳平衡,身体盛壮,但养形不能过度,过度了就会积劳成疾。《黄帝内经》曰:“久视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活动对形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养神同样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说明了“恬淡虚无,清静无为”的态度对养生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即不为外物所扰动,保持清心寡欲、恬静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生活,正如《内经·痹论》所言:“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形神共养是中医学推崇的一种最高养生方法。《内经》明确提出了“形与神俱”的形神共养观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故能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无论还是年老是年少,都是要养护我们的身体,保养我们的心灵,都应动则养形,静则养神,顺应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相统一,形与神相统一,这样才能够达到养生之目的——健康长寿。

纪念黄帝的作文【三】

今时值金秋,恰受邀与文友同游黄帝城,甚是开心。随着车轮飞转,我的心也在疾驰。沿途路边草木葳蕤,却也难免在盛绿中透出丝丝衰意。涿鹿不愧为葡萄之乡,漫山遍野,举目所见的多是葡萄架,架上藤缠蔓绕。一抹秋阳,暖暖地洒在葡萄架上,透过枝叶,照得葡萄串串晶莹玉润,剔透玲珑。景随车转,正看得入神,车子突然停下,猛然看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三祖圣地———黄帝城”一行红底白字的横额。我一颗心激动的怦怦直跳,急不可待地步入景区,迎面一条大道直通正北,大道中间铺设红地毯,大道两侧翠柏挺拔,龙旗招展。大道尽头便是我向往的中华三祖堂。

近年来,黄帝城每年都要举办“寻根祭祖”大典,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带着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相聚于涿鹿中华三祖堂前,拜祭三祖,拜祭生养他们祖先、给他们脉延续的这片黄土地!港土归根碑和澳土归根碑便是见证,离家日久的游子终于回归母亲怀抱,在此地找到自己的根,自己的脉!一路走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自豪感充溢在心间,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骄傲!

站在三祖堂大殿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帝、炎帝、蚩尤三祖的坐式塑像。黄帝居中,双目凝视前方,气宇轩昂,神态庄重安详;蚩尤居左,右手叉腰,左手握拳,身着兽皮,双目圆睁,勇武剽悍;炎帝位右,身披稼禾,左手抬起,双目沉思,睿智儒雅。三祖居高临下,俯视万民苍生,看到他们的子孙如此生生不息,幸福安然地生活,定是满心欢喜。大殿四面墙壁,皆惟妙惟肖地绘有大型彩色壁画。“涿鹿大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战”详尽生动地描绘了三祖时代的生产、生活状态,向我们展示了4700多年前三祖创建中华文明的辉煌业绩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融合共生的历史进程。

出三祖堂西行,来到轩辕湖畔,远看山水相依,水面如镜,绿树青山、蓝天白云皆倒映在湖水之中;近观石堤、白杨、绿柳与粼粼波光相衬,轩辕湖景如诗如画,使人心旷神怡。据史籍记载,轩辕城建在轩辕之丘,东城墙南端浸于轩辕湖中,城门开在西南角,在地理位置上,构成掎角之势,于军事防御上是相当有利的。一面受敌,三面支援,易守难攻。城的构造分内外八阵,外阵为“天、地、风、云”,内阵为“龙、虎、鸟、蛇”。外四阵起防护城的屏障作用,内四阵修成斗智迷宫,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此次我们没能登上古老的黄帝城东城墙一览黄帝城壮阔辽远,苍茫凄美的景色,稍有微憾!

出黄帝城,面南,蔚蓝天宇下,宏大的“九龙腾飞”雕塑矗立眼前,九条巨龙跃跃欲试,正是我们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象征,也预示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望!在望!

纪念黄帝的作文【四】

黄帝故里位于新郑轩辕路旁,房屋占地不算太大,但看起来庄严的大气,令人肃然起敬。刚进大门,我就被景区的外观吸引了。每间房屋都很古朴典雅,行走其中,仿佛穿越到了黄帝那个年代。 我们首先来到了黄帝庙南的一处大广场,四周迎风飘扬着一面面黄色的旗子,每面旗子上都写着百家姓里的一个姓氏。广场正中央是由汉白玉搭建起来的供台,踏阶而上,供台上面是九座大鼎,中间一座大的,周围八个方向各有一座小的。妈妈趁机启发我一言九鼎的由来,我茅塞顿开,不禁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黄帝大殿。殿前的焚香炉里插满了香火,烟雾缭绕,祭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随着人群的挪动,好久我们才进到黄帝大殿。只见一座黄帝的鎏金雕像位于中央,他紧锁双眉,好像在思索怎样能打贬蚩尤。他为了华夏文化做了那么多的供献,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对着雕像鞠了三躬。屋内四壁的壁画处处在诉说着黄帝的丰功伟绩,我们赞叹不已,原来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的.伟大!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黄帝祭拜大典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黄帝的汉白玉雕像,他威武地坐在宝椅上,好像要把世界都要扫视一遍。雕像底座是由汉白玉砌成,写着“轩辕黄帝”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经妈妈提示,我发现了一处细节,底座上汉白玉的排列每行有9块,共有5行,难道这就是“九五之尊”的由来?我向妈妈求证,还真得到了妈妈的赞赏,原来多学文化就是不一样。我顿时感觉开心极了。

这次来新郑黄帝故里,不仅更深层地了解了黄帝为华夏文明做出的贡献,还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不虚此行!

纪念黄帝的作文【五】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是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说到生命活力,我们经常会用这样的一些词汇: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都是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词,代表我们领导力的词。

什么叫魄力?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所谓\"神\"又是什么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后的外现。所以\"魄\"是肺气足的体现。而魄力的\"力\"就关系到我们的另一个脏器——肾。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来源于腰,都来源于肾。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非常充足,所以做事才能气壮山河,才能够出大手笔。而肺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中医里又居于先天的范畴,关涉到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说的魄力是学不来的,它是我们身体当中的本能的一种外现。如果你魄力不够,只能说明你先天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在中国,许多人对中医常识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比如说老百姓并不懂医学,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运用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用古话说,这叫做\"日用而不知\",就是天天在用,却不知其中道理,介绍两个例子。

我们中国人练功的时候,我们打大自然太极时,第一个动作通常是\"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那么先伸左脚和先伸右脚有没有不同?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左边为肝,主。所以一定是先伸左脚,先开脉。因为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这样气才能平衡。为什么还要\"两脚与肩同宽\"?就是要打开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就随之开启。如果两边阴阳经没有感觉,这个站立姿势对练功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部浮越在体外,身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寒湿的格局,人体的.脾胃是最虚的,消化能力也是最弱的,所以我们在夏天要吃一些姜,古人还有一句话是\"上床罗卜,下床姜\".下床姜,就是当人起床以后,可以吃一些姜类的,温热的,宣发的东西,在中医里,生姜经常来入药的,它是助阳的,助生发的。所以可以吃一些姜来使你的阳气更加振奋。

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全部收敛了,身体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内热的格局,\"上床萝卜\"就是指在晚饭时应该多吃萝卜,因为萝卜是顺气的,它能够增强人的消化能力,让人在夜里有一个很好的睡眠。

这些道理,我们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只要把这些细节问题都掌握了,身体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这也是《黄帝内经》中所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简单的说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