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游纪念碑作文300字(关于纪念碑的作文300字以上)

游纪念碑作文300字(关于纪念碑的作文3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09-27 06:53:18
游纪念碑作文300字(关于纪念碑的作文300字以上)

游纪念碑作文300字【一】

天空还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怀着激动和敬仰的心情,和爸爸一起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视察小营巷纪念馆。

1958年1月5日,亲临小营巷,视察了61号、56号和42号三个墙门,察看了居民卧室、厅堂、厨房和水罐等,关切询问群众生活、工作和学习状况,并赞扬说:“你们的卫生搞得不错嘛!”对小营巷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给予很高的评价。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当年视察过的小营巷56号墙门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大门,感觉纪念馆并不大,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厅中间悬挂着的视察小营巷的巨幅画像,中央摆了很大的会议桌,两边整齐地摆放着桃木椅子,上面挂满了同群众亲切交谈的照片。时而跟群众谈心,时而与群众握手,场面非常感人。

大厅两边的偏厅墙上也挂满了当时视察小营巷时的感人照片,还有许多党和国家参观的珍贵照片。的历史照片。橱柜里则摆放着展示勤劳的杭州人民艰苦创业、争先创优奋斗史的历史资料。

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我心情有点激动,觉得应该发扬杭州人民艰苦奋斗精神,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为杭州建设全国健康城市作出贡献。

游纪念碑作文300字【二】

说到纪念日,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结婚纪念日、国庆等。之所以这些日子值得纪念,是因为:结婚纪念日镌刻着伴侣通过相识相知相爱,然后结婚,再然后才有了子女的存在,所以这个日子也很值得纪念。而国庆,更是众所周知,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是无数英雄先烈们用鲜和生命奋斗来的成果,意义非常重大。

在我看来,除了这些大家众所周知的纪念日,在生活中仍有一些人一些事是值得纪念的。

4月1日,是西方愚人节。但在这一天,四川凉山救火的31位消防员不幸葬身火场。尽管事情发生在愚人节,但这并不是一个玩笑,31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他们的离去,不仅表明我们失去了31位英雄,更给31个家庭带去了难以磨灭的痛。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来。此时,我多么希望这条新闻是假的,希望这只是愚人节的一个玩笑,但这不是玩笑,这是沉痛的事实!

清明节是从上古留传下来缅先祭祖的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一天,绝大多数人都在缅怀先烈、祭祀祖先,还有一些网友在微博发表了一些缅怀英雄的文章。这本是很正常的举动,但是据说清明节当天是某“大咖”的生日,他的粉丝认为这些文章太晦气,于是就到评论区发表了一些低俗的言论,甚至是赤裸裸的谩骂。本来沉重肃穆的清明气氛,顿时来了个戏剧性的反转。真可谓是“鸡毛与狗牙齐飞,好不热闹”。

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的心中不禁五味杂陈,同时也有点疑惑:现在的某些年轻人是否过于浮躁,以致于忘记了传统,以及我们应该秉持的信念?喜欢某个明星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讨好明星,或者哗众取宠而这么大题小做、无中生有,就显得过于肤浅了……

希望这只是他们一时的冲动行为,希望他们会反思,希望他们能真正懂得纪念日的含义所在。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会被人们渐渐淡忘,但是英雄应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应该去铭记他们无畏的精神。

所以,在我看来,英雄遇难日是值得纪念的。因为,这也是纪念日。

游纪念碑作文300字【三】

五月的沈阳,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庆“五一”迎“五四”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春游活动。

5月1日中午,参观人员早早吃过午饭,乘坐大面包和指挥车组成的车队,由沈阳东站出发,一路穿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越过车水马龙的街道,于下午一点抵达沈阳市望花南街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残历碑”,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随后,我们走进高大宏伟的展厅,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我们边走边听边看,整个展厅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第三部分:日本在东北的腥统治;第四部分: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第五部分:日本扩大侵略与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第六步:全国抗战爆发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第七部分: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祈盼和平。整个展厅主要以照片和实物为主。

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受到了洗礼,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穷了就要被人欺负;国防弱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游纪念碑作文300字【四】

20xx年1月26日,爸爸妈妈带我来到花港观鱼,参观著名的爱国学者、书法家——马一浮先生的纪念馆。纪念馆座落在花港观鱼内的蒋庄,地处苏堤映波桥畔。

跨进马一浮先生的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用白玉石雕成的马一浮先生像,老人看去已年过半百,长须飘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直望着我们。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知道了马一浮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四川成都,原籍浙江绍兴,16岁到绍兴县城参加县试,名列榜首。然而少年得志的马一浮却遍尝人间的悲苦,父母和家人相继离世。不久便开始游历欧美,东渡扶桑等国留学,精通七国语言。留学回国后,入住蒋庄,隐居林下,置身湖山之间,读书、写书法、写诗、弹琴,生活颇为自得。他最早将马克思著作带回中国,并建议将如今的火车站设在方便市民出入的城站位置;他还是浙江大学校歌的编辑;上海市市长陈毅曾拜访过他,他们还是好朋友呢!周恩来总理还认为他是“现代唯一的理学家”。

参观了马一浮先生纪念馆,了解了爱国学者马一浮先生的生平事迹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马一浮先生的书斋取名为“蠲戏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蠲”即去除之意,“戏”指不严肃的行为,意思是在看书时就要去除不严肃的行为。联想到我平时看书的行为,我很羞愧。我要向马一浮先生学习,能真正静下心来,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勤奋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要学而不厌。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必须有汗水,好成绩要靠长时间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