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最美乡村建设的作文(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作文)

最美乡村建设的作文(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27 22:47:32
最美乡村建设的作文(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作文)

最美乡村建设的作文【一】

我喜欢农村的外婆家,因为那里时常弥漫着一股股绿草的清香;清新的空气,浓郁的乡村气息,是城市所没有的。那里没有城市的汽笛、也没有城市的喧闹、更没有城市的噪音;没有城市的尘土飞扬,也没有城市的大气污染。那里,只听见鸡鸣和狗吠,还有哼哼的猪,甚至连鸭子也掺进来,就像正在演奏一首《农村大合唱》。

远处,一条淙淙的小河,汩汩地流淌着。水很清,底下的沙石都能看得十分清楚。无数条黑色的小鱼,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它们多么自在啊,无拘无束,可以在家里安安稳稳地睡大觉,也可以调皮地溜出家门在外面玩耍。它们的无忧无虑又拨弄得我的心也欢悦起来了。

站在高高的石头上,眺望树木环抱的大池塘,水面多静啊,静得不起一丝涟漪;水面多平啊,平得好像结了冰。又静又平的大池塘,好像一面透亮闪光的蓝镜子,又好似一颗晶莹珍贵的蓝宝石。岸边的树木和小草倒影在水中,像是给蓝镜子镶上了一副精致的画框,又像是给蓝宝石投上了一圈精美的花边。

黄昏。那天边的一抹桔红,像是给天空抹上了一丝胭脂。晚霞照亮了每一寸土地,也把我整个儿的染成桔红色了。仰望天空,似一副巨大的水彩画,中间一个桔红的太阳,慢慢地、徐徐地沉入那边灰色的、巍峨的高山下去了。我一直看着天空,直到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在天边。黑色如幕布一样徐徐拉开,什么也看不清了。天地之间一片黑色,只依稀看见几丛高大的植物。几颗闪光的星,稀稀拉拉的散落在黑色的幕布上。大地一片宁静,只能听见草丛里蟋蟀的叫声和村子里的几声狗吠——不知不觉中,黑夜来临了。

最美乡村建设的作文【二】

有人觉得乡村美景比不过城里,可是我不那么认为,因为我是乡村孩子,所有在我心里,我觉得乡村比城市更加的自然美丽,且听我娓娓道来吧。

春天到了,大地妈妈变得欣欣向荣,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小花、小草、大树。都有了蓬勃生机。柳树姑娘抽出了嫩芽,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到了,农民伯伯开始把油菜花杆拿到日光强烈的地方晒干,晒干以后,就开始用机器榨菜油。你听啊,知了在树上蝉叫,突然走过一位孩子知了马上停止了鸣叫,这难道不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开始丰收了。稻子金黄金黄的,远看似一堆黄金,给大地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枫叶火红火红的,远看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菊花五颜六色的,有红的、有黄的、有紫色的。它们睁开了惺忪的眼睛吗,绽放着灿烂的笑脸。有时,小朋友们去追黄蝶,又飞入菜花中,孩子们四处寻找,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还有小朋友放了学就去放风筝呢,"儿童提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正应了此情此景。

冬天到了,乡村很冷,但是大家也没闲着,乡村的人们在温暖的家中忙东忙西,做家务,养蚕,收拾屋子。忙得不亦乐乎。此时小动物们也开始动冬眠了,它们早在秋天就储备了粮食,等待第二年春天的到来。

乡村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美啊!你们喜欢吗?

四川省新津县邓双学校三年级一班:江鑫琪指导教师:彭秋征

最美乡村建设的作文【三】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职责。他们的职责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职责,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我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下,坚守着能够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职责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透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期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职责,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我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