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春游要去哪里的作文怎么写)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春游要去哪里的作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4-06 15:37:48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春游要去哪里的作文怎么写)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一】

星期六上午,我早早地来到少年宫,然后排着队向翠屏山出发。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盘山公路往上登。公路旁调皮的小草好奇地探出头来,好像说:“嘿,你们去干什么呀?”一颗颗名贵的香樟树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芳香,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的叫着,像是在给我们演奏一首首欢乐的乐曲。在鸟语花香的陪伴下,我们来到了翠屏山的后山。

翠屏山上的风景美极了!黄色的油菜花和绿色的油菜叶正兴致勃勃地跳着舞;瞧,微风一吹,一根根凤尾竹就像一群少女展示着它们那优美的身段,真是美不胜收!

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慢慢地往前走,就来到了参天大树下庄严而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好似在性我们诉说着犍为的历史,我们在纪念碑前献上花篮,默哀了三分钟,希望我们的祝福能够留在那些为中国牺牲的勇士们的心中。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纪念碑来到了我最向往的地方——游乐园。

进入“童心乐园”,同学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进去,尽情地跳啊,唱啊,别提有多开心了!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时候了,你猜是什么?是——

吃饭时间!我们把从家里带来的牛肉、猪肉、火腿肠;花菜、白菜、土豆片……集中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老师把火锅汤料熬好,锅里泛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看着都让我垂涎欲滴,过了一会儿,锅里沸腾起来了,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们迅速拿好自己的碗,准备开吃!我尝了一块牛肉,麻辣鲜香,再尝尝土豆片,嗯,也不错。怎么样,嘴馋了吧,放心,下次我一定邀请你来!

春游在美食的回味中结束了,我们不相情愿地离开了翠屏山,盼望着下次春游早点到来。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二】

一天,狮子饿了,就跑到森林里小动物多的地方站着,等待小动物们自投罗网。

小动物们看见狮子在那里,早被吓得四散逃窜。这时,一只老虎在此路过,看见狮子亲切地说:“老兄,怎么了?怎么站在这里呢?狮子有气无力地说:“我饿了,来找些吃的,我正等小动物们呢。”老虎听了哈哈大笑,对狮子说:“你站在这里,小动物们看见你,早就吓跑了,谁敢在你面前露面?你应该躲在草丛后面,等他们来时,出其不意、迅猛出击!还愁没有美食么?”

可狮子却不以为然,老虎只好走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只小动物也没在它面前露面。最后,可怜的狮子被饿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动脑,要思考,不能不听劝告而一意孤行,如果这样,付出沉重代价的将会是自己。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三】

花自飘零水自流,无意群芳香逝水。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无人共赏,花齐放,飘四海,花香共聚水流程,落叶归海深千年。

每年的春天,各种缤纷的花竞相绽放,形成一片一片的花海,绚烂的颜色构成了一幅七彩的画卷,花齐放,心颤动,无数种花的形态各展身姿与美貌,使人沉醉如花海中,花的芬芳飘香千里,使身在远方的自己都能够嗅到花的孤香,让人产生了一种美的画面,对花还充满着向往。

画卷的色彩一幅幅绚烂斑斓,朋友从远方传来的图片逐渐深入自己的时光故事,图片上的花海是那么一览无余,没有经过任何色彩的渲染,说话从内的一种展现,绽放出了自然的美,对我此时的生活节奏有了一种停留的步伐,好像时间就此可定住了一样,所有的画面都是花海的景象,自己就好像身在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集群的花海就有人共同欣赏,孤独的一枝花就无人欣赏,这是多么的令人感慨万千,一枝独秀绽放的花朵,是高贵而有生命力的,是充满活力而与众不同的,无论有人欣赏,还是无人欣赏,它都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的时光消磨殆尽,而是将自己的美的姿态绽放给这个世界,完成它一生成长的过程。

那片花海,简单而优美,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的向往和节奏,希望生活如花一样慢慢绽放,有个自我凋零的过程,是生活充实而又有满足感。

希望人生如同那片花海一样,波澜而明镜,有波折可以抵挡,有机遇可以正确掌握前进的方向,让自己成功度过海洋的彼岸。

花与海是人生一种绽放与向往,希望你们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花海。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四】

星期三,我们去春游了,安排的地点是广陈金龙门。和老师同学一起去玩我还是第一次呢!心里无比地开心!去的前一个晚上我居然兴奋地睡不着觉。

九点左右,大巴车来到了校门口,我们欢呼起来,接着飞快地上了车。一切准备就绪,车子也缓缓地开动了。打开书包,拿出零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起来。大概半小时左右,车子到达了目的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假山上的三个金黄色大字:“金龙门。”

走进金龙门,看见一排排彩旗正在向我们招手,而且上面印着几个白色大字:欢迎来到金龙门。走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金鱼池,每个小组里的组员和组长都在争先恐后地排着队,我也不例外。排了好长的队伍才轮到我,我先买了粉红色的鱼盆,然后又买了一包鱼食,后来又租了一根鱼竿,总共花了八元钱。我高兴地拿着鱼具跑到池边准备钓鱼。一开始,我钓了一条鱼,可这条鱼太机灵了,逃跑了。我恢心极了!本想不钓了,可又一想:等我回家时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就来劲了。我重新把鱼食挂在鱼钩上,使劲一甩,我把它甩得远远的,等待鱼儿上钩,我手一抖,到嘴的肥肉又落空了,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我的鱼盆里还是空空如也。导游喊:“集合!”我望着空鱼盆,心里说不出的是什么滋味。下一个地点是采草莓、碰碰车、蹦蹦床……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虽然这次我没钓到鱼,但是别人给了我四条鱼,可我还是很难过,毕竟这不是我钓的。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五】

青菜家族大赛选举开始了,要选出最受欢迎的蔬菜,蔬菜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的好处和优点,白菜说:“我最应该得这个奖,我们白菜营养丰富。”

番茄说:“不对、不对,我们番茄味道美,维生素丰富。”

土豆不服气的说:“我才是应该得这个奖,我是蔬菜里最受人们欢迎的食物。”

正当蔬菜们你争我夺的时候,大葱站在了台上,蔬菜们嘲笑大葱说:“就凭你,也想争夺蔬菜大奖,就是就是……蔬菜们纷争着。”

大葱说:“我虽然没有你们受人类的欢迎,但是人类少不了我,不管做任何食品都必须有我的帮助。而且我还有舒张管、降胆固醇、缓解疲劳、解毒调味、预防癌症、发汗抑菌的功效……”

蔬菜们听完大葱的演讲一个个目瞪口呆,最终大葱得奖

最想到哪里去春游作文【六】

尊老爱幼,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可失去的东西,这是我们传承千年的礼仪,但是我们有过认真地去“尊老受幼”吗?前几天我在坐461路公交车时,公交广播上传来了如此声音: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此时我正站在车门口,车厢内人满为患。在一个单人座上,坐着一位三十开外的妇女,她的身边站着一位怀抱婴儿的妇人。由于车厢内十分拥挤,她显得那么渺小,一只手紧抓着座位想保持平衡。站在车厢高处的我看到这一幕,心想:我要是那个女人我一定让座,她那么困难,哪有不让的理由啊!车缓缓开动了,车厢上下颠簸,那个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对她一旁的景象熟视无睹,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看到这,我不禁限入了沉思:以前在地铁上从未看到过诸如此类的事,遇到这种事总会有人让座。而所有美感,都被我在461车上看到的笔勾销。这难道就是炎黄子孙传承了两千年的礼仪?

前不久,我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美国人对中国的“尊老”思想很赞同,他希望美国人也能传递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一位笔者评论:美国人把我们中国人丢弃的东西拾起来,如获至宝,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一个建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国家,竟然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老大,靠的不就是吸取各国力量吗?现在他们又来偷我们所遗弃的东西,我们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吗?

中国人的吵闹在外国也是出名的。据说在国庆节期间,美国把所有的公园都关闭了。原来因中国人太吵了,他们放假来美国旅游肯定也吵,所以美国不愿意接待中国人,于是就关闭所有公园。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心头一震,突然感到很没面子。一个国人由于自己的陋习遭到别国反击,其威力比各种威力都要大,这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民族的陋习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我记得一位前中山大学的.教授讲了一件他小时候的事:在他12岁时被因家派到前苏联进行少先队友好访问。吃饭的时候,他与一群年龄与自己相仿的人喝稀饭,结果他直接对着稀饭“嗖——”地喝了一口。当他抬起头时,发现四周的小孩都以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想笑去努力忍住自己。他感到很奇怪,便问原因,他们回答说自己喝稀饭发出的声音很大,很奇怪。如今,这位年方九十的老人对自己当时的情景仍牢记在心,并警告了当时在场的349名学生。看来,文明素质是我们中国最缺乏的。

我的综合实践老师曾讲过一个例子:2005年五.一黄金周,有报道称北京天安门广场产生了19吨垃圾,相当于近十辆货车所承载的重量。当时,我的综合老师认为这纯粹是一个夸张的说法。2007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他一家三口与另一家一行七个人到北京游玩。当时他们要看升旗仪式,坐了一辆的士,到了天安门广场附近时,车停了下来,两个人把车门打开,请他们下车,并每人给了一面小国旗。当综合老师正为北京的变化而感叹时,那两个人却开始伸手要钱:“一面小国旗5元,开两次车门各5元。”这句话给他们当头一棒,仿佛泼了一盆冷水,北京的变化难道就是如此?就这样,他们因为对方的一点点礼仪就花了45元,心里很不舒服。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时,每个人都显得那么严肃,那么庄重。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最顶端时,人们便陆续离开,手中的小红旗纷纷撒落一地,不一会儿就布满了整个广场。综合老师形容是“大红旗登顶,小红旗落下”,他说,平时垃圾都那么多,那19吨垃圾也就不奇怪了。我想起老师形容的“大红旗登顶,小红旗落下”,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们民族的文明就是这样的?

文明,本该是我们中国传承的精神,但如今却随着历史的洗刷慢慢逝去。我们应该努力地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不要让他成为历史。也许,若干年后,中国仅存的一位有意识的人在呼唤:“我们的文明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