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关于化学课的优秀作文)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关于化学课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2 09:03:02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关于化学课的优秀作文)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一】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

如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二】

1、 建立在与化学必修课程联系的基础上,重视学习领域的特点与不同要求。

2、 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知识进行教学。

3、 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4、 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出重理解、重过程、重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三】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四】

化学的学习已经伴随着我有3年的时间了,不长不短,但也让我感受到了了解事物本质的快感与满足感。不知不觉,我也意识到化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我们需要化学》清晰地把这样的想法展现出来,也让我从化学的历史和前人的成果中获得了很多。

拉瓦西质疑前人对于氧气的结论,于是实验、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就像苏轼不满郦道元与李渤对石钟山名字由来的解释,便亲自到夜晚泊舟,寻觅正解。我们不能随意主观臆断,而应该学会质疑、不断探索、勇于尝试。

化学可以让我们不再拘泥于四季、气候等,而是合理地利用规则。如化肥、农药的研发与改进等。我们能够不再害怕天灾,不再盲目崇拜神明,而是依靠自己。

化学的学习需要结合生物、农业等不同的领域,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好的化学素养,更好德地改善生活水平。

现在的食品、服装、珠宝、化妆品、建筑等无不需要化学、依赖化学,学好化学是我们更好生活的第一步。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五】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六】

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要求和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通过“读读、划划、圈圈”来学习认识新知和回顾巩固旧知识,找出教材中出现的新、旧知识点,并写好读书笔记。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以便在解题时,能读懂包含在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学会推敲题意,整理分析出能解题的“信息”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化学的作文怎么写500字【七】

“这节课,我们来上个‘魔术课’。喂,别忙翻书。这次不用书,你们看‘表演’就行了。”说完,他转身到教室外提进一个箱子,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瓶子和五颇六色的药剂。“看好了。”他拿出两个空瓶子摇了摇,“这里面什么也没有”。然后他把两个瓶口对接在一起,拉开瓶口间的玻璃片,只听砰的一声,瓶中烟雾上下翻滚,像有条小龙在里面兴风作浪。平静后,瓶子里充满了白烟。“这叫‘空瓶生烟’。”他得意地总结似的说。“下面一个节目叫‘变色瓶’。”他一手拿玻璃棒,一手拿着一个装有各种试剂的烧瓶,然后举起来,展示给我们看。“现在是无色透明的,看着,我要把它变成鲜红色。”说着,他把手腕一转,瓶内的液体红了。“再成金黄,再紫,再蓝。”随着他一次次的'转动,瓶内的液体成为无色透明的了。“好玩吧,你们以后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在我们“耽耽相向”的注视下,他又完成了几个“魔术”。

下课铃响了,在我们意犹未尽的赞叹声中,他走出了教室,忽然又转了回来:“我姓x,名xx,记住了。”教室里发出一阵愉快的笑声。

老师,我忘不了您给我们上的如此生动的一课。您使您的学生深深地迷上了这一科。现在我初中毕业了,可我多么希望能再看看您的“魔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