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以点赞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为怎样的我点赞作文800字左右)

以点赞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为怎样的我点赞作文8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2-18 08:11:57
以点赞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为怎样的我点赞作文800字左右)

以点赞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一】

“赞”这个词在网络上很是流行。它代表着对别人的认可与赞同。但在如今,谁会想到为自己点个赞呢?而我就要为自己点个赞。

我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它虽然很平凡但很遥远。在这曲折的追梦路上,我总是没有信心,做任何事我都不敢尝试,因为我害怕失败。直到有一次,语文老师点名让我投稿,我毫无,简直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但怎么都不满意,眼看截止日期快要到了,心里很是着急。老师却找到了我,问我为什么到现在都没发稿,我红着脸低下头,不敢回答。老师却像看透我的内心一样,用肯定的眼光看着我说:“你要相信你自己,你有这个实力。”于是我便鼓起信心,开始认认真真地发稿。发完稿后,心里砰砰直跳,就害怕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到最后第一次发稿就登在校刊上,我成功了,且信心大增,从此以后,我也变得大胆了,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我真为我迈出的这一步而点赞。同时我也明白了,成功的前提是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为自己点赞。

除此之外,当我遇见困难时,我也会为自己点赞,这样我就会有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困难;当我做错某件事时,我仍会为自己点赞,因为通过这件事,我就会从中得到教训,知道自己的不足;当我努力追梦时,我更要为自己点赞,这样我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加倍奋斗!

为自己点赞,不管成功与否,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只要突破自我,只要努力奋斗过,就为自己点赞。这不需要理由,因为点赞只是为了让我调整好状态,以便在追梦路上走得更远。

以点赞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二】

成长,是一场没有回头的旅行,在这条道路上,少不了大风大浪。成长的大海,那么波涛汹涌,但成长的鲜花,却格外芬芳。无论你选择了怎样的道路,但都没有后悔可言,可以做的,就是以最满意的姿态活出自己的风采。知道吗?成长的故事,可以有多美?

鹰成长学飞

小鹰的巢,在极高的山峰,上面狂风呼啸,似乎处处隐藏着看不见的危险,小鹰站在巢边,等待着父母带回来的食物,。不久,就见两只老鹰划破狂风,停在巢边。小鹰接过父母口中的'食物,今天,两只老鹰一同回归,就意味着小鹰在今日就要学会飞翔,变为成鹰。果然,老鹰将小鹰推到巢边,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小鹰怕了,慢慢地缩回父母的身旁,悬崖边的一切都令它心生恐惧。但父母似乎毫不留情,用翅膀把小鹰直接扇到空中。小鹰直线下落,拼命叫喊,但它的父母只是站在巢边淡漠的看着这一切。终于,小鹰展开翅膀,快速挥动,下落的速度慢慢减小,最终停在空中……忽然,一声尖锐的鹰鸣响彻山谷,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鹰,自如的穿梭在风中。它在那一瞬间,长大。

 

以点赞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三】

(一)社交关系网络状态下的点赞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主要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通过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这里我们主要涉及两类关系网络,即以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为主体的强关系网络,以及以早期的百度贴吧、豆瓣为主体的弱关系网络。

具体分析点赞在强/弱关系社区中的价值观原则是:在强关系社区里,点赞更多是在“用户有互动需求但表达需求不强(表现为没什么话说,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下使用,其作用是“互动交流”而不是“信息认同”(这里要区别于“有互动需求且表达需求也强烈”的评论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点赞功能”);但是在弱关系社区中,我们更在意的是信息,是因为某个兴趣或者某个爱好点赞方才会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对人感兴趣才会对其信息感兴趣。例如,不熟悉的两个人,由于信息方有意义才互相关注,在此基础上,只有存在表达需求时才会有互动需求,如果点赞作为互动交流机制出现的话必然是失败的。

(二)点赞重建人际关系

曾经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关系社会的特征十分突出,那时人们的交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即实体空间)实现的',而现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具有巨大影响,真正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虚拟社交网络)。互联网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并逐步造成了“个体主义”盛行的局面(作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西式的、“失范”的结构,极大地扩展了个体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而互动也具有平等和自由的特征)。中国社会自古源于家族、宗族社会,属于“整体本位社会”(以费孝通研究的“差序格局”为例),而互惠的信念是传统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信任状态,而这种信任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互惠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的内涵往往要更加丰富,其中不仅仅是利益的交换,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传统研究中,互惠不仅作为一种义务,其交换双方关系并不完全对等,而且与社会关系网络是动态互动的。

(三)点赞构成现代寒暄社交

寒暄社交就是以寒暄语为基础,在不同的媒介中表现出有各自特点的现象,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交形式化(缺少实质性交流)、社交肤浅化(炫耀心理与攀比)、社交广而不深(社交媒体上的寒暄文化,看起来是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实际上却在逐渐毁灭人性的温情,造成社交广而不深的尴尬局面)等。寒暄社交作为一种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文化,在特定群体研究中不可或缺,即使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其有了新的发展和特征,还是不能丢失它的本性,即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融洽,更好地完成互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寒暄社交,我们以伴随点赞现象新兴的点赞之交群体(既包含强关系社区也包含弱关系社区)为例,认定点赞对于弱人脉的维系效益。

(四)c赞成为新形式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由“道德”和“绑架”两个词构成,两者相互修饰和限制。一般来讲,道德是社会情境下对秩序的认可,与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有所重叠,框定可为不可为。“道德”来修饰绑架,表示绑架带有道德特性,含有善恶评价和软约束的特点;“绑架”来修饰道德,表示道德带有强迫性和要挟性的双重特点。综上,道德绑架即普通民众利用大众的道德观通过舆论、评论等形式胁迫个人或众人履行一定行为或终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sumaritan等。

但一般意义上将社会人或法律作为道德绑架主体的研究并不归为本文,道德绑架发生的可能性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因而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变迁的个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进而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一旦适应便会依赖它。强弱关系实际都存在,而点赞与否又是否只是一种个人的意愿,而其意愿背后的均衡因素又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在这种层面上,会呈现更深层次上的“点赞狂魔”以及“求赞”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