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班里的同学各有各的性格作文)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班里的同学各有各的性格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7 02:06:46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班里的同学各有各的性格作文)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一】

友谊是最珍贵的,从同学成为朋友则更加可贵。

——题记

有了朋友生活就多一份色彩;有了朋友,烦恼就多了一个人替你分担;有了朋友,快乐就多一个人分享。

我喜欢处在同学、朋友感情融洽、和睦的环境中,我喜欢这种友谊特有的感觉,所以我才格外珍惜这种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也就最看不惯,或者最不想看到同学之间搞分裂。

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和和睦睦,可是有些同学当众打架,拍桌子说脏话,吓的一旁胆子小的同学都不敢吭声。这些不好的,不文明的事在我看来都是可耻的……

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当你有困难时,同学们会毫不犹豫的来帮助你,但前提是你平时也要常常去帮助他人。可是生活中有许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互相体谅,互相宽容,互相理解,化矛盾为友谊。

时间飞跑,日月如梭,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五六年了。学习上,我们曾互相鼓励,生活中,我们曾相互帮忙。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五六年的时光匆匆流逝,我们应该珍惜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是这些成为我们以后美好的回忆…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二】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说到作文,大家当然都很熟悉。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和信息。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作文来规范它吗?下面是我们班主任边肖编的很有型的作文。欢迎分享。

学生常说:班主任很淡定,不在乎学生的感受。但是,我们班主任不一样。想知道的请看!

我们班主任介绍:

我们班的班主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叫江红,我们叫她江小姐。她有一个六年级的女儿,很娇气。但是江老师还是会保护她,很爱她,因为姐姐只有妈妈陪着,爸爸已经离开她了。对我来说就这些了。请看下面。

默认情况下,图像1:

那天,我正在上语文课。老师看着一个同学不停地说话,做着小动作。老师忍着,盯着他看了很久。他还在玩。老师很想忍,但是那个男生太可恶了,根本不听课。于是,老师走过来,正要拿着书打那个男生。突然,老师闭上了眼睛,她觉得不舒服。但是,为了不让男生挡住自己的脸,老师还是打了起来。“呜呜呜。”只听到全班的笑声和一个男生的哭声。老师认为他给了那个淘气的男孩一个教训,但是他却打了那个男孩旁边的'人。老师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哭泣男孩的头,说:“对不起,我打错了,可以吗?”这是老师的错误。

形象二,和蔼可亲:

我们班有个同学在玩滑板的时候摔断了手。他必须住院,所以他休学了一段时间。我们上了很多课,一直期待着他的到来。但是过了两个月,他还没来。终于,那天,他被妈妈送到了学校。所有的学生都热烈欢迎他,每个人都鼓掌,他的“好哥们”都拥抱他,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手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不让他受伤。这时,班主任来了,看见班主任说:“嗨,王津元,你来了!”还招招手,我们班的同学都忍不住笑了。这就是老师的和蔼可亲。

这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她很老了,但我们还是觉得她是个年轻的大姐姐!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三】

小女孩上中学来到了新学校,她想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社交生涯”,不再像以前一样做孤独的一份子。于是这个女孩用尽各种方法去尝试,几年之后,她真的成了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女生,甚至成为毕业舞会“女王”的热门人选。小女孩摘掉了“内向”的标签, “丑小鸭”终于实现被人注意的愿望。女孩向世人证明了:内向的人也可以获得影响力。

这个小女孩不是我,但是却惊到了我,因为简直就是我幼年时的翻版!我自己也是高中时意识到自己太过内向,立志要改变自己。不同的是,现在的我除了话比以前多了点,大多数时候还是泯然众人,丝毫不懂得影响力为何物,更别说运用了。如果不是读了凯伦·梁的《深度影响》,我会永远以为,影响力是明星政要才需要的东西,我们普通人根本不需要。

我们周围总会有些内向的人。他们大多喜欢安静,寡言少语,这种自带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往往被打上“害羞”的标签。内向与否并没有好坏之分,说起来也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

然而过于内向也会产生各种遗憾,比如自己有心仪的对象,却不敢向对方倾诉而最终错过;再比如有些家长,心里爱孩子嘴上却从不夸奖,整天不苟言笑地出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缺失自信而终生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在职场上还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员工任劳任怨付出很多,升职加薪却没他们的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知道埋头工作,从来不和自己的老板交流,老板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些人的存在。以上这些,都是因为内向者自身影响力不够的结果。《深度影响》这本书,正是写给内向者的自我提升秘籍。如果你也是个想要有所改变的内向者,或者说,想要学习运用影响力的需要者,那这本书非常适合你。书中讲述了75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不仅有利于你的职业发展,也能大大改善你和同事、朋友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深度影响》作者凯伦·梁,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女孩,现已成为亚洲职业演讲协会成员,美国训练与发展社团“提高人才绩效计划”培训师,曾入选“新加坡十大影响力职业演讲家”。。现在的凯伦·梁,已经成长为一名非常有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师。《深度影响》是她花费20年的时间研究自我意识和发展的精华集结,经过她培训的众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者,都更有效的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赢得了事业长足的进步。

《深度影响》

本书主要讲述了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深度影响力的基础

第二:拥有深度影响力的方法

第三:如何自然地赢得他人的`心

一,什么是深度影响力的基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影响力的含义。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影响力是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我们想要达成某一个良好的愿望,那就得看看自己的影响力能不能让事情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愿望,但事情的结果却常常不让人满意,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没有正确运用影响力。

《深度影响》中提到了影响力的两个核心:喜爱和尊敬。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想运用你的影响力,自然而然的赢得他人的心,就要使他人喜爱或尊敬我们。书中提到一个例子,公司里有这样一位员工,整天吊儿郎当,迟到早退,上司提醒过多次,还是没什么改变。某天这个员工又迟到了,上司决定不再像以前一样用温和的态度和他说话,换成了严肃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此时这位上司富于权威的表现提升了自己在员工心中的被尊敬程度,促使员工主动收敛他的行为。人们越是尊重你,就越有可能接受你对他们的影响。

让我们再看看生活中的例子。一个家庭里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叛逆,父母说话他不理不睬,吃完饭就甩门进了自己的房间。父母很生气,多次严厉教育,但是孩子就是左耳进右耳出,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几乎不存在。《深度影响》里提到:我们喜爱或者尊敬一个人的程度,决定了我们允许这个人影响我们的程度。喜爱是尊敬的基础,孩子如果不喜爱你,那也不会尊敬你。父母调整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孩子谈起了周杰伦,孩子的态度顿时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这个道理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你想对谁运用影响力,想要达到什么结果,就要“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影响力处于什么状态呢?《深度影响》提出了四种影响力类型,它们是:休眠型、权威型、亲和型、信服型。(如下图)

《深度影响》

休眠型:喜欢“做自己”,对运用影响力基本无感。

权威型:强调被尊敬,爱控制,不在意被喜爱。

亲和型:受人喜爱多,受人尊敬少。很难说“不”。

信服型:喜爱和尊敬完美结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导型影响力类型,但它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面对不同的人,需要处理不同的情况,你完全可以在四种类型之间转换。也许你固守一个类型已经很久了,尝试打开你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看看他人真正的关注点在哪里,调整自己的影响力类型,当你变换了视角,处理事情也会越来越顺手。

二,拥有深度影响力的FREE四步法。

凯伦·梁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来形象地说明了提升策略。她聪明地做了类比,把开车导航不断纠正到达终点的过程,类比我们通过行动来增加喜爱和尊敬,最后实现结果的过程。具体的步骤是这样的:(如下图)

《深度影响》

1创造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阿尔伯特·梅拉比安教授的研究报告称,形成第一印象的因素占比分别是:视觉(外貌和肢体语言)55%,声音(语气)38%,言语(用词)7%!由此可见,颜值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如果一个人还能够用得体的言辞清楚地表达自己,就完美赢得了“印象分”,也就赢得了初步的喜爱。

2快速建立融洽关系

WTF交谈法能够快速改善人和人的关系。W指工作(Work),T指想法(Thoughts),F指家庭(Family)。凯伦·梁告诉我们:交谈是人们互动的主要模式,在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双方如果按这个内容框架来交谈,会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一开始,人们通常会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Work)?”交换过彼此的职业信息之后,如果想深入建立关系,就要从对方的兴趣、爱好、成就入手(Thoughts),了解对方最在乎的事。“5W1H”作为提问的开头,开放式的结尾会让你了解对方更多。谈论家庭在工作场合未必有合适的机会,但你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对方的私人物品(Family),照片,甚至是屏保画面,只要找到双方的共同点,私人化的聊天就足够拉近你们的距离。WTF交谈法不是“一锤子买卖”它适用每一次的谈话,并且让你在这种“练习”中到人际关系更和谐的感觉。

3情感连接:将关系推进到信任区间

围绕激情和恐惧交谈。激情意味着梦想、目标这些根植于内心的终极想法,一个人只有在信任你的情况下才会愿意对你敞心扉。同样的,当一个人愿意对你表露恐惧,这预示着谈话将去往更私人、更亲密的层面。凯伦·梁指出:要在谈论过激情之后再去谈论恐惧。人们更喜欢分享快乐的想法。当你发现了一个人的激情和恐惧之后,可以问一个神奇的问题:“有什么我能帮到你的吗?”这句话之所以让人无法招架,会让对方觉得你就是希望所在。你们之间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信任。

FREE四步法中,如果做到了以上123,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已非同日而语。假如你需要发挥影响力的对象是你讨厌的人,你怎么办?凯伦·梁指出:换一个积极的词来形容对方。只有推翻你先入为主的坏印象,才有重新建立好印象的可能。

三,5C特质:如何自然地赢得他人的心。

如果说喜爱和尊敬是赢得影响力的基础,FREE四步法是用来影响个人的有效技术,5C则是影响团队的终极道法。5C是乐观、关心、自信、真诚、奉献。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存在某一个品质,也会为感受到别人的某一个品质而有所触动。这就是影响力的发生,在不经意间,我们被影响了。

乐观:乐观的人通常有着积极的态度;

关心:考虑对方,人们就会接纳你;

自信:相信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会感染别人;

真诚:让人消除戒心,得到信任;

奉献:施比受更为有福。

以上就是《深度影响》的主要内容。凯伦·梁虽然在书中列举了很多职场上的事例,但它的内涵对我们的生活也颇具指导意义。受人喜爱满足了我们的社交需要,受人尊敬满足了我们的尊重需要,发挥深度影响力就是自我实现需要。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发展的过程,学习和实践是唯一的路径。

凯伦·梁在结尾说:“人们可能不会记得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给他们的感觉。”

做更好的自己吧。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四】

如果把高考比作去西天取经,那么老师们就是那整天唠叨个不停的唐僧,而同学们当然就是唐僧的三个徒弟了。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如果把同学们按照性格、学习情况等条件来分类,正好也可以分为孙悟空类、猪八戒类、沙和尚类。处理同学关系,同学们不妨学习学习《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

孙悟空类的同学,应该是那些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个人条件都十分优秀的同学。他们在班级里已然属于“大哥大”、“大姐大”一类的焦点人物。他们虽然可能有点恃才而骄,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但也绝对不会脱离同学,不会恃才而傲。而且,这类同学大多数也都是敢于担当,能为了班级和同学的利益可以毫不犹豫的两肋插刀。他们重情重义、顶天立地,是同学们心中的佼佼者,人人崇拜的少年英豪。

猪八戒类的同学,论武功,没有孙悟空高,论任劳任怨、吃苦耐劳,也不敌师弟沙和尚。除了爱吃、耍滑,还有点小好色之外,似乎人们很难找到猪八戒一些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的.优点。其实,猪八戒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些小小的“聪明”,他情商很高。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与孙悟空、沙和尚相处,并不是与孙悟空硬碰硬,而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能躲就躲,实在不行就找师傅唐僧来主持公道。与沙和尚相处,也不是一味的恃强。这种人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势必会八面玲珑,多年屹立不倒。

当然,学校生活中还有沙和尚。这类同学没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和特长,一般都是逆来顺受、任劳任怨,而且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很好。他们在取经的道路上,不与大师兄争权,也不与二师兄夺利,只知道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工作,默默无闻地把担挑。这类同学只要能保持一贯的沉默,两眼不闻窗外事,也一定能在高考中修成正果,最后一生乐逍遥。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处理好同学关系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在校园生活中能够把学习搞好,这才是学校生活学习的正道。同学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取经的路上走错了方向,迈错了脚。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五】

有一回上课时,男同学郑宇星拍了拍前座的椅背,等前座的吴家豪回过头来,他又站起来,对吴家豪悄悄的耳语了几句,吴家豪立刻转过身去,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身体坐得非常端正。这一情景正巧被时时老师敏捷地“捕捉”到了,他温和地对郑宇星问到:“你上课和同学讲话,在讲什么呀?”郑宇星手足无措地回答首:“我、我告诉吴家豪:‘上课不要做自己的事,眼睛盯紧黑板……’”“你这样,很好,但是,如果人人都这样,课堂上不就一片乱哄哄的吗?我们尽量用手势来表达,好吗?”时老师友好的'建议道。

我认为,这句简短的口头禅,不仅代表着时老师的看事全面,明察秋毫,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时老师对同学们的平起平坐和尊重。

平时关系很好但偏内向的同学作文【六】

在这三年之后的重逢里,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呢?

媒体的宠儿,北川中学的学生郑海洋,全国知名人物,在灾难后成为了汶川精神的代名词。坚强、执着、阳光……对这个因地震而失去双腿的男孩,媒体毫不吝惜溢美之辞。他成为震后重建过程中树立的无数典型中最突出的一个。但当人问起他对今后的计划时,他回答:“上某某体育学院”,再问为什么,他干脆地回答:“因为学校的某某书记对我最好了,老来看我,她答应让我上她们大学。”从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来看,好像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现在,郑海洋也许正忙着出席各省市的.好心人、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组织的慰问演出,忙着向镜头展现他最阳光的笑容。那时候电视机前的人们可以热泪盈眶:真好啊,你看,汶川的人还有重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前在博大的同情心的驱使下,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也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后在博大的同情心和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一次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仅以北川中学为例,作为一所震后不久就复课的中学,现在平均一周就要接待一到两批远方的来客。这不禁使人怀疑:北川中学是震后不久就复课的,还是直至今日都没有正式复课?从郑海洋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北川中学——不能说所有人,但至少是一批人——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消极避退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恰恰就来源于好心人们过于泛滥的无私的帮助,这些持续三年并且愈演愈烈的的帮助为他们的逃避现实提供了理由。这就表明,汶川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仍只是一个趋势。但在北川中学这个微缩的窗口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变化已经在某些人身上凸显。

汶川变散了。这就像一个久病的人,刚开始时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要吃很多药,勤加锻炼,争取快速恢复机体的功能。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病有了起色,医生却仍不减药量,人就慢慢松懈了,对药物的依赖增强,也不经常锻炼了。久而久之,急性病变成慢性病,虽不危及生命,却给生活带来不便。这时有的医生往往会直接断药,人无药可依赖,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往往反而好得快。

汶川变散了。在刚震后形势严峻时汶川人众志成城,巨大的悲痛和求生的意念汇成一股强大的内驱力,鞭策着人们去救援伤者、建设家园。当好心人们、慈善家们和爱心团体们反应过来,积极捐款捐物的时候,这股强大的外力的的确确推动了汶川建设的发展。但现在,三年后,我们看到汶川的一切都将步入正轨的时候,这股外力仍没有消失,而是由推力变成了阻力,它强烈地干扰了汶川人建设家园的内驱力。从郑海洋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外力使得汶川人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多少遭到了削弱。众志成城地朝一个方向使劲的汶川不见了,出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精神文明典型汶川,出现了一个研究灾后心理阴影的心理学家们的实验室汶川,出现了一个好心人们展现自己博爱精神的舞台汶川,出现了一个带着阳光般的微笑接待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的招待所汶川。这里成了一个倾倒爱心的垃圾场。一些人千里迢迢走到这来,做忧虑状、做沉痛状、做饱含热泪同情状,于是捐款捐物慰问演出,当然看到“汶川很好”,做感动状、做放心状、做长舒一口气状,点着头,微微笑着,背着手踱着步子,回家去了,感到又对祖国和人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不是被言论的潮流所裹挟,被所谓的“爱心”蒙蔽了双眼,就是以救灾为噱头,其实别有用心。

三年之后的汶川,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我们的目光也应穿透歌功颂德的言论,看到事件背后悄悄衍生的汶川问题。在媒体报道的浸泡中,在蜂拥而至的好心人们的簇拥下,汶川是永远谈不到建设的。我们要说,三年后的汶川很好,我们可以放手了。当某一年的五月十二号,没有人再提“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没有人再去汶川慰问演出,没有人再捐款捐物的时候,我们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汶川的人终于可以重建家园了。

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