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经典文化作文)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经典文化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25 15:43:33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经典文化作文)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一】

在朱子学说中,《朱子家训》同样影响甚广。说起《朱子家训》,不少人会想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等名训。事实上,这并不是《朱子家训》,而是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

朱杰人指出,两者互为羽翼,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是对《朱子家训》的阐发与延伸,把哲理形象化了。如果把《朱子家训》比作纲,那么《治家格言》就是目。

《朱文公家训》又称《朱子家训》,原来收在朱氏家谱中,是朱子训诫家族子弟的私家文件,只是家族内部用的,并不对外。 “世界朱子联合会成立以后,我们认为《朱子家训》是一个宝贝,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它,所以就把《朱子家训》公之于世,并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现在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朱杰人说。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仅有317个字,却道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是朱子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高妙之处,也是《朱子家训》可以在汗牛充栋的“家训”著述中卓尔不群的原因所在。

在朱杰人看来,《朱子家训》虽产生于800多年前,但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比如,《朱子家训》对于马来西亚华人乃至整个马来西亚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2010年,马来西亚吉隆坡建造一个园林叫孝恩园,园内建有刻着中英文《朱子家训》的大理石石碑,当年还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优秀的“大学”教材,但当时儿童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教材。因此,朱子在晚年花费大量的精力,将孔子、孟子的家训收集起来并进行改造,重新写成《小学》,用通俗的语言把传统家训中最根本的思想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以精炼的语言表达。这就使家训摆脱了复杂而言不及义的弊端,使“训”的意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二】

朱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也有其现代意义。从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角度来看朱子的格致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在朱子哲学之中,读书是格物的最主要的工夫,《朱子语类》的“读书法”,记载了朱子教人如何读书,特别是如何读圣贤书的方法。虽然朱子自己的著作中似乎并没有把读书明确作为一个哲学主题来讨论,但有关读书必要性的问题意识处处渗透在朱子的哲学议论之中。鹅湖之会的最后,朱陆的争辩集中在要不要肯定读书作为学圣人的工夫,也反映出这一点。朱子所重视的格物工夫,其中主要的用力之方即是读书,对读书作为工夫的肯定以及以读书为背景的哲学建构,是朱子对孔子“学”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孔子之后,对“学”或由读书以学的思想贡献最大的人就是朱子。可以说,朱子的思想即是为近古的士人(读书人提供的一套学为圣人的目标和方法。现代人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朱子思想应较适宜于现代教育中学习者的需要。

朱子一生学问致力于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而对大学的几个重要观念的诠释在他的整个经典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子少年时即从父受教读《大学》,临终前仍在修改《大学章句》,他以超人的学识和智力,把终生的心力贡献给这一篇短小的文献的整理和解释。这表明朱子对经典权威的尊重,和通过汲取古典的智慧并加以创新来发展人文价值的信念。朱子所强调的格物和问学,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肯定经典讲论在儒学中的正当地位。朱子对经典学习非常重视,朱子所推动的读书主要也是读圣贤之书,读经典之书。虽然朱子作为哲学家毕生从事经典的诠释,但由于朱子特别重视读书人的经典学习,所以,他的经典诠释,是表述形式上,特别注意适合一般士人对经典学习的需要。宋明学者并非都是如此,如王船山的《读四书大全说》,是船山自己的思想著作,而不是用来教授学生的。朱子则不同,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以帮助一般读书人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为其著作目的之一。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参考的意义。

最后,朱子对经典学习,是持“德性”―“问学”相统一的立场,因此读书与经典学习,一方面,朱子始终以道问学的态度,主张人的为学向一切人文知识开放,注重精神发展的丰富性;但朱子并不是引导人走入专门性知识,是朝向超越专门知识,追求达到一种对全体世界的理解。这种态度最接近于通识教育的思想,即朱子真正强调的格物,不是追求一草一木的具体知识,而是达到对万事万物的“通识”理解;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指向具体领域的物理,而是指向整个世界的普遍天理。另一方面,朱子也以尊德性的要求,要求读书者把经典书中的道理与个人的涵养结合在一起,注重道德意识和价值情感的培养,涵养德性和品质,追求德性与知性的平衡发展,这也是与通识教育的宗旨相符合的。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三】

五千年以来,中国人最为骄傲就是在这悠远的历史河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中华美德的人,所以中华美德就是每个中国人精神的支柱。我觉得不论是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只要心中存着信念,都会有一个“活雷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不过一个画面,有辆车子行驶了一会儿,来了一个老奶奶,其它人都是坐着的,只有老奶奶一个人站着,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让位。总于有人提出让座了,可他也不愿意,只是推推搡搡地让别人让座,大家都不愿意,这样维持了很久,始终没有一个人让座。不就是让个坐吗?有多难,说明这些人的心理十分肮脏,十分灰暗。老奶奶快坚持不住车子的颠簸了,这时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扶着老奶奶坐下了。这真让人眼睛一亮,其实让座并不难,主要在于你有不有一颗中华美德的心。传承中华美德时我们每个人中国公民该做的,争取人人都做“活雷锋”,不要让生命里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四】

“宋代道学是儒家发展的新形态,以朱子为中心的宋儒理学特别强调传承道统的意识,对‘学绝道丧’特别忧患,‘学绝道丧’就是文化传承的中断,这对今天重续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有重要启示。”“文化传承最核心的是价值观。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一套体系是中华民族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陈来认为,朱子广泛继承了儒家的学术文化,对古代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对四书的集结和诠释几乎花费了毕生精力,是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这是近1000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比的。

在陈来看来,朱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对儒家“学习”思想的一种哲学论证和展开。朱熹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

朱熹仕宦九载,立朝御前46天,上书请辞64次,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著述、授教之上,“绝意仕途,以继二程绝学为己任,奋发读书著述”。朱熹参与创建、修复、讲学、题记的书院有64所,其中自建4所。武夷书院原名武夷精舍,由朱熹亲自擘画、营建,宋淳熙十年(1183年建成。据记载,自武夷书院建成后,武夷山理学学术活动空前活跃。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和朱熹的讲学与教育实践有关。

陈来认为,朱子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朱子学的对象主要是士人,朱子学的宗旨是为士人提供一套道德学问思想体系,因此朱子强调“学习”“读书”的性格,与其宗旨相一致。以古代朱子学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都超过小学而属于“大学”,所以重视《大学》的朱子学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几乎所有人。

在朱子思想中,其教育理念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参考意义。”

作文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五】

武夷山是朱子成才、成就、成名之地。上午9时,鼓声响起,武夷山市政协主席杨永华主持仪式,武夷山市代市长林旭阳恭读祭文,莘莘学子齐诵《朱子家训》。

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和武夷山市的代表,朱子后裔代表,朱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韩国朱子文化交流代表团,以及武夷山社会各界代表,肩披绶带,手持金秋丹桂,分别向中华茶博园内的朱子像敬献花篮、桂枝,并致鞠躬礼。

“朱子理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历来高度重视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南平市副市长朱仁秀表示,此次开展朱子祭祀典礼,不仅是对先贤的景仰和纪念,更是对朱子理学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2015年8月,朱子祭祀典礼被列为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6月,南平朱子故里被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今年以来,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朱子之路”沿线城市的近千人来到武夷山开展游学活动,朱子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

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代表黄柏翰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朱子文化对台湾民间的影响很大,所以朱子文化已经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通过继承弘扬朱子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

目前,武夷山加快推进五夫朱子文化生态园项目建设,五夫朱子文化生态园项目被列为福建省“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同时,在全社会普及弘扬朱子理学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并依托各类朱子文化活动强化与韩国、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