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写去广德寺旅游的作文)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写去广德寺旅游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01:38:35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写去广德寺旅游的作文)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一】

今天,我满怀期待地和爸爸妈妈去古文化街游玩,这还是我第一次去古文化街呢!

一到古文化街,我立刻就被那里的民俗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里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年货,有的在精心挑选,有的在兴致勃勃地讨价还价,有的带着称心的年货匆匆离去……咦,那时什么?哦,是一个大铜壶!它可不是一般的大,足有普通壶的十几倍,我伸开双臂都抱不住呢!壶盖上有两条小龙,各自摆着帅气的姿势,显得很神气;壶身上缠着一条长龙,龙头悬在空中,龙口张开,成为壶口。

“是不是书上写的龙口大铜壶?”“就是啊!”卖茶汤的人向我介绍到,“这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看见了茶汤,口水都流出来了。“我来一碗黑米的!”伙计先把少量开水倒入碗里,再放上黑米面,调匀后,冲入壶中的.开水,一碗像果冻一样的茶汤就变出来了。最后加上各种喜欢的小料,一碗热乎乎的茶汤就完成了!盛一勺放入口中,香甜可口,美味极了。

今天在古文化街,我还看见了许多传统商品,比如:糖人、对联、泥人、空竹……这些商品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二】

金沙和三星堆的游览分成了两天,不知是幸运还是遗憾。一方面,分开的游览冲淡了记忆,少了许多对比感。另一方面,间隔的时间也使我没有沉醉于前一景点的震撼,而错过三星堆的'韵味。

对三星堆的印象,大多是面具和神树。也曾在各种渠道欣赏过相关的图片,但亲眼目睹还是有着不同的感触。

在第一个展厅就看到了神树的真容。沿着蜿蜒的参观路线前进,在转角处的惊鸿一瞥便引起了我的兴趣。耐着性子听完导游的讲解,屏住呼吸,去迎接这所谓“重磅炸弹”的洗礼。资料中的3.95米不过是一个数字,但当亲眼看见一层楼高的桐树矗立于展厅中央时,还是会惊叹不已。尽管已经知道这神树分开铸造再组装的工艺,但还是对古人的智慧叹为观止。

神树的上端事实上还有缺损的痕迹,这令人浮想联翩。是不是在神树的上面还有神树?是不是它真如展厅的名字一样,是通天的神树?在人类的早期,大多都有着关于通天的传说。就像圣经中的通天塔,虽然最后失败,但这探索的精神将会永存。

远古的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精神,而我们又将如何贯彻?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三】

每当节假日人们都去旅游的时候,我总是要和妈妈去一趟天津古文化街,我从小到现在去过古文化街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可每次妈妈问我想去哪儿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肯定还是古文化街。妈妈有时开玩笑地问我为什么总是想去那儿?是呀她的津味、古味、文化味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古文化街由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三部分组成,全长580米,街宽7米,除了有天津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刘氏砖刻等,还有全国各地的景泰兰、牙玉雕、双面绣、中西乐器、艺术陶瓷等上万种文物古玩、图书字画等。除了各式店铺外,还有不少小摊,有糖葫芦、烤红薯、糕饼等,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龙嘴大茶壶冲、配出来的"茶汤",味道和表演的技术让人看后不禁想尝尝。

每到节庆时什么舞狮的、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更是热闹非凡。

漫步古文化街,耳边传来一声声的叫卖时就好象我们又置身于那个已经离现在很遥远的年代,眼前仿佛出现一幕一幕陌生而又熟悉的画面。每次到那里我都看不够,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意。

古文化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很深的文化氛围,所以我喜欢古文化街。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四】

前几天,我参观了天津古文化街。很幸运的是,在去古文化街的途中,我先领略了被誉为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鼓楼的风采。

登上用青砖砌成的鼓楼方形城台,古文化街的景色尽收眼底。我一边欣赏街景,一边继续攀登。到了上面,只见鼓楼中央悬挂着一口高近2米、重达3吨的铜钟。我用尽全力,连敲三下,悠扬古朴的钟声飘荡出去,余音袅袅,真是“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柞早晚钟声”。

从鼓楼上下来,我一直往东行,穿过高达10米、刻有“津门故里”的牌楼,来到了古文化街上的天津民俗博物馆所在地—天后宫。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占地5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距今有近800年的历史。整个天后宫用青砖青瓦建成,飞檐斗拱,造型古朴典雅,十分别致。

站在天后宫前,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山门门额上整砖镌刻的“救建天后宫”五个烫金大字。走进山门,穿过高大宽阔的前殿,向西就到了天后宫的主体建筑——正殿。这里气势恢弘,香火不断。大殿里供奉的天后神像头戴凤冠,身披霞被,神情端庄祥和。

出了天后官,广场上正在举行盛大的庙会。远处,戏楼上古曲的唱腔荡气回肠;近处,翩翩起舞的高跷步伐轻盈,舞动的金狮威风凛凛,翻飞的巨龙气势夺人……这里锣鼓喧天,观者如云,掌声如潮,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离开广场,我又来到了熙熙攘攘的宫南大街和宫北大街。街道两旁的仿清店铺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只见架子板上贴满了火红火红的福字儿、吊钱儿、剪纸和对联;货架上挂满了大红的灯笼和中国结。身着唐装的人们宛如锦鲤穿梭在水中一样欢畅,这里真是红色的海洋!

咬一口一兜油的“狗不理”包子;掰一块嘎嘣脆的“十八街”麻花;吃一串“皮上不沽毛”的“丁大少”糖堆儿;喝一碗香甜浓郁的杨氏“龙嘴大茶壶”茶汤;买一张“连年有余”的杨柳青年画;捏一个“泥人张”的“虎来福”;放一只“风筝魏”的“喜羊羊”;吹一个栩栩如生的“大刀将军”—蜂螂……

古文化街津味十足,犹如一坛窖香百年的老酒,令人回味无穷。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五】

说起来很是轻松,似乎,他们是飞来的。看了《闯关东》,才知道世事无常,世道艰难。想象当年,战火纷飞,灾害频发,何等凄凉啊!如果不是没有生路,谁愿意去闯关东?看看这个“闯”字吧!何等的气魄啊!闯出一片天!山东人是很有豪气的,水泊梁山,义和团都是在那里闹起来的。中国那么大,他们只能去关东!因为关东人有霸气,和山东人意气相投。山东人又很精明,很仁义,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孔老夫子智慧的液。所以,关东肥沃的黑土是给他们准备的。他们精心的盘算,哪里种烟,哪里种粮,养多少牲畜,雇多少长工,赚了怎么办,赔了怎么办。可是有几个人能幸运的称为地主呢?更多人只能去淘金,放排,伐木。看《闯关东》里的场景,真是让人震撼!一个个虎背熊腰的汉子,朝着老金钩虔诚地跪下,齐喊:“山神爷爷!保佑您的穷孩子吧!俺们给你上供了!”这种呐喊如此熟悉?在哪部书里看过?对了,《水浒传》里阮小七站在竹筏上大喊:“爷爷生在天地间!”这顶天立地的汉子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营生,豪气是不会变的。还有,伐木的时候,他们高喊:“顺山倒了!”这个习惯,现在的东北人还保持着,前几年回农村,伐木工人伐木,还要喊一声:“倒了!”因为此地是平原,没有山,就把“顺山”省略了。这可不是一种习惯,这是一种遗传,遗传的是一种气魄,一种精神!我写过许多关于关东的文字,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气质,可是我的能力有限,只能粗笔勾勒出大框,挖掘细腻的东西,最本质的感觉,这是我最大的追求。

有人说:“闯关东是一部与泪交织的历史。”,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比从身上流淌的的更疼!山东年年受灾,哪个家乡人不心疼?又想起了老金钩,淘金的朝山东的方向跪下,祈祷:“保佑咱山东的亲人,都平平安安的!”这是撕心裂肺的呼唤!他们的心在流啊!身上淌了,能止住,能擦干,心里的呢?心里流,又止不住,擦不了,只能变成泪,流淌,可是泪水,也是止不住的。故乡之思,亲人之思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淡,反而会像酒一样越酿越浓。用这种苦水酿出的酒浇愁,愁更愁!泪打击下的山东人不会被打垮,他们唱,他们喊,在高山上,在大江上,在密林里,在雪堆上,任瑟瑟秋风吹散碰头,任潇潇暮雨打湿垢面。咱们选择了“闯”就敢斗天斗地,没啥好怕的!另外一个原因,怕有什么用呢?已经踏上了绝路了,回头是,上前还有希望!人只有在绝路上,才能寻到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兔子急了跳墙”吧!跳墙还有不同的跳法。有的人跳错了墙!我不止一次写过土匪,他们中大部分是英雄豪杰,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害民贼,他们中有一些也是闯关东的,可是他们干不动,闯不起,就干了土匪,欺负更弱小的人,这太不公平了!

关东文化园游记小作文【六】

之所以将朱开山跟管水两个角色对比,是因为这两个角色同样的邪性,也同样的性。他们都可以为了亲人不顾生,在民族大义面前凛然正义,可是在对付流氓无赖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甚至比对方还要无赖。两者之间不同的是,朱开山从一出场展现给观众的形象就是个大人,他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即使是居家过日子也从来没想过开小差,而管水则不然,他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不能算是单纯的`正面或者反面人物,而是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人生阶段。从复仇、逃亡、生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到威震关东的土匪头子,到赌徒再到浪子回头,华丽转身。与其说是高满堂的笔下写活了管水这个角色,倒不如说是赵毅再次成功精准的拿捏到角色的情感诉求,将管老二的“邪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回头看看赵毅饰过去饰演过的角色,无论是《雍正王朝》中的饰演李卫或者《大宅门》中的白敬业再或者《天下粮仓》中的许三金,赵毅总能将小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栩栩如生。大人物不好演,因为不够接地气,小人物更加难以把控,因为小人物的塑造要求演员拥有多方面的可塑性。个人对赵毅曾经饰演过的角色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部叫《小六》的电视电影,赵毅在片中同样饰演一个名叫小六的小人物,小六是个智障,擅长捏泥人,却总被师兄弟嘲笑,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拥有美好的生活愿望,可是残酷的现实总是一波接一波的侵袭着他平静的生活。之后的赵毅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电视剧作品中,他从来都不是大人物的首选,可是在小人物的身上演绎出人生百态,这样的功力同样是台下十年功的不俗表现。

犹记得《一九四二》中赵毅饰演的少东家,尽管只是在影片前半段惊鸿一瞥,但是仅仅几分钟,一个好色懒做又吝啬的地主少东家形象就跃然银幕之上,这当然要归功于赵毅的演技,用他自己的话说,演好小人物才更加锻炼人的演技。《闯关东前传》中的管家三兄妹,老二管水的遭遇更加离奇坎坷,从山东到东北再到俄罗斯,一路走来,管水的所作所为可谓是让人既爱又恨。不过一个能让观众既爱又恨的角色,已经充分说明了作为演员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