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正在努力的人作文800字)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正在努力的人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11-12 04:07:25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正在努力的人作文800字)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一】

我最讨厌的就是星期五了,这时你可能会问了:“星期五过了就是星期六了、星期天了,怎么你会讨厌星期五呢?难道你不喜欢周末吗?”不是我讨厌星期六、星期天,我也想玩呀,但是,每到星期五这一天,同学们就大量制造垃圾,连我也不例外。等下周一来,满教室的垃圾,一大堆一大堆。特别是我们班的'熊玲仪,一天到晚都在吃,吃了呢还不说,还乱扔包装纸,这样的同学不只一个呢!哎,还别光说学校,让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吧!街道上、人行道上到处都是垃圾的天地。

哎呀,人行道上到处是垃圾,什么棒棒糖、牛肉干……垃圾们都在这里开会了,垃圾们就是不乖,连垃圾桶老师立在那里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你们看,更可耻的是那几位叔叔阿姨,居然在草坪上吃东西。到草坪里去就不对,这些人不但在草坪上吃东西还乱扔垃圾,可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桶啊,我真是弄不明白他们是怎样想的。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训斥声,原来是那边一个小朋友,他吃完玉米把玉米棒随手扔到地上了,他的妈妈一边教育他,一边让他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这个阿姨的品德真好,大家纷纷夸赞她,看着可爱的小孩,阿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人太不讲卫生了,地球妈妈的的花衣弄的太脏了,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不要再伤害她了!我们一定要随时控制好自己,为地球妈妈作出一点贡献吧!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愿身边的垃圾越来越少,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二】

以前,我是懦弱的,无力反抗他人的打压,同学们都瞧不起我,认为我一无是处。遇到困难就会被打倒或哭泣,不能勇敢地去面对。我希望能战胜困难,变得坚强起来。可我的能力不足,不能冲出去,或许是我没有勇气,不相信自己。

有一次,冬天下雪路面结冰了。父亲送我去上学。他走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后面。慢慢地走着,父亲在前面走两步等等我。害怕自己走远了,我没跟上会摔倒的。我刚开始不在意,认为没有什么。走了一会儿后,我有些着急了,心想:这么冷的天,父亲走路还要等我。我有些过意不去。便加快了脚步。不料,一个踉跄,我不幸摔倒了。摔得我痛苦不堪,站不起来,多希望有人能来将我扶起。父亲并没有马上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我抱怨父亲。我怕父亲冷,才加快脚步,不幸摔倒了。父亲不但不扶我,还说我自己不小心。我决定与父亲怄气。站不起来,即使地面很寒冷。这时,父亲终于走了过来了,我立刻开心起来。父亲走到我面前,蹲下来。他并没有马上扶起我,而是轻轻地和蔼地告诉我。说:“女儿,你要坚强,要自己站起来,父亲不可能每次都在你的`身边,在你遇到困难时,将你扶起来。你要自己爬起来,重新面对生活,大胆往前。”说完。父亲将我扶了起来。并且告诉我:“这是父亲最后一次扶你,以后你要自己站起来。”父亲带着我走向了学校。我想了想父亲的话,觉得无比有道理。

父亲不可能每次都帮助我,我要自己救自己。自己坚强起来。克服困难,大胆走向前方,前面的道路是光明的。

坚强是滔滔大江的河流,没有它,就只是一片泛滥的波浪。所以我要坚强。坚强让明天更好。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三】

以过于严肃和所谓专业的态度研究这部电影与过年和谐欢腾的气氛严重不搭,因为主创者并没打算将什么高档的艺术价值注入这部影片,影片是热闹和闹腾的,就像家乡的烩菜一样,各种材料放在一个瓷锅中翻腾,各种材质各入其味,反倒出来一种特别的味道。正如影片将梦想一词始终贯穿在其中一样,一帮淳朴又可爱的乡亲,都怀抱着某种梦想,支撑了影片。

《越来越好之村晚》的主题之一是归乡和离乡,老少爷们为了生活打拼出城,到了过年又为了家乡和亲人回乡,一来一的滋味也永远只有如此生活过的人才懂得。所以,当电影中耿直因为得奖事情被揭露,而落寞的说出永远不写的话时,乡亲们拿着耿直幼时朗读的场景,充满了仪式感,却又蕴含了很多东西。

想想我们身边,很多村落里都有耿直这样的青年,或许是全村第一个走出农村奔向城市的文化人,这一鲤鱼跳龙门式的成长,就不仅仅是耿直本人的梦想在成真,更是全村或者说全家族家门上的荣耀,影片中一个少年老成的孩子念着耿直写的“他们说,远方和这里不一样,可俺爹说,咱祖宗的根,就在这道山梁上。”这句充满了乡音乡情的话,实际上是道出了每一个在外打拼青年的心声,还有春节文化的内涵。

《越来越好之村晚》的缺点在于故事有点散,影片的故事感本来就弱,又被分割出的几个故事更加弱化了,而且故事的跳转通过台词和段子还是略显过于随意了。在我看来,影片倒不如将故事的发生地全部放在那个充满童话和梦想色彩的乡村,更纯粹更乡土,也更加乡村春晚范儿。

但是,影片虽然是刻意和“肤浅”的',但却真正是充满了过年气氛的。影片结束,其实谁都不在乎那台村晚到底般的怎样,而更重要的是导演将这个过程展现了出来,整个过程导演用了很多看起来没什么营养、听起来却有点搞笑的台词以及演员们略显夸张的表演带起了整部影片的气氛,央视某节目的宣传词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越来越好之村晚》倒是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手法略显非现实,影片里的戏谑和对梦想和努力的赞美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成了影片较为独特的一点。所以,《越来越好之村晚》的出现,实际上也是近些年来区别于都市时尚圈的农村流行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现。

再说一句:这部影片不适合以正儿八经的态度欣赏,因为你会坐立不安。而若以过年七天乐的心态看,你又会乐不可支。选择,自己做吧!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四】

生活越来越好了,而年味反而淡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话题。过年原本是最为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此刻却引发很多年轻人集体吐槽,年轻人集体怀旧小时候的过年情节,更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过年回家种种责难与拷问,成为“恐归族”。媒体调查80、90年轻一代对中国年的感情,结果显示年味随着年龄增长热度退减,昔日那个欢天喜地的中国年,已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怀旧。

现在的年轻人为何打不起过年的精神,对过年越发没有了那种热烈的情趣与兴致?为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享受也越发富足的今天,我们却对传统节日丢失了一种兴致勃勃的情怀?这个问题不只是关乎着大家过年能否开心,更关乎着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谁抢走了我们童年对过年那种眷恋情愫,又是什么让年轻人过年不乐观,反而“压力山大”?

年味都去哪了,年味为啥淡了?很多理智且颇为成熟的人,会说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是啊,因为长大了,我们肩头多了责任与使命,更添了烦恼与忧愁,儿时过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逝在成长之路上。小时候,过年吃顿饺子,有新衣服穿,男孩放鞭炮,女孩头上插朵花,这些今天看来似乎再平凡不过,甚至老土的过年方式,就足以让过来人大发怀旧之情。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来只有过年才会操办添置的东西,现在分分钟都能得到。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可以随时去买回来;而成年人买新衣服更不是过年的“专利”,现在只需轻轻点下鼠标就能搞定;原来一年最重要的宴席“年夜饭”也可以在饭店订个套餐,免去油烟之苦……这些种种,让人们对过年没了期待,也迷茫着过年应该要干什么,“年味”慢慢变成了“乏味”。

一到过年,我们就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吐槽,大家相互问候这过年还剩下啥,恍若只有对儿时的怀念。过年很累,压力很重。就业、买房、婚嫁,这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种现实压力。当下,80后普遍成家立业,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被剩下”,他们在大城市打拼,却难有归宿感,身份与房子是留在这个城市似乎难以逾越的短板,只好以牺牲青春来打拼未来。在80后情何以堪的时候,90后步后尘而来,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成为年轻人头顶望尘莫及的两座大山。过年不是不愿意回家,很多人不敢回家,回家的成本足以让人生畏,更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亲友们那些不知所以然的问候。结婚了么?孩子有了么?在哪工作?收入还行吧?房子买了吗?这每一个问题似乎都量十足,难以招架。在社会压力普遍增加的同时,人们无暇对过年倾以太多的情感,年假顶多是难得休息几天。

传统节日中民俗文化逐步遗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过年赶大集变成了逛超市,过年燃放鞭炮如今成了一个纠结的话题,庙会文化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很多小朋友已经说不出过年的来历,我们传统佳节却丢失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我们从串门拜年到用电话拜年和传真拜年,后用电子邮件拜年,再用短信拜年,现在连短信也不用了,用微信;甚至我们连红包都不包了,而改用手机“支付宝红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涣散了、消解了、搞乱了。春节的民俗被一个个地消除,以至于今天我们中国老百姓似乎已经不会过春节了。

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但是年的味道其实还在。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年就是回家的那份期盼。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越来越努力的我作文800字【五】

“年味越来越淡。”是每次年后被提及最多的话题。正如春晚歌曲《群发短信我不回》里的歌词一样“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我觉得太累。”除夕夜,似乎都在回短信、看春晚、刷微博中度过,但是除了这些现代的贺岁方式外,似乎很多的传统仪式都无声无息地消解了。

其实春节本身就是仪式的集合体,像祭祖、守岁、贴春联、邻里之间互道祝福、走亲访友、发红包等等。这些仪式不可偷懒,更不可省略,因为仪式本身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过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年味的淡化正是因为来自仪式感的弱化和物化。

如果有幸你在中国的乡土乡间过个年,便会感觉年味依旧如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样。但为何邻里之间拜年祝福的仪式在城市的小区、社区就进行不下去且消失了呢?这不应该拿城市化作为借口,这只是画地为牢的结果。想想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除了看春晚和发短信、偶尔发发微博之外,确无其他事情可做。这样的话,其实不是各家各户在过春节,而是春晚在帮我们过春节、本应该作为春节的主体却变为了春节的看客。

再说回到这些消散的仪式,大家逐渐的让他们消失是因为春节的这些仪式总是庄重而又繁琐的,但是仪式往往象征着一种承诺、宣誓、结束和启程。例如祭祖——最能代表春节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守岁——则是春节的核心。像贴春联这种最传统最简单的仪式,其实是现代城市,不是不贴就是贴一副春联不换,一劳永逸。

可以说,这些仪式正面临着物化的侵蚀,像发红包本是带来财气和喜气的举动,却在近年红包文化的异化中变了味道,连年水涨船高的压岁钱俨然多了些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意味。而越来越后的钱包,俨然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一大负,甚至有人因为回家过年发红包压力过大而选择在外地过年,这多尴尬。

每年春节过后,面对着越来越淡的年味,总有会声音指出要保卫春节,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了一些仪式,自然就没有了节日的眉目,以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