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痛与乐的作文(忧与乐满分作文)

痛与乐的作文(忧与乐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1 12:15:23
痛与乐的作文(忧与乐满分作文)

痛与乐的作文【一】

元宵到,吃元宵。为了庆祝今年的元宵节,成老师告诉我们要开展做元宵的活动,我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在成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米团揉成了长长的米条,米条像一条小白龙一样躺在桌布上。我从米条的一头扯下了一小段米团,在手掌中慢慢地搓成圆球,用手指在球顶上面按了一个小小的窝,两只手相配合,转动圆球,把圆球揉成了一个扁窝。我轻轻地舀了一勺豆沙馅,扣在这个扁窝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拢米团,直到把豆沙馅都包里进去。我又大幅度地在手心里搓了两下,大功告成了!我把成品托在手心里,仔细欣赏起来,哈哈!我的“手工艺品”看上去还挺精致的!我乐得哼起了歌儿。我回头看看周围,同学们做的元宵有大有小,有圆有扁,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但是,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

元宵做好了,等到水烧开了,我把自己做的元宵一股脑倒进了电饭锅里。没过多久,水又滚了,只见一个个雪白的元宵漂浮在水中,挨挨挤挤的,好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乒乓球。我惊讶地发现这些煮熟的元宵比下锅煮之前胖多了,白白的,圆圆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成老师将元宵盛到我的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哇!真香啊!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大家都吃得特别香甜,特别开心。教室里,欢笑声、喧闹声好像都要把天花板给掀翻了!

全班同学一块儿搓元宵、吃元宵的情景让我感到无比快乐和难忘!

痛与乐的作文【二】

今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八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到院子里放烟花。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打火机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表弟们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烟花,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湖南卫视的元宵喜乐会,一部由一部小品让我们开怀大笑,一首有一首的歌曲让人心旷神怡。过完了元宵节,这个年就过完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痛与乐的作文【三】

狭义来说,“乐”指的是身心都感到舒适,“苦”则指的是身心都遭受逼迫和烦恼的侵袭。但不管怎么说,人给“苦”和“乐”所定的界线,都是人为定制的,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界线。对饥饿者而言,一个馒头都是美食,是“乐”,而对饱腹者而言,山珍海味都难以下咽,是“苦”。环境和人自身的状态决定着“苦”与“乐”的界线。

有个小姑娘小时候怎么都学不会拼写,老师们都认为她是一个弱智儿童,同学们背地里都叫她“白痴姑娘”。由于被周围的人歧视,她的性格变得阴郁多变,因故意伤害同学而被送进了教养院。在教养院的三年时间里,这个小姑娘勤奋学习,连劳动的时候,都还在背单词。当她从教养院出来的时候,她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但由于缺乏社会,从教养院出来不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就先后两次怀孕,更是被社区的人看作是道德败坏的姑娘。众人的冷漠嘲讽的目光使她抬不起头来,她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然而在母亲的关爱中,她重新振作起来,对生活再次充满了希望。

这个姑娘和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但她们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两次流产的结果,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也没有人愿意娶她。后来她收养了四个孤儿,虽然不能给他们丰厚的物质生活,却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同时,她完成了夜校的学习,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

八年后,三十五岁的她在丈夫的陪伴下,走入学校会堂。在那里,她从校长手中接过了自己毕业证书:她已经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那时候,人们都向她投来羡慕的眼光,没有人知道,走到这一步,她付出了多少,又克服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当成功之后,我们再去看他过去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苦难本身是不幸,但苦难却未必造成更深的苦难,只要我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并为之努力,苦难甚至正好是我们行动的巨大的推动力。幸福和不幸都藏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保持幸福的心态,就可以把苦难变成美好。

享福是舒适的,让人感到快乐,但福与苦就像一个沙漏,福享用一分便减少一分,而苦便随之增加一分。有很富有,有钱有势,天天过着极为奢华的日子。在他家厨房后面,住着一个很贫苦的老人。富人家每天吃不完的米饭,都倒在厨房的阴沟里冲走,从老人的门前流过。老人看着可惜,便每天把米饭捞起来,晒干后保存着。几年后富人家碰上了灾祸,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吃的东西。隔壁的老人便把以前阴沟中捞出的米饭煮了,叫富人的一家老小来吃。饭很快就吃完了,他们觉得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饭,都很感激老人。老人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些饭都是你们家的。

当饥渴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永不满足的就会转向其他地方,以此来消耗我们的精力。在内心深处,我们明白正是那些不停的追逐造成了我们的痛苦。漂亮的衣服首饰,男女之间的相互追逐,确实能带给我们一定的快乐。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会发现这些享受正是造成痛苦的原因,短暂的享乐过后,接下来的正是无尽的痛苦。

有一个商人,在他的生意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不幸染上了严重的眼疾,视力严重下降,看什么都变得模模糊糊的,连驾车外出都成了问题。在医院了,他认识了一个与他同患一种病的病友。这位病友受不了突然降临在身上的折磨,变得脾气暴躁,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中,不到半年就离开了人世。目睹此景,商人感到了生活的黑暗,他的生意也不得不结束了,生活变得愈加艰难。

在他养病期间,艰难的阅读成了商人唯一的安慰。因为眼疾,商会到了视力偏弱者的痛苦,他决定寻求一种容易辨认的字体。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印有粗线条的斜纹字体,不但对视力差的人大有帮助,还能提高一般人的阅读速度。于是,商人拿出了自己最后的储蓄,投资到以这种新字体编排的书籍印刷当中。商人的这笔投资,被印刷厂看作是一种浪费纸张的行为,不料这种特别的书籍才一上市,便受到了众多有视力障碍者的青睐,商人一下子又赢得了财富。

苦往往可以转化。苦难向幸福的转化,常常是奇妙的,有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这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比喻。蚌因身体上嵌入砂子,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到了伤口复合时,旧伤处就出现一颗晶莹的珍珠。哪粒珍珠不是由痛苦孕育而成?事物形成最初时所表现出的“苦”的一面,并不是其最终的状态,我们还需要多一点耐心和坚持,看着它慢慢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