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以凡人微光为题的作文800字母亲(凡人微光800字作文范文小学)

以凡人微光为题的作文800字母亲(凡人微光800字作文范文小学)

更新时间:2024-03-30 18:29:52
以凡人微光为题的作文800字母亲(凡人微光800字作文范文小学)

以凡人微光为题的作文800字母亲【一】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天才,而且,是个不可一世的天才。既然我是天才,那么,我自然与纵不同。我身边的。都渺小如草芥。我轻视平凡,我愤恨庸俗,但是,我却痛苦地生活在平凡和庸俗里。于是我便成了了拯世的英雄,在滚滚尘世中孤寂地呐喊和悲歌!

然而,有一天我却发现大部分人都自以为是天才,也和我一样痛恨平凡与庸俗。这一发现使我大大震惊了,因为,这证明我的“自以为天才”与“自命不凡”正是我的“平凡”与“庸俗”之处,换言之,我所痛恨与轻视的却正是我自己!

因此,我终于知道,我不再是个天才,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我的呐喊,也只是平凡人的`呐喊;我的悲歌,也只是庸俗者的悲歌!

我是凡人!

我跌坐在校园的芳草地上,扯下所有包装这美丽,在掺和这温暖扎实的土地上,好友为我摄下这一瞬间,校园里便多了一分“无心插柳”的帅气。

做凡人,其实也是一种美丽,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英雄太少,而凡人却很多。可是,也只有平凡的人,才会让你有异样的感动,让你感到那平凡的外表下所包容着的淳厚的心与情!

凡人,并不可悲,可悲的是,身为凡人,却有一颗不凡的心!

以凡人微光为题的作文800字母亲【二】

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广州寄了五千元钱回来了,留着我和弟弟读书用,那天晚上,邻居家的小男孩,李伟生病了,他的父母不在家里,家中只有他和一位年老的奶奶。李伟的奶奶晚上跑到了我家,对我妈妈说:我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帮我把伟伟带去看医生吧我本以为妈妈不会答应的.,留下来陪我和弟弟,可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一口答应了,跟着就带着李伟去了另一个村子里的农家医院里,当时,李伟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行动也不方便,妈妈就一路一路背着他,我看着这情景,心里都吃醋了,因为从小到大,妈妈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背李伟似的背过我。

还有一次,那时我七岁了,晚上发高烧,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就带我去看医生,那时,我也像李伟一样身体状况不好,我想要妈妈背我,但妈妈一口就否定了,妈妈说:这么点苦都吃不得,将来怎么成大事。那晚,我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走,多少次摔倒,多少次的碰撞,妈妈都无动于忠。而她现在对李伟却超过了对自己子女的爱,一路背着李伟,一个瘦弱的女人怎么能背得起如此重的一个人呢,而且还有这么长的路要走,晚上又没有车可以坐,而我的母亲却只能一步一步地背着他向前走。

我的母亲,你在我心目中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每天都为自己子女操心,从来都不管自己的身体,母亲,女儿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以凡人微光为题的作文800字母亲【三】

我到班时,他正趴桌上睡觉。等人差不多齐了,他才起来。洗把脸,坐在我面前。我刚想开口嘲讽他贪睡。他一个响嗝就把我震出了老远。老吴笑了笑,挠着头说:“中午酒喝多了。”我无语。没错,老吴 。我钢笔书法班的老师。为人...还真有点说不出来。

他开始给我讲课,他的字写在本上,飘逸如王佑军,刚劲如柳公权。一点一横都能给人以极愉悦的享受。可一个大书法家的形象,却被一声声吆喝给破灭了。“嘿哟,字要好,宝盖小;王字旁,左边站,只有写小才好看。”他用一种极为怪异的拖音 ,念出写字的口诀。照他的话说,那跟武林秘籍一样一样的。

一会儿,有家长来询问这个书法班。他站起来,刚才的醉酒劲全部消失无踪了。一开口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三百块,包教包会,哪怕一年两年后,你还来学,都是免费的。”虽说事实如此,但我觉的怀疑,老吴这样,能赚到钱吗?

自恋一点,我算是书法班中学的快的.。一天的任务完成后,还没到下课,其他学员还在写。老吴也闲着。看到我在翻他珍藏的《易经》,就跑过来和我唠嗑。从荣河温洛到经天纬地;从魏晋风骨到唐诗宋词;从《文化苦旅》到郭德纲的相声;甚至从六爻占卜到他们家孩子出生67天...他眼角微红,手舞足蹈。我也跟着他或笑或狂笑。有些写完的孩子也跟着听,他陶陶然。

一会儿,我和另一个学生央求他叫我们行书。他嘴上说:“行啊!再交三百块。”手上却已经拿起粉笔写了起来。让我们背他创造的武林秘籍。正着背,倒着背,挑着背...可是行书很难,他很努力的教,我们却写得七扭八歪。直到夕阳西下。人都走光了。我们才停止求知的。

等我把最后一个字练完,他已经又趴在那张桌子上。嘴里不知哼唧着什么。我向他道别,他长叹,不知对我还是对他自己说:

“命里不该我只是个大专啊!”

屋里,依旧是简陋的陈设。放着一堆难懂的书。

我轻轻阖上们,乘着夕阳离开。

尘世中,真就有这样的人,集着才华与梦想,堕入尘世,日复一日重复着生活。那些人们心目中的小事,也许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老吴,谪仙般的老吴,终究是个凡人。

以凡人微光为题的作文800字母亲【四】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的山区度过的,那时大米属于稀缺资源,红薯是一种主要粮食,红薯饭几乎是每天果腹的唯一。但我一直就没有吃腻,几十年过去了,对红薯饭这种吃法仍情有独钟。因为母亲喜欢。

母亲不但喜欢吃,也喜欢做,而且做得特别仔细和别有味道。其实母亲半辈子生活在山区乡下,很多时候几乎就只有红薯吃,红薯就是做饭的主要原料,但母亲做红薯饭很讲究和仔细:先把红薯冼净削皮,再在手上切成大小几乎均匀的丁块。仔细就在这切块上,每一块的大小需合适煮熟后能一口吃下,又刚好在米饭熟的时间内每一块和同一块内外同样熟透。然后是煮的方法,并不是马马虎虎米和红薯一起下锅。多少米适合放多少红薯,母亲自有她的;何时才放红薯下锅也有她的讲究。总之母亲做出来的红薯饭香甜、柔软、清爽、上口,百吃不厌。

我自读书从军后就很少吃过红薯饭了,母亲也在那一年进县城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米越来越充足,红薯不仅在城市,在乡村都倒是稀缺粮食了。母亲对红薯饭的喜爱,如果说之前是社会形势和经济状况逼迫而来,那进城后的喜爱却是出于情感和真心。记得母亲到广西我的小家来生活的那些年,只要在市场上看到有红薯,总会买些回来,隔三差五地做顿红薯饭吃。而且总会在做好后打电话告诉我:今天煮的是红薯饭。而我也会在这时推掉所有的应酬,那怕是大餐,准时下班回家吃母亲做的红薯饭。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Ⅱ》讲述的是情感,每一款美食背后都是一个情深意长的情感故事,或者一种醇厚绵香的情感寄托。确实我们饮食习惯和爱好都烙印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和情感的熏陶,我们特别钟情的每一种味道或者某一道菜品,无不暗喻我们的情感经历,或寓示我们深刻的感情选项。正如家里的一道特色小菜、出自母亲之手的一种风味,自我们降生就陪伴、培养、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和肉体、情感和人生,这就是我所说的“母亲的味道”。我们的味蕾上历来就沉淀着母亲的味道。

今年春节,从老家带回一大罐家乡的腐乳,家乡方言称之为“猫鱼”,我一直没打开吃。不是不喜欢、不省得吃,而是单从形状看,就让我感觉不是我熟悉和喜爱的样子和味道---母亲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做太多的酱菜的`,但有三样菜:猫鱼、豆豉、卜辣椒(也叫白辣椒)家里总不会缺,母亲不管有多忙,或找原料有多难,都要想方设法做一些。母亲做豆豉是不走“发酶”这一步的,所以做出来的豆豉金灿灿中点缀些许红艳,味醇色润,香且不酸、软却不粘。而母亲做的猫鱼更是一绝,几乎成了当时当地的品牌和名吃,记得小时候看到家乡那些乡亲那家接待住队干部时,必会到我家要些母亲做的猫鱼放在餐桌中央。更有父亲的同事来家吃饭,首先问的就是是否有我家的猫鱼。有时还赶巧正好没了,去邻居家要点应付,总能感觉出客人的失望。他们会说比不上前次吃的鲜爽。确实母亲做的猫鱼色、香、味、形都赏心悦目,干爽、清冽,糯而不腻、辣而不烈,醇香醒神、回味无穷。我自上大学后就很少吃到母亲做的猫鱼了,到部队,以及结婚把自己的家安置在远离母亲的异乡后,就更少尝到母亲做的猫鱼。但每次回老家休假,母亲必会准备一小罐亲手制的让我带回来,于是这点特殊的味道就成了我每餐奢侈的享受。

后来,同样是母亲来广西我的小家小住的那些日子,母亲也曾做过猫鱼,用玻璃瓶子装,每次只做一两罐。母亲说这边天气不同、豆腐品质也不同,不好存放,只能做一点吃一点,这样才能有那样的鲜味。或许这也算是母亲的味道里的智慧吧。然而我却被这种味道、这样的智慧,溺爱了味觉、骄惯了味蕾。在随后的日子里,对这种味道的爱护、怀念和回忆,就成了我固执的口味。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餐桌上再也见不到母亲做的红薯饭、猫鱼和豆豉等等,母亲的味道只是脑海深处的幸福和祝愿了。明天就是母亲节,或许可以到市场上去找寻一些原料,试着自己动手回味母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