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别让初三留遗憾作文(别让生活留有遗憾初三作文)

别让初三留遗憾作文(别让生活留有遗憾初三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05 17:12:59
别让初三留遗憾作文(别让生活留有遗憾初三作文)

别让初三留遗憾作文【一】

与生俱来的性格是我如此的喜欢购物,喜欢根本没有实际用处的摆设,虽然已经摆满了房间里的架子,还有点贪心不足。

校门口的小店正对我的胃口,各式各样的文具,音乐盒,发卡,中国结,相框……乱七八糟的堆了一屋子。这样的小店,尽管没有诱人的橱窗,却也琳琅满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当然,这里的.东西其实一点也不便宜。也许是因为这样吧,有一样东西我一直都未买,虽然价格也并不是很高,虽然我平时买东西一向不太在乎价钱,虽然我确定是那样的喜欢。真的是巧合吧!每当我对它爱不释手时,却总是忘了带钱,于是我和它一次次擦肩而过。直到有一天,我真的拿定主意要买了,可就在准备付钱的一刹那,我的占有欲突然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打败了。为此,我一直有种莫名,那会是我吗?每年我都会要一份生日礼物,我深爱购物时的快感,我怎么会不满足自己这一点的?然而事实是,直到现在我都依然会常常去那家礼品店,总是摆弄那些东西,总为此驻足不前,却又总会微笑着把它放回原处。

不知是哪位出名或者不出名的人说过,“距离产生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梦一定会在最美的时候醒来。有时候留下一点遗憾,可能会有一种“另类”的快乐,就像一首歌唱的:“虽然甜甜的,酸酸的,味道却不算坏。”

遗憾亦是一种美好,带几丝伤感或失落的美丽。她或许不像“完美”那样令人向往,但也会使深陷其中的人陶醉。她美的如此飘逸,你总是搜索不到她的踪影,她却会有偶然拨动你的心弦。

多情如我,该会喜欢这其中的美妙吧?大概生活真的不必十全十美,那酸酸涩涩的遗憾的感觉会不会更适合我的心意呢?

别让初三留遗憾作文【二】

楼道里,青烟袅袅,浓香四溢,但我却感到是一种刺鼻的造作。好好的一根香,却硬生生打扮的浓妆艳抹,这可不是那种适合久久留存于鼻尖的淡淡香味。

不知是家乡的习俗,还是姥姥天真得可爱,每到重要节日,都要早早地在祖先牌位前或院子里摆上满满一桌新鲜的贡品。姥姥手里攥着三根点燃的香,领着全家老小,对着贡品和牌位低声祷告,然后做三个如蜻蜓点水般轻柔的揖,慢步向前,虔诚地将香插入香炉。

要是在院子里还好,可如果在屋子里,那残留的香味在室内飘荡,久久不散。

小时候的我有些受不了香的味道,总是缠着姥姥问为什么经常烧香,姥姥却久久不语,只是对我报以慈祥的一笑。就这样,我一直以为姥姥是个教徒,她不说明是怕触怒神灵,但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姥姥其实没有什么虔诚的信仰。可姥姥为什么那么喜欢烧香呢?这个疑问如香炉飘出的缕缕青烟般,萦绕心头。

九月中旬,枝头上的明月越发圆润。

拎着大包小包回到老家,姥姥准时地在门口守候。我放下一包包礼品,深呼吸,空气与城市里的浑浊截然不同,是一种令人沉醉的清新。不过,许久未回,却总感觉少了什么,不是物质的缺失,倒像是氛围的变换,我只能以满脸热情的笑容掩盖心头的落寞。

夜,渐渐降临,一轮玉盘不知被谁悄悄挂上夜空。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美好惬意。忽地,吵闹的鞭炮声响起,惊醒了大半个村落。刚想出门去看看是哪家小孩这么没公德,却发现,陆陆续续的,各家各户都响起了鞭炮声。全家人一脸茫然,只有外公姥姥若有所思。渐渐地,鞭炮声越来越小,直至彻底的寂静。外公姥姥站起身来,从屋子里搬出贡桌,放上香炉,摆好贡品,在全家人诧异的目光中,点燃了三根香。一股淡淡的香味飘来,仿佛从记忆深处弥漫而来。微微耸耸鼻子,嗅到的是故乡熟悉的味道。

姥姥又在轻轻祷告了,我悄悄靠近,便也听清了她的低声呢喃:“希望老头子、儿女们身体健康;希望外孙、外孙女学业有成------”

淡淡的香气笼罩,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讨厌城市里浓厚的.香味,就像吃多了山珍海味,又怎能不留恋咸菜窝头?鼻尖留着家乡独有的淡香,又怎会喜欢浓艳的造作?!

别让初三留遗憾作文【三】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是天空五彩滨纷的烟花,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钱压钱……,我在看来,年味还是凝结在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团圆,还是以后的走亲访友,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过年是一场场饭局的大串联。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平时省吃俭用,一年下来,难得吃会儿肉,但到了春节,父母总要张罗一桌像样的菜犒劳全家,鸡鸭鱼肉,还算丰盛。但那时,毕竟家里穷,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的,得留下相当一部分用作招待从即将来访的亲朋好友。譬如那条身兼“年年有余”祈望的“年鱼”是不能动的,那时期“年鱼”又称作“看鱼”,顾名思义只看不动,若有不懂此规矩的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块,主人便将“看鱼”翻个面,第二天端上桌来,客人看到的还是一条整鱼。这是吃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时代喜庆时期里包含的酸涩和无奈。

现今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已成了人们桌上的家常菜,舌尖上的味蕾也开始刁钻了,时不时要换口味,先前过年时用的有些菜便从餐桌上消失了,“高梁肉”就是其中之一,一小块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在油里炸过,黄灿灿,香喷喷的,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了,人们已将它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种精致的菜肴,基本上跟饭店同步而不是以往的“家常便饭”了,甚至还有鲍鱼龙虾之类的,颇有“高大上”的气势。

时下的饭局真有点让人应接不暇,不仅亲戚之间要设饭局,朋友同学也要设饭局,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也要设饭局,同事之间也少不了设饭局。问题是每个人只有一张嘴,不能分身,顾此失彼的事经常发生,于是,一家人分队赶赴饭局,派代表出席宴会已成常事。有时,为了应付扎堆的饭局,有人不得不赶场子,同是一餐饭,要赶二个甚至三个饭局,在不同地点错时完成。

过多的饭局,“吃”成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当然,困难总比办法多。热情、富裕、好客的家乡人已对过年宴请作了改革,他们把传统的年后请客提前到年前进行,无影中拉长了过年的时间,让请吃与吃请变得从容不迫。时间走进腊月,人们就开始打电话约请,摆酒设宴,忙得不亦乐乎,这不,腊月才过一半,前两个周末我都是在亲戚的酒桌上度过,且剩下的周末日程也早已排满。

家乡人不仅在时间上对过年饭局进行颠覆,在宴请的方法方式上也作了探索。人们已把请客的地点从家里转移到饭店,张嘴就来,省时省力,如果保留在家设宴,常请个一条龙服务的厨师,厨师不仅负责烹饪,而且还有带着锅碗标盆,甚至是桌椅板凳,东家无须操劳,任务只有一个,劝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来的,难以想象没有吃的年怎么过,过去、现在、将来,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