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培养健康人格的作文(以健康人格为主题作文素材)

培养健康人格的作文(以健康人格为主题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3-12-01 05:19:20
培养健康人格的作文(以健康人格为主题作文素材)

培养健康人格的作文【一】

今天星期六我和爸爸在山东电视台影视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拢?职秩梦腋墒裁次易苁遣荒头常?氲秸饫铮?也唤?械侥诰危何以谇兹说男纳狭粝铝硕嗌俑瞿岩阅ッ鸬纳丝诎#?职钟侄运?担?ldquo;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培养健康人格的作文【二】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中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还要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一些人际关系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得家务活。

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一点其实也不假,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最重要的,便是怎样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正确的利用。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中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像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教育孩子一样,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或自己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和父母探讨更好的方法。)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观看完于丹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人不可太孤傲这一道理。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项羽吧!他的出身不比刘邦卑微,他的军队也许比刘邦的更强大,但他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信任别人,他的身边不乏有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他生性多疑,总是不相信别人,导致自己最后遭受十面埋伏。关羽的遭遇和项羽也类似,关于身为武圣,却太孤傲,就是因此,他才会败走麦城,至自己于地。所以,搞好人际关系还是很重要的。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我们身为一名中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做人!

培养健康人格的作文【三】

最近两天没怎么上网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读一本书:《24重人格》。在大学里学习的时候,记得学院的副院长就曾经推荐过这本书,不过当时没有精力,就忘记了。现在偶尔的大这本书,一开始看,竟然舍不得放下。

《24重人格》是一部类似于自传的小说,作者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产生了多重人格障碍,不过三十余岁之前,他还是非常正常的,不但非常正常的结婚生子,甚至在事业上也略有小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非常不幸的意识到自己在心理上可能有些问题。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作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庆幸的是她学了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勉强能够理解),为了治疗他们寻找心理咨询师、搬家、住进医院等等,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战胜了疾病,并且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函授),为心理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完这本书,感想颇多。

首先是面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在中国,人们对心理疾病都存在一些偏见,不仅是普通人,就算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会对心理问题患者有些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对典型案例的态度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至于对心理问题患者的正确态度:同情、接纳和支持,我觉得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本书中,作者能够被治愈,除了专业的治疗之外,家人的接纳和支持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可以说,这本几年前就完成的小说里,描绘的心理咨询体系是现在的中国只在教科书当中才存在。慈善人士的帮助、患者间的互助团队、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等,甚至是覆盖心理咨询行业的保险业。所有这些,在中国还是梦想。

最后就是美国的教育体系,一个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函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