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近期生活中的事件作文)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近期生活中的事件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8 07:05:37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近期生活中的事件作文)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一】

在假期里,我经历了许多高兴的事,最令我高兴的是:

7月25日,我和我的爸爸坐着火车去了南京第一天早上,我们去外面坐着地铁2号先去了夫子庙,到了三山街站,我们大约走了500米,到了夫子庙。走进正门,是一道街区,有超市,KTV,快餐店。其中,最高大的建筑物是状元楼国际大酒店,那里是五星级酒店,价格实惠。正中间就是秦淮河和夫子庙了,秦淮河正对面是夫子庙,那里很繁华。我还买了许多南京的特产呢!这就是我一天的行程。

第二天,我们坐着公交车到了总统府,当时那里蒋介石的住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门票60元,里面的风景非常的好。

第三天,我们去了南京大屠纪念馆,这里纪念了1937年12月30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战的同胞们。共遇难者30万人之多。这里有万人坑遗址,当年日军屠现场照片,当年日军用机枪扫射,刺刀乱戳,非常残忍!

第四天,我们去了莫愁湖,明孝陵,长江大桥,玄武湖,中华门。

第五天,我们坐着火车,来到了郑州,在郑州,我们去了方特欢乐世界,那里离市区很远,很适合休闲娱乐。最后我们回到了我的家乡高平!

这就是我假期里最有趣的事。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二】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母亲们去给过世的外公扫墓。

来到外公墓前,我端详起墓来。山,还是那么高,土,还是那么黄。墓,还是时刻包蕴着亲人的挂念。我先去除草,接着撕钱纸。在那钱纸燃起的火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外公慈祥的面庞,又在鞭炮声中,我又仿佛听到了外公亲切地声音。我端详起墓来。突然。我陷入沉思,沉思中,我想起了外公。外公对家人都是十分关心。每次我们来,他就到院子里迎接我们。每次,都笑呵呵的。给人一种亲切又熟悉的感觉。有一次。虽然外公手脚不方便,但还是烧了一炉洋芋给我们吃。翻洋芋时,我发现外公的额头上滚下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吃洋芋时,我觉得这洋芋比蜂蜜还甜。因为它包涵了外公的爱。外公走了,那天我们都伤心大哭。他虽然走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每当想起他慈祥的面庞,亲切地话语,就时刻温暖着我们的心。

每当我们到他那清幽的院子里,虽然明明知道外公不在了。但又好像看到了他那熟悉又亲切的背。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三】

在假期里,有很多事,其中一件是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今天我家买了一辆自行车,它是黑色的,轮子很细,好像一只轻盈的小鸟随时都会飞出去。我想今天我学自行车吧!于是我把想法告诉了姑父,姑父说很好,可以锻炼锻炼你的体质。于是下午我来道一片空地开始骑车了。

开始的时候我怕车倒,就让姑父扶着,有了人扶我心里踏实多了,于是我大胆的起了起来我越骑越快一会姑父松了手我也不知道我还在骑,骑了一圈说姑父不用扶了,可姑父没有吭声,我一看后边根本没有人,我又害怕了起来这一想可倒好,走了神。一下子摔了下来,幸好只弄烂了一层皮。

我又骑上了车,这次没有让人扶,我也骑成了,我越骑越熟,感觉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自在。

最后我说我能骑车上路吗?姑姑说12岁以上的小孩才能上路。真遗憾!如果我满十二岁了就可以骑车上路了!这样就可以出去买东西。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四】

十一长假又来临了,我们商量好利用假期看望姨姥姥。十月二日一早,爸爸开车接姥姥、姥爷。因为是国庆节,路上的车很多。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小姨姥姥家。

小姨姥姥家以前去好几次,已经是轻车熟路。下了车我径直向姨姥姥家跑去,一进门就看见院子中的枣树上都结满了枣。有青的、红的、一半青一半红的。看着这些枣,心想这些枣的香甜,我都快流口水了。

听爸爸说:枣的营养价值可大了。不但好吃,还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恨不得马上去摘枣。忽然树上掉下一颗红枣,听见上面有人说话。“上来吧!在房上可以摘枣!”原来是姐姐在房子上面摘枣。“我也要上房摘枣!”于是就找到梯子,我以前从来没有上过房,房子比较高,再加上梯子蹬之间的间隔又很大,我颤颤惊惊往上爬,腿都哆嗦了。好不容易上了房,已经是两腿发软了。我发现房顶非常平坦、宽阔,一点都不用担心掉下去。

房顶上面还晾晒着许多红枣。在房顶上摘枣非常方便,姐姐说:“快来摘枣啊!”我一边摘,一边把枣上的土擦掉,放到嘴里大嚼。真甜真香啊!远一点的枣子我们够不着,没法摘,我们就用竹竿儿打。更远一些的还是够不着。我正在犯愁,就看见小姨姥姥在树下铺上了一块大布,三下两下爬上了树,使劲摇晃树枝。枣就像下雹子一样,噼哩啪啦地掉到地上的白布上。不一会树上的枣就摘干净了。我们下了房,到屋里尽情地享受鲜枣的美味。

后来我们还采摘了柿子、黄瓜、扁豆、茄子,还拔了好几个大白萝卜。秋天是美好的收获季节,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与大家告别,我们该回家了。我觉得今天很快活。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五】

其实,在这场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何止“十勇士”,那个夜晚和十勇士同样壮烈的是数百勇士!

十六团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率团机关和部分连队突围时,发现沿途有很多群众,遂派人四处聚拢失散的群众,带领群众一道突围,结果延误了时机,拂晓时分遭遇“扫荡”日军,周团长、张政委指挥部队拼阻击敌人,掩护700多名群众冲出了险境,而张寰旭政委和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十六团一营三连刘指导员带领一排20多名战士,在马石山北麓组织第四批群众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激战中刘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马石山的悬崖峭壁上。

十七团二营营长孙涛和团敌工股长赛自来带领第七连突围至马石山以东时,遇到数百名群众,随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掩护群众突围,赛自来牺牲,孙营长被战士强行拖出阵地。三连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指挥全连百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搏,除6人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牺牲。

十七团八连、九连在马石山东麓掩护500多名群众突围成功,转移至马石店,未及突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被日军害。当获悉小股日军宿营于海阳郭城镇,为了给去的乡亲报仇,十七团决定八、九两连向郭城镇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才发现日军多达千人,攻入镇中的八连遭到优势日军围击,力战不退,只生还3人。

在马石山南麓战斗的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指导员也叫王殿元,他带领三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王殿元负伤倒地,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枕在头下,用右手扣住拉弦,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的群众,东海独立团二连一排和日军战斗至弹尽粮绝,剩下的7名战士宁不屈,怀抱枪支跳入了大海。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的夜晚:八路军救出了被围的6000多名乡亲,五六百指战员为此献出了生命。

岂止是那个夜晚,在抗战八年的日日夜夜里,胶东八路军夜以继日地和侵华日军进行战斗,烈士的遗骨埋遍了胶东大地;岂止是胶东大地,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人民抗日武装都在进行着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士的鲜染红了神州大地。

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青山遗骨可以作证,那个夜晚可以作证,抗战的全部历史可以作证: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少有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他们用最差的武器打败了最强的敌军,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人民,来自他们和人民群众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有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我们伟大的民族就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结论,印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

看过电影后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影片真实再现了先烈们战斗牺牲的壮烈场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用他们伟大的精神时刻激励我们,让我们不要忘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六】

这是一部正能量满满的电影,也是基于一桩正能量满满的真实事件。2009年美国的一架航班在纽约刚起飞不久即撞鸟而引擎全毁,机长临危不乱将飞机迫降在了纽约的哈德逊河上,史称“哈德逊河奇迹”。然而,就这么一句话的故事,如何拍成96分钟的长片?

无愧于好莱坞的工业水准和编剧技巧,这部电影有限度的打乱叙事顺序,增强了戏剧冲突,并挖掘了萨利机长本人的性格,把这件虽不平凡但很简单的故事拍得算是跌宕起伏。然而它再跌宕起伏,也深受来自缺乏戏剧性的真实事件的制约。比如从起飞到迫降就5分钟时间,执行迫降的英雄萨利机长本人,也没有多少光辉传奇的过往可以挖掘,仅仅是在美国空军服役过而已(这一点电影自然也没放过,但可以看出可挖掘的材料很少。而回到迫降事件本身,其实反映的也是萨利机长本人技术过硬以及运气上佳,并没有多么崇高,多么无私,多么舍生取义之类的关键点。

然而,正是这一种“无料可挖的单调”,带给了我这部电影里的最大感动。因为它讲的不是什么超人英雄,而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其实这桩事故里的英雄,远不止是萨利机长。无论是副机长、乘务员,还是第一时间闻讯赶来的纽约警察,河道巡逻员,全部都尽忠职守,齐心协力,在冰冷的寒风和河水中救下了所有乘客,才让这“哈德逊河奇迹”得以成真。他们没有带病坚持上阵,也没有舍身搏斗歹徒,他们不是宣传片里的模范标兵,他们只是本分的做了自己的工作,他们都是当时在纽约的普通人。这里没有领导什么事,纽约市长就在电视上露了一秒钟脸。尽忠职守,似乎只是本分,就像机器一样有何大不了的?但正因人不是机器,有善恶的主观选择权,当每一个普通人都选择向善的本分,这就是这部电影和这桩事件的感人所在。

按照某种归类方法,这是一部美国主旋律电影。那么究竟何为“美国主旋律”?众所周知西方政治有左右之分,近年来美国文艺界的政治倾向不断左倾,似乎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才是主旋律。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常常称呼的“美国主旋律”,比如赞颂每个人尽忠职守的这部电影,其实是好莱坞几十年前的右翼主旋律,如今已相对稀少。本片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正是坚守右翼阵地的少数美国导演之一。

左翼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总会引发悲天悯人的崇高感,而右翼弘扬的每个个人无差别的责任感和团结,也许更是社会稳固的基石。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七】

今年过年我回老家过了年,我去我伯伯家了。我伯伯家有我两个哥哥,我和我的哥哥们一起玩。

我和哥哥们每人都买了一把玩具步枪。我伯伯家后面是一片林子,我们在那片林子里,玩了一会儿,我的二哥提出了一个主意:打鸟。我们都很有兴趣,于是,我们开始了。过了一会儿,我打住了一只鸟。我们很开心,但是它的腿被我们打伤了,但是看起来不太严重,就把小鸟带回了家。让伯伯帮我们编了一个笼子,把小鸟放进去,但小鸟在里面不吃不喝。看着它的眼神带着哀伤带着渴望,望着我们仿佛在祈求什么,我们在猜想,这只小鸟是不是渴望着像其他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于是我们把它放了。

看着它飞上了天空,在蓝天中那样自由自在的飞翔,我们很开心,也祝愿它像其他小鸟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假期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作文【八】

最近几年好莱坞越来越喜欢拍现实题材灾难片,去年有讲述全球关注的“智利矿难”的《地心营救》,今年则有这部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深海浩劫》,以及“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纽约哈德逊河”的《萨利机长》,明年还有两部重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影片等待上映,仿佛“重大热点事件”已经成为好莱坞争抢的大IP,而《深海浩劫》的写实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没有好莱坞虚构类灾难片那种常见的“套路”,而是以近乎纪实的方式展现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因为“真实”已经足够火爆、刺激与震撼。

《深海浩劫》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虽然这是一场持续将近三个月的灾难,电视新闻里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连续剧式的播报,每个人应该有意无意都看到过,而本片聚焦的则是海上钻井平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详细讲述这一重大灾难背后的技术成因和人为疏忽,以及灾难发生时的英雄壮举。

好莱坞的灾难片往往都爱加入家庭片元素来强化情感色彩、拉近同观众的距离,本片就从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技术工程师的家庭展开故事,展现他所拥有的甜美妻子和可爱女儿组成的幸福家庭。他用可乐饮料来给小女儿讲解石油钻探原理的那场戏,也算是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在对观众进行讲解。此外,影片充斥着大量有关海洋石油钻探的操作规程、技术细节、专业机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专有名词,以及钻探工人团队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一般的灾难片往往用前半个小时来做铺垫,而本片的铺垫戏份用得更多,很显然,导演是真正想让观众将灾难成因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这么事无巨细地加以展现。此外,大量的文戏也用在了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钻井工人身上,同时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管理层,影片也并未进行脸谱化的反派形象刻画,而是揭示出他们同钻井工人基于不同的利益与立场所产生的必然矛盾。而且暗示英国石油公司重利益不重安全的公司文化,才是灾难发生的罪魁祸首,而钻井平台上的美国管理层,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公司文化之下,做出符合自身职位利益的决定罢了。

影片展现的钻井平台石油泄露+燃爆的大灾难,也是此前灾难片从未表现过的,看起来比较有新鲜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观众造成某种陌生感,比如说影片反复用特效画面表现的石油是如何经过钻探管道从海底喷出的过程,恐怕没几个观众能真正看懂。但是,石油在钻井平台上喷溅泄露并引发大爆炸的壮观场面,无疑属于观众“喜闻乐见”的灾难戏和特效大场面。尤其是爆炸那一下的冲击波破坏力格外强劲,仿佛一枚炸弹在每个人身边爆炸一样,大部分人无论身在钻井平台的何处,都瞬间被爆炸气浪掀飞出去,整个钻井平台也瞬间变成一颗火树,让观众对于海上钻井工作的危险以及石油泄露的恐怖都有了更为深刻鲜明的认识。

由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并没有像常见的灾难片那样,过于戏剧化地营造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灾难逃生动作戏,而是较为写实地展现了钻井工人们自救和逃生的过程。大部分人在大爆炸之后其实都安然无恙,也能够迅速乘坐救生艇逃生。影片的英雄主义主要体现了以马克·沃尔伯格为代表的少数工人身上,有一场戏马克·沃尔伯格穿过火场去接通电源,一路躲过各种爆炸和倒塌物,还有一场戏是一位工人去爬上吊塔驾驶室,挪开即将倒塌砸向幸存工人的吊塔,可惜他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幸牺牲。最后,马克·沃尔伯格和一个黑人女工人因为没有赶上救生艇,还上演了一场飞跃火海、跳进大海的逃生戏,没有谁是常见灾难片中那种具有超凡体能、无敌运气的“光环主角”,有的只是基于责任与勇气的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