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人民日报儿童作文书籍推荐7-12岁)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人民日报儿童作文书籍推荐7-12岁)

更新时间:2024-06-21 03:05:43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人民日报儿童作文书籍推荐7-12岁)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一】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指南是对3—4岁、4—5岁、5—6岁这三个年龄段末期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只是发展的方向和常模发展水平,不排除个体的发展差异性。它充分的体现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而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自己和家长总会不自觉地对孩子的期待过高,一旦个别孩子表现的“不尽人意”时,我们总是忧心忡忡,甚至采取“利诱”的方法诱导孩子达到我们成人期待的标准,导致孩子的主动性减弱。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使我意识到:爱孩子就要耐心地陪伴他们成长,扮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的角色进行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同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要具有相应的合理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和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此外,还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也了解正确的教育观念,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了解,提出合理的期望。从而家园合力,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童年不是赛跑,而是一场旅行”。我们成人应该正确理解孩子学习和发展规律及特点,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让我们与孩子共同茁壮成长!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二】

开学来我仔细研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触颇多。我感到我们要对孩子付出更多的教育。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内容十分广泛。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可能没有考虑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可能对幼儿的关注还不够细致。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对幼儿缺乏了解。有时候,没有发现孩子能力上的优缺点。我感到身为教师,就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我们不但要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而且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真正作为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的指南。由指南我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老师要爱孩子,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当前,并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比如,为幼儿制定每月成长档案,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的特点、优点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运用多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对家长提出教育指导意见。教师要把班级中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班级中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师要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想到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担心幼儿不会做、不会画、不会剪等,对幼儿过于包办,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过于包办、对于小班的幼儿,不让幼儿自己画物体的轮廓、不让幼儿自己使用剪刀,担心幼儿画不像、剪不像。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自己练习本领的机会,结果,老师累了,幼儿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能力没得到锻炼,若长期下去,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练习,哪怕要练习很多次幼儿才能掌握,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和信心。

三、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不能让幼儿只偏向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轻视其它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培养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各领域的教学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要把握各领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各领域的教学。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自己要学习的知识也是很多的,教师要关注到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科学施教,让幼儿懂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工作指南,细致、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长。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三】

结合园本研修活动,再次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感触更深。指南细致周到的从家庭、幼儿园、社区出发,帮助了我们一线老师梳理了自己在园组织一日活动的要求及注意的细节。

以往幼儿教育总是以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作为了重点,使得幼儿园教育总是不时的具有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指南》犹如指南针为迷茫的我们指明方向,在每个具体目标后提出了适宜的具有指导性的建议,指出了我们一日活动的注意点,有利于我们组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对照指南我们了解自己所带年龄班的孩子哪方面发展适宜,哪方面是滞后的需要多加强引导的,哪方面是好的,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感触最深是观摩了中班组的一课三研《小小超市送货员》。一备课老师的目标制定的很宽泛,对已中班孩子来说快跑多少米比较适宜,所以一备时老师对具体目标没有明确,使得活动准备的场地距离布置的很短。在认真学习了指南提出的指标后,我们重新调整了目标,同时结合目标,重新布置场地等,让孩子们尽可能的技能达到做大程度的练习。抛砖引玉,在自己执教了小班组的一课三研活动《拖拉玩具来追我》,对小班孩子如何利用自制体育玩具进行集体教学,进一步思考了自制体育玩具如何玩,如何发展技能,发展怎样的技能,并在活动中技能得到做大程度练习,也明确了小班健康活动如何发展技能多样性。指南适宜的提出了以孩子的健康的重要。以往的纲要也提出了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但指南更具体深入的提出了在园如何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指南在注重幼儿体能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了其他的资源的渗透。

指南体现了一日生活节课程的理念。如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事无巨细,指南从幼儿的生活学习各个环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让老师更关注、重视幼儿的保育工作。

指南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总是急,急于将故事、歌曲、数数等内容通过短短十几分钟统统教给孩子,当有些孩子没掌握时,老师便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分贝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脸色也越来越严肃,于是区角游戏变成了老师补差的场所,如此恶性循环,这些发展较慢的孩子便会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畏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了幼儿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蹲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要了解这个年龄斑孩子的发展水平,可能孩子的表述还不够完整,其他小朋友都会了只有他还不会,不要急,孩子就是孩子,当你的脚步快于孩子的脚步,孩子会跟不上来,要放慢脚步慢慢带领他,帮助她得到合理的发展。

指南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指南提出了应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有些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自我为中心,将家长对自己的的爱是理所当然,而忽略了自己对长辈对身边其他人的尊重。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内心后,有立场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不迎合家长和幼儿,而是积极和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同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作出立场适宜的回应。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受保护的权力,作为教师既是老师更是妈妈,只有从心里爱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在幼儿园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四】

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更为了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园部组织了全园教师再一次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对3—6岁各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平时我们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制定幼儿的学习计划,本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阅读与书写准备中的目标1:喜欢听故事和看图书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目标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所以本学期我们让家长为幼儿准备一本绘本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在课间游戏或午饭、点心过后我们会让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绘本图书,并能在集体面前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讲述故事内容,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更加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幼儿挑食这个问题好像现在属于普遍现象,可能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条件好了,加上家长的溺爱,宝贝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不想吃那就不吃了,从小给宝贝养成了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我们班有位叫谈锦轩的小朋友,有次在放学途中,正好碰到他奶奶给他买鸡蛋饼,我说:“谈锦轩,肚子饿啦?”他奶奶就告诉我说:“诺,家里烧的饭不吃为,从来不吃蔬菜,就喜欢吃零食。”我说:“那营养跟的上哒?平时在学校吃饭还好的呢,饭吃的多,肉也喜欢吃,蔬菜多少也会吃一点,也没有说一点都不吃为。”所以其实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大多数都是家长给惯出来了,在学校时,没有家长在身边,孩子饿了照样会吃饭,平时我们在谈话时间也会针对孩子挑食的这个问题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在健康课时,我们也专门制定关于挑食的课程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部分幼儿在了解这些好处和坏处之后还是能慢慢改正挑食的坏习惯。在以后我们也会利用家长会或其它方式多向家长宣传关于如何改正幼儿挑食的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以上就是我看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所思所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各项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为幼儿制定学习计划,更为了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而努力工作。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五】

在建构区中,虽然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积木,但是幼儿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你搭你的小房子,我拼我的小公园,而不会合作、一起拼搭。因此,就需要教师创设了一个大型积木的建构区,引导幼儿把自己搭的建筑物围在一起重新组合,或者分工合作,给一些小动物们建构房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其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互相合作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无限乐趣,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在游戏中玩得尽兴。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六】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为深刻的认识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园领导专门抽时间分年龄阶段与我们共同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对幼儿的发展目标。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不管是教师指导书还是幼儿用书你不难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本书中五大领域中健康领域放在首位,可想幼儿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指南》也明确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了解到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领域中包含有三个子领域“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而每个子领域下又包含有各种发展目标,每个年龄阶段的目标都不同,根据幼儿的年龄目标我们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就应该考虑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开展活动。

健康是幼儿成长的基础我们应该把握幼儿的健康发展,首先就应该保证幼儿的身心状况而身心状况中又包含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农村生长的孩子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带,他们的饮食不规律、教育方式板对孩子的各方面不良好,通过学习后我们在与家长交谈时就可以运用《指南》中的相关知识向家长解释,让家长清楚幼儿个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

其次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动作发展包含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动作的发展应该运用各种活动进行教育发展他们的运动细胞,但在活动中应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幼儿的教育才能达到必然的效果。动作的发展中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进行的,目标中小小的数字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同,别看这些数字对大人没什么可是让幼儿达到某种程度,我们就应该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使其幼儿达到发展目标。

最后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含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渐渐养成的,在生活中、教学中我们应教会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独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总之,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你我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康是幼儿幸福的源泉,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激发幼儿对健康的兴趣,体验到健康成长的快乐,从而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儿童作文杂志推荐7-12岁【七】

本学期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真地研读并逐步领悟《指南》的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学习了《指南》的艺术领域方面对音乐活动的一些感悟与理解。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感受和欣赏美”,“表现和创造美”,如何来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呢?《指南》指出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在艺术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

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

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孩子的兴趣还来自教师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的小耳朵真灵”“你听到了什么”“你做的小熊真像……如果走路时左右摇摆点就更像了”等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又如:在“金蛇狂舞”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等,让幼儿在观看教师图谱演示下学习儿歌、跟随乐曲做动作等方式方法中,反复地倾听乐曲、感知乐曲。运用了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让幼儿参与活动,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舞龙比赛的场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准确地表达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活动的氛围轻松愉快,《指南》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如:在晨间活动、游戏、吃点心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游戏时,在小舞台尽情地装扮表演。同时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鼓励他们带孩子去剧院欣赏文艺表演,带幼儿到广场欣赏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资源,来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艺术教育它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在教室里有意识设置表演小舞台,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音乐图谱、头饰、彩带、民族服饰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指南》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如:在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老师不做过多的要求。音乐中明显的威武鲜明的音乐特点,展现了狮王自信的心理和小动物们见到狮子都是又怕有敬的样子,我让幼儿反复来听这一段音乐,然后在这段音乐中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大胆地用身体动作去表现音乐、描绘音乐。有的孩子边用动作表示边说:狮王来了,狐狸和小兔们都躲到了大树底下;有的说:狮王真是威武,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还有的孩子说:狮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了害怕;狮王在说我是森林之王……我知道孩子此时已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进入在音乐的情景中。音乐使他们置身在大森林中,仿佛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发生的一切。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领悟到了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体验与学习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根据本班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