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孩子作文没思维一张图表来搞定(孩子不会写作文 一般问题是出在哪)

孩子作文没思维一张图表来搞定(孩子不会写作文 一般问题是出在哪)

更新时间:2024-05-24 03:55:48
孩子作文没思维一张图表来搞定(孩子不会写作文 一般问题是出在哪)

孩子作文没思维一张图表来搞定【一】

我看过一本书,这本书让我特别感动、兴奋。也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好像充满了神奇的魔力,使我有无限的好奇心。本来说看完这一段就不看了,但总是会忍不住再看下一段,直到上课铃响了才恋恋不舍的结束。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只叫胖头的小猫和一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就是他--小宝。胖头称他为从外星来的孩子。因为小宝永远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胖头觉得很奇怪,所以说他是从外星来的。后来,胖头学会了弹钢琴,它就弹给小宝听。小宝非常喜欢,小手指头总是不由自住地跟着舞动。胖头发现小宝有天生的音乐天赋。在他们努力的学习后,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音乐会。许多人都非常喜欢他们的表演。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特长,希望家长们细心地去发掘吧!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去认真看看《从外星来的孩子》吧。

孩子作文没思维一张图表来搞定【二】

《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讲述了小猫胖头在一片银杏林里面偶然遇见了一个奇怪的小孩,他叫宝宝。每天都要到公园来围着银杏树转圈。胖头和爸爸笑猫断定:这是一个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而胖头原本认为自己是一个笨笨的小猫,遇见宝宝之后,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天,笑猫在银杏林看着宝宝放声大笑时,宝宝也立刻开始对它也笑。原来宝宝只对会笑的猫感兴趣。胖头看到这一切,也希望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心头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求爸爸教会自己笑。凭借胖头的认真和专注,它终于学会了笑。它每天都去银杏林陪宝宝,对着他笑,就这样日复一日,宝宝越来越像地球上正常的小孩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宝宝的爸爸、妈妈发现了宝宝的音乐天赋,这一切都跟胖头的努力有关,宝宝在胖头美妙琴声和灿烂笑容的影响下,越来越像地球上的孩子了。原来宝宝不是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而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

胖头知道自己对宝宝的重要性,它一直都陪在宝宝身边,激发了宝宝的音乐和绘画才能,宝宝一天天的转变,使他的妈妈从一个悲伤地妈妈变成一个幸福的妈妈。

在胖头的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不应该低估自己的能力,认真和专注是迈向成功的基础。胖头把它的爱献给了宝宝,使宝宝的病情好转,不再是一个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的地球孩子。它的努力成就了宝宝的成功。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感动了我。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你的心情也会像我一样,时而忧伤,时而快乐,相信你也会感动。

孩子作文没思维一张图表来搞定【三】

过年有走亲戚的习俗。年初亲戚来访时,主人家总会想方设法去热情相待。孩子也不会没闲着,打招呼、斟茶递水、陪食、送客,忙前忙后。待客有礼能体现主人家热情好客,但有些孩子的表现却偏偏“差强人意”,这时免不了会挨上一顿骂,而且往往是当着客人的面被数落一番的'。骂得最多的就是:“你怎么那么嘴笨”“见了谁也不问,没礼貌”等。

孩子被骂后通常会躲一边黯然伤神,偷偷抹泪。虽然受了委屈,心里却暗暗较起了劲:下次一定不能再这样了。可真等下次又象泄了气的皮球,没了底气。结果在一次次骂声中慢慢建立起来的自卑感,成了成长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面对陌生人或平日里少见的亲属,活泼一些的孩子会放得开些,文静内敛的不免局促,甚至会不自觉地躲起来。通常这时父母们大多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来,忍不住说些中伤性的言语,肯抑制住情绪,待客人散去再来埋怨的已经算是很克制了。若能若无其事淡化处理的,甚至说上几句鼓励话的,皆大欢喜;若还能就事论事,推心置腹去施教的,一定是很有耐性的人了。

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除了耐心,还需寻求技巧才行,才能保证说教作用同时又没伤到幼小心灵。要把握好这个度,说来是件挺伤脑筋的事情,不过肯留心观察,生活中总能找到不少有借鉴作用的事例。比如之前看到的一个例子。一年轻妈妈带女儿外出购物,半路遇上熟人。妈妈唤来女儿叫“阿姨好”,不料孩子却拽着妈妈的衣角害羞地躲到了背后。妈妈并未理会女儿这一举动,而是继续与朋友聊了起来,等说完后才转过身去拉起女儿的手递向那位阿姨,阿姨当即心领神会呈出笑脸,伸手握着孩子的手。妈妈示意女儿说,我们要走了,跟阿姨握手说再见。阿姨率先说了拜拜,孩子没有说,不过却腼腆地笑了。

多有亲和力又值得学习和尊敬的一位母亲。碰到这样的情形,不是当面的呵斥,而是设身处地“护”着孩子,懂得如何引导与尊重她,给予肯定与鼓励,也没有为了自己脸面而为难孩子。虽然孩子最终没说什么,但她的笑容足已说明她内心是开心的,也算是对别人礼貌性的回应了。显然这位妈妈是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的,才没表现出盛气凌人的一面。人人都有童年,挨骂了难免闷闷不乐。我虽小,也有自尊心,经常无端受到责骂,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大人们的眼里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蠢孩子。少了自信,以后不管遇上任何事,总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唯唯诺诺的,原本该有的棱角与天性,丧失殆尽。所以以自身经历看根本是行不通的,足以引起反思。

可以理解,那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彬彬有礼仪表堂堂呢。问题是,家长们是否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人当然要有礼貌,平日里碰上相识的人要打招呼、跟别人交谈时不要转移注意力、尊重别人的正常发言等,这些最基本的做到就差不多了,无所谓苛求。相反,要求必须严谨客气,样样都要遵守固有的繁文缛节,反而会滑入“世故”的泥沼里,也会引起孩子们的排斥、厌恶与孤独感。

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孩子是不是太过刻薄了呢?只要他们稍有不合意的,就义正词严横加指责。教不好,是他蠢,教不听,是他叛逆,总能找到理由往他们身上推。从来很少或根本就没从自身找过原因,忽视了孩子的单纯性、承受力、微弱的判断力等多种因素。可见与其一味固守不变,不如寻机求变。过程难免艰难、迷惑,哪怕收获甚微,亦好过放任自流。

我觉得小孩没礼貌或使坏,家长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应端起为人父母的架子强加“唯命是从”的指令,更不要为找台阶下而扯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搪塞到孩子的身上,这样对他们很不公平。不是吗?